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卢湘文:从偏误现象看对外汉语语用修辞教学

[日期:2010-03-08]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卢湘文 [字体: ]

卢 湘文从 偏误 现象 看 对外 汉语语用 修辞 教学

 

1 引论

前 不久,我 跟 几位 实习 老师 去 湖南省 中医药 大学 听 对外 汉语 教学课。课余 时间 跟 几个 外国留学生 用 汉语 进行 交流,从 他们 的 汉语 口语 中,我 发现 了 一些 有 意思 的 现象,这 就 是 他们 在 学习 汉语 的 过程 中 出现 的 偏误。最能 引起 我 注意 的 是 他们 表达 过程 中 的 语用 偏误。虽然 他们 的 语音 偏误 是 最 严重 的,语法 偏误 也 不 少,但是 他们 的 语用 表达特别 的 有 意思,分外 激起 了 我 思考 的 兴趣。我 想 在 本文 里面 谈谈 我 对 这些 语用 偏误 现象 以及 对外 汉语 语用 修辞 教学 的 几点思考。

2 偏误、语用偏误 和 修辞 偏误

2.1 什么 是 语用 偏误?

科德(S.P.Corder)是 最 早 系统 论述 偏误 研究 重要性 的 学者。他(1976)很 早 就 提出,应该 将 偏误(error)和 失误(mistake)区分 开 来。偏误 就 是 指 学习者 掌握 一定的 目的语 的 语法 规则 之后 出现 的 系统性 错误(p33《外国人 学 汉语 语法 偏误 研究》周 小兵,朱 奇志,周 小宁 等 著)。语用 偏误 指 听话 人、说话 人(或 句 中 所指 人物)身份、地位、关系不 相 符合,或者 跟 交际 场合 的 话题 不 相 符合 的 偏误(p38《外国人 学 汉语 语法 偏误 研究》周 小兵,朱 奇志,周 小宁 等 著)。修辞 偏误 是 语用 偏误 的 一种,是 指 在 目的语 运用 的过程 中,由于 对 目的语 修辞 显现 不 理解 或 修辞 手法 运用 不当 而 产生 的 语用 偏误。

2.2 举例 分析

例如:就 是 那天 我 第 一次 去 他们 学校,课间,我 在 跟 他们 的 老师交流,一位 学生 跑 过来,指 了 一下 我,笑着 问 他们 的老师 说:老师,她 是 什么?当时 我 觉得 很 好 笑,但我 可以 理解 他 的 意思,他 要 问 的 是 我 是 老师 还 是 学生,但 他 不 知道 用 什么 恰当 的 表达 方式。他 这样 说 虽然 不 影响 交际,但是让 人 感觉 到 别扭,还 有 可能 会 引起 听话 人 心理 上 的 抗拒。于是 回来 的 路上 我 就 跟 其他 的 老师 说 到 这个 有 意思 的 现象,他们老师 就 说:这个 啊,太 正常 了。他们 以前 见 到 我们 总 是 会 问老师,你 身体 好 吗?'让 人 感觉 好像 我们 这么 年纪 轻轻 就身体 不 行 了 似的。有 时候 课间 遇见 学生,他们 也 这样 问,就 让 人 觉得 我们 老 了 似的,上 几节 课 就 累 得 不 行 了。我们 都 笑 了,有 的 老师 说 可能 是 他们 巴基斯坦语 都是 用 你身体 好吗来 作为 见面 的 招呼语 吧,就 跟 我们 中国人 见面 就 问 吃饭 了 没有 一样。我们 对这个 见解 表示 认同,但是 没有 进行 更加 深入 的 探讨 和 研究。

再 例如:你 几岁 了?(引 自《外国人 学 汉语 语法 偏误 研究》周 小兵,朱 奇志,周 小宁 等 著)

从 句法 上 说 这 句 话 没有 任何 问题。如果 是 问 不到 十 岁 的 儿童 也 没有 问题,但是 如果用 来 问 成年 人,尤其 是 老年 人 就 很 成 问题 了。它 没有 顾及 到 听话 人 的 年龄,违背 了 交际 原则。

