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让象形文字与象声文字相辅相成,举案齐眉——驳“汉字危机论”之六

[日期:2013-12-16] 来源:评作  作者:曲振兴 [字体: ]

让象形文字与象声文字相辅相成,

举案齐眉——驳“汉字危机论”之六  

    原文:世界不缺少拼音文字,但缺少象形文字。坚守唯物形态、形象思维的象形文字仅中国。犹如拼音文字潮流中形象文字的中流砥柱。
  世界的拼音文化已够多过滥,惟有象形文字文化尚未被世界充分见识。
  汉字文化所体现的唯物形态、形象表意、道理是中国文明的根基和灵魂,是汉字文化的鲜明特色。是世界绝无仅有的文化形态。
  评:世界既不缺少拼音文字,也不缺少象形文字。既具有一定唯物形态,又包含一定形象思维的中国汉字,不应仅为中国所独有,而应当走向世界,让地球村共享。
  论:世界的拼音文化几经变幻,形成几大体系,各有所长。我们的象形文字之所以未被世界充分见识,就是因为我们保守有余,创新不足,不肯与别人交流交换、互融互通的结果。
  不错,“汉字文化所体现的唯物形态、形象表意、道理是中国文明的根基和灵魂,是汉字文化的鲜明特色”;正因为如此,才理所当然要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所共有的文化形态——走出一条与世界文化此生彼长、相融相通的道路而不是相反。
  原文:世界需要一个唐装布履,天然质朴的中国,原滋原味,原生态文明的中国。一个传统智慧过人、不卑不亢、顶天立地的中国,为世界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提供进步的原动力。而不是乔装打扮,浓妆艳抹,西装革履,面目全非,谄笑献媚,委屈逢迎,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猥琐弱智的跟屁虫。这就是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最好的注解。
  已多得过滥的东西,再换什么新花样,只能是凑热闹,只能换得不屑一顾;只有新鲜有用的东西才能受欢迎。
  评:世界需要一个自知之明,勇于进取的中国,推陈出新,新潮流奔涌的中国。一个优秀品质过人、有容有量、脚踏实地的中国,为世界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提供进步的新动力。而不是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文过饰非,生搬硬套,外强中干,自以为是,僵化教条,目光短浅,患得患失的可怜虫。这就是对“只要世界的就是民族的”最好的回答!
  论:对于世界上的东西,只有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也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进行科学分析和作,才能达到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之目的。只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走向世界前沿阵地!
  原文:如今,中国社会也充斥着过多过滥的拼音文化快餐。拼音风行,汉字式微。汉字危机,绝不是主流严肃媒体的社会调查、“个别国家领导人”、专家学者等的亲身客观感受制造出来的。他们只不过反映客观事实,并非空穴来风凭空臆造。从利益角度,他们更希望形势大好,天下太平。但闭着眼睛瞎说,粉饰太平,不是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只是凭常识、良知做事说话。
  评论:作者生编硬造的所谓“汉字危机”,不过古来已有,并不是什么新鲜玩艺儿。汉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你说没有字的时代是什么“危机”?字很少时代是什么“危机”?现在汉字很多了,提笔忘了几个就是“危机”?你未免把“危机”的概念定义得太肤浅了!还把引起所谓“汉字危机”的责任强加在“拼音文化”头上,岂不是言过其实,张冠李戴?无论是谁有此一说,那都是空穴来风,不着边际!太平不是粉饰出来的,危机却是制造出来的。说不定让作者来个弄假成真,趁大家不知所措之际,就可以“以授其奸”了。面对现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而不是虚言蛊惑!
  原文:窃以为,汉字危机的本源有三。一是不顾学习应与生理智力发展同行的客观规律,过分抬举拼音的功能,不问青红皂白,强按牛头喝水,拔苗助长,强制学童一律学拼音。干扰他们形象敏感、而语音滞后期顺势而为,熟悉母语汉字的学习。不但使之负担沉重,而且疏远汉字。二是汉字认知脱离本质灵魂,过分依赖拼音包办,陷于死记硬背的困境。使大多数人感觉难学难记。三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电脑输入拼音占上风。汉字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小。
  评论:由于作者定义的所谓“汉字危机”并不存在,所以由其捏造的“三个本源”没有一个是真的,更没有一个是对的。
  第一,汉语拼音的功能不是“抬举”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应用出来的。其所以称之为“汉语拼音”,就是对汉语的拼音,从而引导汉语发音,为汉字注音。小学生适逢学习汉语和汉字的最佳时期,利用汉语拼音图文并茂地教学文知识,实在是一个既形象,又理性的好方法。
