閱讀文章

牛慧敏:中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實行生詞/生字教學

[日期:2010-03-11] 來源:語言文字網  作者:牛慧敏 [字體: ]

語言學 辯論

牛 慧敏:中小學 語文 教學 應該 實行 生詞/生字教學

在 中小學 語文 教學 中,“生詞”教學 是/不是 更 優于“生字”教學,是/不是 更 適合 我國 的 教育 國情?

1 正方觀點:中小學 語文 教學 應該 實行“生詞”教學

任何 語言 的 基本 單位 是 詞。漢語 以 詞 為 最小 造句 單位,這 是 漢語 的 事實,也 是 語言 共性 的 表現。以 詞 為 基本 單位教學,符合 世界 語言 的 共性。可是 我們 有 不少 人 仍然 忽視 語言 的 共性,過分 強調 漢語 的 個性,認為 漢語 的 基本 單位 是“字”。小學語文 課程 和 教材 建設 一直 在 從 古代 漢語 流傳 下來 的“字”的 觀念 中 轉圈子,不能 很好 地 適應 發展 了 的 現代 漢語 的 新 形勢。

我們 認為 中小學 語文 教學 應該 打破 傳統 觀念,實行 “生詞”教學,先 學 詞語,然后 學習 課文,最后 運用 組詞 造句。人 的 言語交際 的 基本 過程 都是 在 詞 的 基礎 上 實現 的,因此 作為 言語 輸入 的 語言 教學 也 應該 以 詞 為 單位。把 詞 看作 是 教學 的 中心。詞是 最小 的 能 自由 運用 的 單位,學生 掌握 了 最 常用 的 詞語,就 能 順利地 進行 日常 的 交際。

詞 是 語言 的 基本 單位,詞 和 概念 聯系 著。人們 的 思維 建立 在 詞上,詞 受 語法 支配,組織 成 語句,通過 語音,成為“有聲語言”,表達 復雜 的 思想 感情,用作 人們 的 交際 工具。詞 是 語言 的 重要 建筑 材料。語言 教學, 首先 應當 積累 詞,豐富 學生 的 詞匯。學校的 語文 教學,當然 要 教學 規范化 的 漢 民族 共同語——普通話。為了 教好 普通話,普通話 的 詞匯 必須 與 標準音 結合 在 一起。心理學家 認為人們 的 大腦 里 有“詞庫”,積蓄 著 作為“信息”的 詞匯。在 內部,就是 思維 活動,發 出來,就是 語言,都 靠著“詞庫”里 的 詞。只 講 字 不 講詞,就 意味著 在 幾個 月 甚至 更長 的 時間 里,學生 不會 具備 任何 實際 的 交際 能力。我們 經常 看到 有的 學生 對“詞”的 觀念 模糊,只重視 單個 漢字。在 寫作、朗讀、說話 上 出現 一些 毛病,最 多見 的 是 自己 任意 造詞,如“觀閱著 報紙”,“眼睛 小微”;也 有的 任意 把 詞 拆開,省用一個 字,如“兩眼 有 精(精神)”,“用心 究(研究) 題”。朗讀時 一 字 一 進,支離 破碎,不會 按照 詞語 成句 的 語音 節律 來 讀 。如 讀“兩大 籮筐 谷子”,斷成“兩大籮/筐谷子”,“淚珠/滾落/下來”讀成“淚珠滾/落下來”。說話 的 時候,詞匯 貧乏,頻繁 地 夾用 不 必要 的 贅詞,如“這個……這個”、“就是……就是”、“反正……反正”等等,口頭 表達 凌亂、遲鈍。

長期 以來,中小學 語文 教學 擺脫 不了“少、慢、差、費”的 譏評。教師教字,不外乎 使用 領讀、抄寫 的 教學方 法,方法 單調,硬性 灌輸。很多地方 都 不 講 其中 的 理據。學生 學 字,只是 一味 地 反復 抄寫,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因此 沒有 什么 奇怪 的,直到 中學 畢業,甚至 大學 畢業,“既、即”不分,“以、已”不辨,錯別字一 大堆,見 字 讀 半邊,洋相 不斷。

另外,傳統 的“生字教學 導致 了 我們 的 詞 觀念 不強,使 我們 成長 起來 的 一代 寫出來 的 文章 文言 和 白話 相互 夾雜,破壞 現代 漢語 書面語 的 純潔性,一定 程度 地 走 文言文 的 老路,給 閱讀 理解 帶來 困難,從而 影響了 語言 的 使用 效率,讓 我們 在 語言 現代化 面前 永遠 落后。例如,現在 利用 電腦 處理 漢字 已經 很 普及。詞 觀念 在 這里 就是 一筆 財富。不管你 用 什么 方式 輸入 漢字,一個 一個 字 輸入 比 一個 一個 詞 輸入 在 速度 上 要 落后 一個 大 的 等級。特別 是 詞語 拼音 方式 輸入 很方便 又 很 有 效率。

針對 這些 現象, 我們 應該 在 語文 教學 中 加強“詞”的 教學,正確 對待 漢字 和 詞 的 關系,樹立“生詞”教學 的 觀點。我們 應該從 小學 語文 教學 開始,像 英語 或者 對外 漢語 教學 一樣,一個 詞一個 詞 地 進行“生詞”教學,在 詞 的 學習 中 逐步 掌握 漢字,不能 孤立地 進行“生字”教學。

2 反方觀點:中小學 語文 教學 應該 實行“生字”教學

幾千 年 以來,我國 的 傳統 啟蒙 教育 都 是 以“字”為 中心 的,經典 的教材 有《百家姓》《千字文》等。這種教學 方法 經久不衰,自然 有 它 成功 的 地方。目前 我國 的 中小學 語文 教學 大多 是 以 字 為 教學 起點,貫穿“字→詞→句→文”的 教學 思路,大量 采取 認字、組詞、擴詞 的 教學 方法,這是 適合 漢語 特點 的、行之有效 的 手段。

