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中国新拼为中国语言文字拉丁化构建新的桥梁——十三评《楷体应更新,不可“罗马化”》

[日期:2013-10-19] 来源:评作  作者:曲振兴 [字体: ]

       原文:4、 用英文字母线性排列构建的“汉字”,与目前的正在使用的楷体汉字没有任何继承关系;它不能继承楷体的一切优点,克服楷体的一切缺点;不能为汉语、汉字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不能与楷体汉字实现“无缝转换”。由此将造成社会不可接受的转换成本和违背人们的传统习惯,也会在转换过程中造成“新”、“旧”字体的“文盲”。由此就会形成不可逾越的转换障碍。近200年来,有多少使用拼音字母文字的国家的传教士,不知做了多少“纯拼音字母汉字方案”,没有一个成功的。从1840年到今天,中国的一些人,拿出的“汉字罗马化方案”上千种,也没有一个行通的。这就证明,汉字楷体的改进,如果仿照“罗马文”的路子走,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汉字楷体的改进,着眼点应该放在“意、音双表”、“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易学性”和“新旧体式的无缝转换”上,不要放在在“语音”问题上。因为,汉语是“一音多意”的,所以,汉字是不能做到“由音晓意”的。现在,拉丁语系的人们,也不再纠缠在语音上了,他们早已在他们的文字中,夹杂了表示“词意”的或表示“语法”的哑音字母了,他们的文字,早已“读写不一致”了,成了比其对应的语言难学的文字了。例如,英语,本来是拼音字母文字,是不必另外注音的,可是,现在却必须用国际音标注音了;俄文,也不完全是“读写一致”的文字,它的一些单词里,也加入了两个不读音的字母,还有变格、变性、变读等等语法规则,导致“读写不同”。近代以来,他们的民间都较多的使用“缩写字母”词,也是他们的文字跳出“语音限制圈”的表现。

评:作者断定,用英文字母线性排列构建的“汉字”,与目前的正在使用的楷体汉字没有任何继承关系;它不能继承楷体的一切优点,克服楷体的一切缺点;不能为汉语、汉字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不能与楷体汉字实现“无缝转换”。

议:恰被作者说着了,目前除中国新拼之外,真的尚无其他拼音方法解决你说的难题。首先,中国新拼继承了汉字和汉语的全部优点,然后对它存在的缺点进行改革创新,同时为汉字和汉语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这当然不是你的什么“无缝转换”所能囊括的。至于你翻来覆去的那些说法,限于篇幅,就不必一一评议了吧!

原文:现在,中国的一些人,却把人家已经淘汰的过时的做法,当成“新技术”,企图用来表示汉语单词,充当替代汉字楷体的“新文字”,这种拙劣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东施效颦”。况且,从国家尊严意识上说,汉字罗马化也是不可取的。每一个国家的文字,不单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文化知识,也体现着这个国家的风格、特点和尊严。各国的文字形式,除由自己的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文字的特点外,也由民族心理决定了文字的特点。