  作者说“不问青红皂白,强按牛头喝水,拔苗助长,强制学童一律学拼音”,不仅言过其实,而且无中生有。适龄文化学习是国家义务教育工作安排,何以说“强制”?不学汉语拼音,那就是直接教学汉字了,讲你的“唯物形态、形象表意、表理”不是拔苗助长?利用汉语拼音井然有序地学习汉语、汉字,当然是顺势而为,这是作者的“直接模仿”再怎么像也无可比拟的事情!
  第二,作者说“汉字认知脱离本质灵魂,过分依赖拼音包办,陷于死记硬背的困境。使大多数人感觉难学难记”。此言差矣!利用汉语拼音学习汉语和汉字,恰能避免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汉语拼音也需要记忆,但不是背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只要你掌握声韵结合的文化特征,一拼就成。多少难写难记的汉字,在汉语拼音的引导下,都可以增强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汉语拼音不是孤立地教学每一个汉字,而是将同音字一并来教,这样就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同音字虽然读音一样,但形象各异,相比较而存在,必然有利于区分,从而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困惑。如果离开汉语拼音,直接教学汉字,你就是把“形象”讲得天花乱缀,“道理”说得五彩缤纷,也只得一个一个地教,一个一个地记,别说一年半载,就是一生也教不完!可见汉语拼音不仅具有认读功能,而且具有排比功能,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第三,作者说,“由上述原因造成电脑输入拼音占上风。汉字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小。”这就更加属于牵强附会,无中生有了。拼音是汉字输入法之一,打入的是拼音,输入输出的都是汉字,何以汉字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小?而且电脑上的文字可以反复修改,从而减少错别字出现的机会,提高学习质量和工作效率,岂不一举两得?难道会电脑的不用电脑,就能提高汉字应用空间了?那些既不会电脑,又不爱写字的人们,就提高汉字应用空间了?因此把“提笔忘字”的缘由归结于汉语拼音学的太多,电脑输入打得太好,不过是无端推诿,李代桃僵,不值得一驳!
  原文:解决问题当然要查源挖根,对症下药。除了迅速贯彻教育部的应对措施,实实在在地恢复大、中、小学书法课;推广普及汉字认知回归象形涵义本质,打破死记硬背困境;开发推广简便高效的汉字十七形画傻瓜式输入软件外,还有全社会努力宣传、响应,拓展、扩大汉字的应用空间。
  评:查源挖根要查对挖准,对症下药要辨症施治,而不要耸人听闻地制造什么“汉字危机论”。是不是你饿了一顿饭,就是“粮食危机”呢?走错一步路,就是“交通危机”呢?跌了一个跟头,就是“世界危机呢”?说明你实在是夸大其词,混淆视听!将你的某些想法建立在望风扑影、凭空捏造的空间里,这就是发生谬误的基本根源!
  论:教育部采取某些应对措施,例如恢复大、中、小学书法课,当然是有必要的。依笔者之见,不仅在小学课本,而且在社会一切适宜的地方,充分发挥汉语拼音标注功能,每时每刻提示人们汉字的读法和写法。正所谓“熟能生巧”,谁也不是过目不忘的活神仙,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加强学习和训练,所谓“汉字危机”定然会消失殆尽,让作者和读者都松下一口气。至于你的“汉字十七形画傻瓜式输入软件”,尽可以拿出来应用,如果在电脑上不用输入拉丁字母或者汉语拼音就能“直接模仿”,一定会大受欢迎!
  原文:例如,古人云,“字如其人”。字写得好,一般有内秀,心思较慎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接受能力相对也强。还有注重自身形象,追求完美等。这些品质不但是许多学校努力培养的,更是许多企、事业单位孜孜以求的。所以,在考学、考试重视书法加分,总比其他什么加分可靠。一有卷面确凿证据;二可避免造假走后门。推而广之,社会求职入职也是如此。提倡手写简历等,给其书法加分,各方都可能找到称心如意的人才。起码会给单位形象加分。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引起全社会对书写及其修养的重视,从而盘牢我们文化的根。一举多赢。总之,多点汉字,少点拼音。让拼音真正回归汉字汉语注音、正音、自学的辅助地位。发挥它长,为我所用,以我为主。
  评论:此言不离,多学多练,才是正路。而“多点汉字,少点拼音”,厚此薄彼,顾此失彼,却不敢当。既然“让拼音真正回归汉字汉语注音、正音、自学的辅助地位”那就是形影不离,怎么能是“多”与“少”的关系呢?何其为多,何其为少?有什么衡量标准吗?难道让汉语拼音在小学课本里消失就是少?正所谓“发挥它长,为我所用,以我为主”,少了岂不是叶公好龙,自相矛盾吗? (未完待续)




阅读:
录入:ZGXP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漢字怎麼來的?

下一篇:“規範漢字表”其本質是禁止使用漢字!
相关文章       中国新拼 科学论战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