漢語 是 以 字 為 基本 結構 單位的。這 是 漢語 的 一個 重要 的 特點。王力 先生 1982 年 為 周 士琦《實用 解字 組詞 詞典》作 序 時 指出:“漢語 基本 上 是 以 字 為 單位 的不 是 以 詞 為 單位 的。”徐 通鏘 先生 進一步 指出:“‘字’是 漢語 的 最 基本、最 重要 的 結構 單位……它 是 表達 一個 概(意義 單位)的 一個 音節形成‘一個 字、一個 音節、一個 概念’的一一對應 的 結構 格局。這 是漢語 的 結構 基礎各個 結構 層面(語音、語義、語匯、語法)的 結構 特征 都 交匯于 此因而 每一 個 層面 的 研究 都 以‘字’為 基礎。”字 是 漢語 的 基本 結構 單位,字 是 漢語 結構 的 樞紐,是 語音、詞義、語匯、語法 的 交匯點,它 是 漢語 社團 具有 共同 的 認知基礎 的 語言 單位,是 拿來 就用 的 備用 單位,它 很 容易 和 相鄰 的 結構 單位 區別 開來,沒有 受過 專門 訓練 的 人 也 能 辨別 出 一個句子 中 有 幾個 字、幾個 單位。

漢字 是 一種 獨特 的 表意 文字,“生詞”教學 的 方式 缺乏 字 的 提示 功能,需要 一 詞 一記,明顯 加重 記憶 的 負擔。在“生詞”教學 中“字”的 利用率 很低學生 幾乎 學 一個 新詞 就要 多記 幾個 漢字而“生字”教學 則 可以 以一帶多,通過 見字 猜詞 而 減輕 記憶 的 負擔。一個 字 從 語義 上 能夠 與 幾個詞 發生 聯系使 字 的 記憶 變成 了 一種 在理解 基礎 上 的 擴展式 的 能動 過程。學習 熟字 構成 的 新詞 時 不僅 理解 掌握 容易,許多 詞 還 可以 無師 自通。例如:學會 一個“燈”字,不僅 學會 了 單音詞“燈”,也 為 學習 電燈、汽燈、油燈、車燈、壁燈、彩燈、華燈、紅燈、綠燈、燈具、燈光等 一 大批 由“燈”字 構成 的 復音詞 打下 了 基礎; 學了“電”, 學了“燈”,“電燈”這樣 的 合成詞便 可以 無師 自通 了。漢語 中 有 相當 多 的 詞 在 書面 上 可以 望字 知義,認識 了 一定 數量 的 漢字 以后,擴大 詞匯量 就 比較 容易。有人作過 研究,認為 拼音 文字 字母 雖少,但 單詞 數量 大,要 學到 能 閱讀 報紙 的 程度,歐洲 國家 的 兒童 大約 要 九年,而 我們 的 兒童 大約只要 六年。漢語 的 詞匯量 雖然 也 很大,但是 有 相當 數量 的 詞語 是 不用 重新 學習 的,所以 中國 兒童 一旦 掌握了 一定 數量 的 漢字,接受新詞 的 能力 就 很強,而且 很快。

另外,人們 總是 要 經歷 一個 先 識字 后 學詞 的 過程,這 是 由 人們的 認知 規律 決定 的。在 學習 了 常用 字 的 基礎 上,再 進行 組詞、造句、篇章 的 訓練,才 比較 穩妥。對于 以 漢語 為 母語 的 人 來講,最 容易 辨識 的 語言 單位 是 字,它 最 具有 心理 現實性,是 普通人 可以 憑 語感 直接 判斷出來 的 語言 單位。字 不只是 用來 看 的,也 不僅 是 用來 書寫 的,更 是 說 出來 的,它 是 語言 功能 與 記錄 功能 兼具 的 語言 結構 單位。

語 以 字 為 基本 結構 單位。這是 漢語 的 另 習 漢語 的 人士 是 非常重象,“生字”教學是 一條 符合 漢語 特點 和 漢語 學習 規律 的 教學 路子。但是“生詞”教學 完全 照搬 了 西方 語言學 的理論 而 忽視 了 漢語 詞匯 的 特點。只有 選擇 了 正確 的 教學 思路才會 取得 最佳 的 教學 效果。所以 在我國 的 中小學 語文 教育 中,“生字”教學更 優于“生詞”教學,更 適合 我國 的 教育 國情。

參考 文獻

[1]李 彤.近 十 年 對外 漢語 詞匯 教學 研究中 的 三大 流派》[J].北京:語言 文字 應用,20059).

[2]潘 文國.字本位 與 漢語  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 大學 出版社,20021).

[3]裴 斐斐.關于字 本位 和 詞 本位 爭議 的 思考[J].徐州:徐州 教育 學院 學報,20076).

[4]彭 澤潤.詞和 字 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 出版社,2005.(2).

[5]張 朋朋.詞本位 教學法 和 字 本位 教學法 的 比較[J].北京:世界漢語 教學,19923).




閱讀:
錄入:澤潤

語網特別申明:各專欄專輯作者文責自負,對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權,在語網的發布不影響其再版權,即作者還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發布或轉載文章,但這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來函聯系。

評論 】 【 推薦 】 【 打印
上一篇:周亞華:“條條大路”學語言——談語言學學習方法

下一篇:郭倩:漢語拼音應該/不應該被國際音標取代
相關文章       語言學評論  《語言學評論》第2期 
發表評論


點評:
 
字數(限500字,建議200字以內):
姓名:

  •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律法規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站內查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