评:现代社会,宝贝可以化为灰烬,垃圾可以变废为宝。物质不灭,什么是已经“淘汰的”、“过时的”呢?那可不是由时间来定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千百年了,还不是一样栩栩如生!因此作者将创造新发明,采用新技术,说成是“东施效颦”,还拿国家尊严意识来说事,那才是“不可取的”。
  议:我们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民族的,是世界的;其他民族的,不也是世界的吗?在科技创新范围内,为什么要区分彼此?这是“国人的”,那是“洋人的”,这是我们“正用的”,那是人家“淘汰的”,于是就形同水火,势不两立。这种思维定势,怎能来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呢?或者互相变换?可见有人不过也就是叶公好龙而已!
  评议:于是乎,作者为了掩盖“民族的”,也不能成为“世界的”这个伪命题,就编造说“从国家尊严意识上说,汉字罗马化也是不可取的。每一个国家的文字,不单承载着这个国家的文化知识,也体现着这个国家的风格、特点和尊严。各国的文字形式,除由自己的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文字的特点外,也由民族心理决定了文字的特点”。原来如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和尊严”,于是乎什么文化交流,技术引进,什么“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全是扯淡!否则就是“东施效颦”,自找难看!
  原文:例如,现在的多音节词语言所对应的文字,很多都是从“比不鲁斯(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腓尼基字母”,被阿拉米语族改造成“阿拉米字母”;也被希腊语族改造为“希腊字母”。“阿拉米字母”又被阿拉伯语族改造为“阿拉伯字母”,等等。“希腊字母”又被改造成“埃脱鲁斯坎字母”和“斯拉夫字母”。“埃脱鲁斯坎字母”又被意大利半岛拉丁语族人改造成“拉丁字母”。“拉丁字母”被古“罗马帝国”定为官用文字。于是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拉丁字母”就被传到欧洲很多国家。所以,“拉丁字母”又被称为“罗马字母”。-1000年腓基尼字母产生,之后在不同的语言间传播,英文字母经过四次跳转:-800年希腊字母袭用腓基尼字母;-700年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人借用希腊字母;-600年罗马人(说拉丁语)承袭伊特鲁里亚字母,随着罗马人的扩张,罗马字传遍欧洲。“罗马字”即罗马人使用的字母,“拉丁字母”就是罗马人记录他们自己的拉丁语的字母。所以,今天人们常说的“汉字罗马化”和“汉字拉丁化”,其实是一回事,就是指用英文字母来构建一种“汉字”,企图取代汉字楷体。
  评:此例对于作者说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或则相反很有帮助。原来,东家的字母,可以演变成西家的;民用的,可以演变成官用的;“拉丁字母”传来传去,又可以变成“罗马字母”。不幸的是,这些“拉丁字母”、“罗马字母”也传到中国来了,今天人们常说的“汉字罗马化”和“汉字拉丁化”,其实是一回事,就是指用英文字母来构建一种“汉字”,“企图取代汉字楷体”!
  用英文字母构建一种“汉字”,为尝不可,要命的是“企图取代汉字楷体”!于是乎为了民族的“风格、特点和尊严”,就祭起生杀大旗,将“汉字罗马化”和“汉字拉丁化”一扫而光,并且正言相告:此路不通!
  议:科学的道理和现实,果真是这个样子的吗?民族的可以是世界的,世界的不可以是民族的?果真是这个样子的吗?无论谁信,笔者不信!两个字:荒谬!四个字:荒谬至极!
  原文:今天,使用“罗马字母”的有60多个国家:西欧各国,美洲各国,澳洲、亚洲、等等。不过,大多数的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都将“罗马字母”作了一定的改造。各国为什么都不原样搬用呢?一方面,出于意识形态----民族自尊,在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时,应当体现着本国的文化特征,民族特性,而文字是一种门面,否则,就有失国格。另一方面,也出于实际的使用需要:因为,文字必须适应本国的语言特点,同时,文字是一种交际工具,当两国的文字相遇时,如果语言不同,文字的形状一样。就会“撞车”,造成误解。像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等,虽然都是从罗马字母演化而来的,但在形式上都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就体现着他们的民族性。一个完全搬用别国文字的国家,是会被世人看作笨拙无能、被别人征服的劣等国的。