还有 一次,我 的 朋友们 都 很 忙,可是 他们 特意 的 访问 了 我 的 家。(引 自《外国人 学 汉语语法 偏误 研究》周 小兵,朱 奇志,周 小宁 等 著)

这 句 话 中 的访问是正式 语体,不 适用 于 口语。应该 用来 我 家看 我

类似 这样 的 语用 偏误 还 有 很多,比如 泰国 的 留学生 见面 和 道别 时都 用 一个 词你好,而 越南 留学生 跟 老师 面谈 时 总 是 会 不断 地 用老师,老师 听久 了 还 以为 他 是 再 说 别 的 老师 呢。

3 引起语用 修辞 偏误 的 原因

3.1 母语 的 负 迁移

根据 语言学 的 基本 规律,我们 得知,在 习得 第二 语言 的 过程 中,母语 会 对 第二 语言 产生影响。我们 把 这种 影响 叫做 语言 迁移。这种 影响 包括 两个 方面,即 积极 影响 和 消极 影响。其中 积极 地 影响 我们 称 之 为 正 迁移,反之为 负 迁移。

在 对外 汉语 教学 中,我们 发现 的 那些 语用 偏误 大多数 都 是 由于 母语 的 负 迁移 所 造成的。比如,越南人 在 见面 和 道别 时 都 用你 好,所以他们 跟 中国人 道别 时 也 用你 好。这 就 让 我们觉得 很 奇怪,不 明白 他们 要 表达 什么 意思。

3.2 目的语 规则 泛化

对 目的语 的 语用 修辞 规则 掌握 的 不 够 透彻 但是 又 要 用到 的 时候,许多 留学生 就 会滥用。比如 他们 想 知道 他 的 中国 朋友 的 年纪,他们 以为 所有 的 问 年纪 都 可以 用你 几岁了?殊 不知,汉语 里面 问 年纪 的 形式 可 多 着 呢,还 有 种种 忌讳。又 比如,(2)我 的 朋友们 都 很 忙,可是 他们 特意 的 访问 了 我 的 家。这个 例句中 用 的访问就 是 书面 词汇 滥用 的 表现。

3.3 对 目的语 的 文化 习俗 缺乏 了解

汉语 中文 年龄 是 根据 年龄 和 亲密 程度 的 不同 有 不同 的 表达 方式的。你 多 大 了您 多大 年纪 了这 两个 问法 的 主要 区别 还 是 在于 文化 习俗 方面 的。还 有 再 见面 的 时候,中国人一般 会 问你 吃 饭 了 没?或者吃 了 没?而 他们 巴基斯坦人 却 问:你 身体 好 吗?这 也 表明,巴基斯坦 的 留学生 之所以 会 再见到 中国 老师 的 时候 冒昧 地 问你 身体 好 吗这样的 问题,也 就是 因为 他们 对 中国 的 文化 习惯 不 了解,所以 就 用 母语 中 的 表达 方式 来 打 招呼,从而 产生 偏误。

3.4 缺乏 汉语 修辞学 的 知识

汉语 修辞 教学 和 学习 有 两个 目的:一是 为了 把 话 说得 更好,把 文章 写 得 更 好;二是 为了更好 地 理解 话语,更好 的 欣赏 话语。留学生 在 初级 学习 阶段 由于 缺乏 对 汉语 修辞 知识 的 习得,所以 对 汉语 表达 中 许多 话语 现象的 理解 都 有 困难,更 不 知道 如何 利用 修辞学 的 知识 来 使 自己 的 表达 更 贴切 了,所以 不能 取得 良好 的 交际 效果。

4 结论

针对 上述 语用 偏误 现象 以及 引起 这类 偏误 的 种种 原因,我们 在 以后 的 对外 汉语 教学 过程中 应当 重视 对 留学生 的 语用 修辞 能力 的 教学 和 培养,努力 做 好 以下 几 个 方面 的 教学 和 研究 工作。

