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热点】
谢 樱:写 好 普通话 变得 越来越 难
新华社长沙9月12日电(记者 谢樱)12日,第1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始。湖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彭泽润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时候说:“现在全国说普通话的情况越来越好,但是写普通话却变得越来越难。”
网络时代的今天,形态各异的词语在网上大规模流行,对规范普通话造成了一定的冲击。“MM”(妹妹)、“GG”(哥哥)、“偶”(我)、“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7456”(气死我了)等具有隐语特点的词汇代码被亿万网民普遍使用。不少人只是认为这些词语并非具有意义上的独特性,在普通话中都有相应词汇可以替代,大规模使用只会对汉语造成极坏的影响。但是彭泽润教授从正面理解这些词语,认为,“这些词汇代码增添了语言的新颖性、神秘性和探索性,对于具有好奇和叛逆心理的年轻人具有很强吸引力。使用这些少量夹杂的网语词,必须利用自然语言做语境来帮助他们理解。因此,我们不必担心这些语言的使用现象会颠覆汉语。”
当然,彭泽润教授告诉记者,一方面要理解语言的变化,一方面要面对变化中产生的大量不规范现象,我们应该加强语言规范力度。在对语言有示范主导作用的公共场合,往往放着汉语不用,用相对应的英语、网语词,就不应该。例如办公大楼不写“1层”、“2层”,而要写“1F”、“2F”;厕所不写“厕所”、“卫生间”或者“洗手间”,而只写“wc”。有些电视台,甚至把网络用语搬上电视进行知识竞赛,似乎要普及网络流行语,有些偏离普通话规范轨道。
“主导语言大方向的媒体、教育、宣传等领域应该人为净化语言环境,提供高标准的语言样品,沉淀语言中的污浊,为人民使用规范普通话做好榜样。”彭泽润教授说。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一味地为了规范普通话,不允许人们创造性地使用普通话,任何场合都过度讲究规范。彭泽润教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语言使用中的发展和规范的内部矛盾,如同我们每天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但是每天要出去动,又总是弄得不干净了。假如总是把人洗干净关在没有灰尘的空调房间里,身体反而会出问题。语言也是这样,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充满活力,才能发展。”
(这是 原文,发表的 时候 稍微删减。发表 版本 见 http://tech.QQ.com 2009年09月15日03:37 或者《北京晨报》等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