  评:为了说明世界的不可能是民族的,作者又来搬弄是非了,却不想又自相矛盾了。原来,大多数的使用“罗马字母”的国家,都将“罗马字母”作了一定的改造。为什么不原样搬用呢?出于意识形态——民族自尊,出于门面——不失国格。将人家的东西,改了一下,变成自己的,也就既不失门面,又不失国格,还民族特性、民族自尊立马保全了,这样就行得通了!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要用就用,何必如此瞎折腾?原来语言文字也是可以改造的,也是可以互相更换使用对象的,于是乎什么“完全匹配”“永远匹配”“无缝转换”的客观规律,也就跟着烟消云散!作者不是说,这个规律永远不变的吗?怎么改来改去就变了?
  议:为了补充方才画错的月亮,作者又说,文字必须适应本国的语言特点,同时,文字是一种交际工具,当两国的文字相遇时,如果语言不同,文字的形状一样。就会“撞车”,造成误解。因此必须造成一定差别,这样就体现出他们的民族性。一个完全搬用别国文字的国家,是会被世人看作笨拙无能、被别人征服的劣等国的。你看,作者的所谓“完全匹配”,各国并不愿意遵守,想方设法在拿别人的东西的同时,还要故意造成差别。就像小偷偷了人家的东西,为了不影响使用,还要改头换面伪装一下,这样既不失面子,又不失人格,多好的一件事情啊!并且小偷为了“不被世人看作笨拙无能、被别人征服的”劣质小偷,得比掩耳盗铃高明一点,那就是掩目改铃!
  原文:从汉字发展规律上说,汉字最终必然发展成“意、音直接双表”的汉字的。要直接表出汉字的字音,当然必须用汉语拼音字母做构字元件了,但是,“纯罗马字母”的“汉字”(不论夹有表意的哑音字母的,还是夹有别的符号的),是行不通的。这样的字母文字,第一个缺点是还不如汉字楷体易学;第二个缺点对于楷体没有继承性,不能实现“无缝转换”;第三个缺点是不具备“无限扩展性”,所以与具有无限扩展性的汉语是不匹配的。
  评:你看,无论世界上其他民族怎样改来改去,将能够互相适应的语言文字,到了中国就一窍不通。因为作者牢牢掌握着“汉字发展规律”——生杀大权,汉字最终必然发展成“意、音直接双表”的汉字的,也就是作者编造的“互为异体”——“新体汉字”。而用汉语拼音字母做构字元件,“纯罗马字母”的“汉字”无论如何都是行不通的。可见中国人连“掩目改铃”也不行。不是中国人不会做小偷,而是被偷的东西不行,至少有三个缺点:第一不好学,第二没有继承性,第三不具备“无限扩展性”,所以与具有无限扩展性的汉语是不匹配的。小偷啊,罢手吧!
  议:中国人不是小偷,而是名正言顺地将拉丁字母变成了汉语拼音,也就是把世界的变成了民族的。却也不顾作者杜撰的什么“汉字发展规律”,什么面子不面子,根据汉语发音特点,不仅进行一番改头换面的革新,并且立为国家规范和标准,让全体小学生以及社会公众普及应用。实践证明这样的“字母文字”,比汉字楷体易学,一学一大片,而且不易忘,只要有点印象,一拼就会;至今已经教学五十多年了,祖孙三代不成问题;而且比汉语汉字还扩展,你说吧,什么汉语汉字不能用汉语拼音记录下来?可见两者之间是“匹配”的,尽管尚达不到“完全匹配”的程度,却也让作者“不匹配”的断言彻底失望!
  原文:汉字是大众实用工具,任何一种汉字体式的方案,只在“理论”上讲得“通”,还是不可的;惟有经过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文盲人,等等各类广大人群的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是否行得通。只有既在“道理”上讲得通,又在实践上行得通的方案,才是正确的方案。
  评议:作者这段话说得很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最好尺度,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但那些明显不符合“汉字发展规律”的“理论”,“根本行不通”,就不必了,例如“汉字罗马化”和“汉字拉丁化”。但事与愿违,无论“两化理论”如何不成熟,“是根本行不通的”,却“经过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文盲人,等等各类广大人群的社会实践的检验”,变成识字课本、宣传手册和电脑输入工具,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见其虽然在作者面前“道理”上讲不通,而实践上却行得通,是不是一个“正确的方案”呢?

    (未完待续)




阅读:
录入:ZGXP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厓山之后宋朝亡

下一篇:韩国汉字折腾六十年?
相关文章       中国新拼 科学论战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