4.1 重视 对外 汉语 教学 中 的 跨文化 研究,教学 过程 中 强调 目的语 和 本族语 之间 的 跨文化 对比分析

例如,我们 学校 的 实习 老师 在 中医药 大学 教 汉语 口语 的 时候,就 会跟 巴基斯坦 的 留学生讲解 汉语 与 他们 的 母语 乌尔都语 在 见面 打 招呼 的 时候 有 什么 区别,于是 他们 就 知道 了,以后 见 到 老师 或者 课间 遇见 老师 不能问老师,身体 好 吗?这样 的 问题 了。在 教 越南 学生的 时候,就 要 跟 他们 讲述 汉语 和 越南语 见面 和 道别 时 的 表达 习惯 分别 有 什么 不同,他们 就 不 会 在 跟 汉语 老师 道别 时 说:你 好!了。

4.2 注重 教学 过程 中 对 目的语 文化 习俗 的 介绍

汉语 在 交际 的 过程 中 是 有 不 少 忌讳 的,比如,我们 问 年龄 的 时候 如果 是 十 岁 以下的 儿童,一般 用:你 几 岁 了?但是 问 成年人 就 必须说你 多少 岁?”“你 多 大 了?”“你 多 大 年纪?,问 老人 时 还 必须 说您 多 大 年纪?以 表示 对 老年人 的 尊敬。否则 就 会 引起误会 和 不快,影响 交际 效果。

4.3 在 中高级 汉语 教学 中 加强 汉语 修辞 教学,突出 修辞 能力 培养

在 交际 能力 中,最 为 核心 的 能力 是 在 一定 的 语境 中 正确 的 理解和 得体 的 表达,而正确 的 理解 和 得体 的 表达 都 离 不 开 语法 能力 和 修辞 能力。现在 学者们 研究 对外 汉语 教学 的 时候 比较 偏重于 对 语法 偏误 的研究,研究 修辞 的 相对 较少。对外 汉语 教学 的 最终 目的 也 应该 只有 一个——提高 修辞 交际的 效果,提高 学生 运用 汉语 的 能力,提高 他们 准确 理解 话语 的 能力(陈 汝东)。在 对外 汉语教学 实践 中,确立 以 培养 修辞 能力 为 核心 也 是 可行 的,因为 学生 已经 接触 到 大量 的 修辞 内容,而且 他们 的 偏误 也 多 与 修辞有关(周 健)。外国 朋友 学习 修辞学 的 目的 也 就是 为了 更好 地 提高 正确、有效 的 运用 语言的 能力,提高 自己 把 话 说 好 把 文章 写 好 的 能力,提高 准确 理解 和 欣赏 话语 的 能力。这 就 需要 老师 帮助 他们 做 好 两个 方面的 工作:一是 学 好 汉语 修辞 知识,掌握 汉语 修辞 规律;二是 加强 修辞 实践,把 所 学 的 理论 知识 应用 到 修辞 实践 中 去,在 具体 的语言 运用 中 提高 修辞 能力。同时,不仅 要 加强 对 书面语 修辞,也 应 重视 口语 修辞,同时 还 要 加强 对 中国 历史、文化 以及 社会 结构和 民族 心理 的 了解,以 促进 修辞 学习。

参考 文献

[1]叶 蜚声、徐 通锵《语言学 纲要》[M]北京 大学 出版社,1997(4)

[2]周 小兵,朱 奇志,邓 小宁等《外国人学 汉语 语法 偏误 研究》[M]北京 语言 大学 出版社,2007(10)

[3]潘 文国 主编《对外 汉语 教学 的 跨文化 视角》——旧金山 对外 汉语 教学学术 会议 论文集[A]华东 师范 大学 出版社,2004(5)

[4]赵 金铭 主编《对外 汉语 教学 的 全方位 探索》——对外 汉语 研究 学术讨论会 论文集[A]商务印书馆,2005(12)

[5]陈 汝东《对外 汉语 修辞学》[M]广西 教育出版社,2000(1)

[6]周健《对外 汉语 语感 教学 探索》[M]浙江 大学出版社,2006




阅读:
录入:泽润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胡波: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下一篇:徐颖:机器翻译的语言和自然语言的距离和原因
相关文章       语言学评论  《语言学评论》第2期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