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中国汉字宜保持和发扬“音形义相结合”的优势潜力 ——四评“升级楷体系统”

[日期:2013-10-31] 来源:评作  作者:曲振兴 [字体: ]

作者:把楷体系统,升级更新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以后,“楷体系统”所存在的一切缺点和弊病就完全彻底地克服了。在此,把解决的主要问题例举如下:

由于楷体难学导致的高昂的学习成本和汉字文盲,不复存在。  目前楷字体系的系统性,早已毁坏殆尽了,所以,从中找不到任何规律性,既失去了“字义”的提示功能,也失去了“字音”的提示功能,必须死记硬背每个字的形状、含义和读音。成了当今世界上最难学会的和“性/价”比最低的文字。而汉语本来是当今世界上最易学会的语言,由于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所以,极其难学的汉字,就淹没了汉语的易学优点,使汉语也成了难学的语言

评:作者将现有汉字体系的系统性一口否定,说“早已毁坏殆尽了”,所以,从中找不到任何规律性,既失去了“字义”的提示功能,也失去了“字音”的提示功能,必须死记硬背每个字的形状、含义和读音。成了当今世界上最难学会的和“性/价”比最低的文字。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作者不是还在用现有汉字发表文章的吗?我怎么没有看出“找不到规律性”的迹象?尽管我对作者所持的诸多观点不能同意,但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意思还是一目了然的,这不就是“字义”的提示功能吗?

论:作者说,“汉语本来是当今世界上最易学会的语言,由于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所以,极其难学的汉字,就淹没了汉语的易学优点,使汉语也成了难学的语言”——我看此话一不是失去了字义的提示功能,二不是失去了字音的提示功能,而是失去了内在逻辑性。甲物为活物,乙物为死物;由于甲物必须有乙物的支持,所以,极其要死的乙物,就淹没了甲物的活的优点,使得甲物也就变成了死物!是这样吗?——什么乱七糟八的胡拉硬扯!
  作者:“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所以可以“依律类推”,“学少知多”。它具有“字义”的提示功能和“直接表音”的功能,所以只要学会了484个构字元件和构字规则,就可以读写任何新体字了。因此,新体汉字可以由儿童的父母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像教儿童说话一样轻易地教会484个构字元件及构字规则,到7岁就能读书看报了。所以,新体汉字可以使汉语系的人群不用花钱到学校长期学习,在家里就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学会,将使汉语圈的人们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下都没有“文盲”,新体汉字可以成为“无文盲文字”。

批驳:请看,“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只要学会了484个构字元件和构字规则,就可以读写任何新体字了。但这484个构字元件和构字规则怎么学呢?由儿童的父母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像教儿童说话一样轻易地教,到7岁就能读书看报了。这样人人都可不必花钱到学校长期学习,在家里就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学会,云云。但就是学会了这样的新体汉字,会写文章做作文吗?那可不管,只要大家不是“文盲”就行!

作者:2.能使目前中国的教育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使中国的教育效果超过世界最先进国家的教育效果。由于楷体系统,失去了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学生学起来,就必须逐字死记硬背。一般人必须从7岁就开始,花费很多的钱到学校学习,学到20岁也记不住3000个字,一生也记不下4000个字。汉字成了压在儿童头上的一座大山,也往往成了老师或家长惩罚学生的一根“大棒”。中国的一代代的上学儿童,都是在这“大棒”的阴影下,怀着惶恐、乏味、屈服的心情,一天天地熬过童年的。这种启蒙教育,必然使学生形成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

批驳:学生上学可不是成天“死记硬背”汉字玩的,那是要边学边用的。不仅要用来朗读课文,而且要用来解读其他学科的信息。因此学习汉字的过程,并非像作者想像的什么“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用结合,不断转换的过程,这样才能增强记忆。作者说,汉字成了压在儿童头上的一座大山,也往往成了老师或家长惩罚学生的一根“大棒”。中国的一代代的上学儿童,都是在这“大棒”的阴影下,怀着惶恐、乏味、屈服的心情,一天天地熬过童年的。有点言过其实了。汉字难是难了点,但没有几名学生是“熬”过来的。即使作者属于此类,那也不能证明大家尽行如此!

作者:而“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本身具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四性),因此,人们只要学会了484个组字元件和组字方法,就会读、写任何的新体汉字。从而摆脱了逐个死记硬背的负担。“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高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让儿童在启蒙教育中,不单学会使用它,又能引起中国儿童思维模式的早期系统化和科学化,为他们今后的思维方式,向着科学性系统性的方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因为新体汉字能使儿童在7岁左右就能读书看报,所以,将会引起现行教育模式的彻底改革,自学成材将成为普遍现象。个人的教育“投入”将比今天的降低千、百倍。也必定使中国的地区文化差别和经济差别减小。现在为了缩小地区文化的差别,采用投入大量人、财、物的办法,每年投入达几千亿元,如果改用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每年就可以比现在节约四分之三的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效果更好。

批驳:中国汉字拢共有多少?按照国家标准,有23000多个,常用汉字有7千多个。而“新体汉字”有多少?作者没有透露,只说“人们只要学会了484个组字元件和组字方法,就会读、写任何的新体汉字”。那484个组字元件和组字方法,又怎么学呢?作者没有说——还不是死记硬背!我见识过作者的所谓“新体汉字”,那才是彻底脱离了汉字“音、形、义”相结合的轨道,变成了左搭右配的“鬼画符”,将传统汉字的美感,消失殆尽!所以,作者就不要自吹自擂了吧,还是省下时间,练练现有的简体字和繁体字,然后从中找出规律,创造出几个经久耐用的新字来为好!

作者:3、 能构建立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系统,彻底摆脱目前汉字信息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的危险状况。汉字楷体系统,随着字数的增加,其构字规则会自动失效,使楷体字系统失去规律性、系统性;又由于汉字楷体的部件会随字的大小和所处的位置发生大小或形状的随机变化,所以,也失去了标准性和规范性。这种状况,就不能让电脑“以字构字”,只能采取从字库里调取整个汉字的方式使用汉字。这样,有多少个楷字,字库里就得预存多少,否则,就调不出来所需的字;其调用方法还必须用两种:打字者能识读的字,用“拼音输入法”;不能识读的字用“笔画输入法”。这两种输入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同码字。因此,就不能建立“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系统”,汉字信息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等于把“绳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了。

评议:无论作者将现有汉字系统描绘得多么丑陋,如何“失去了标准性和规范性”,岂知早已成为国家基础文化教育的基本课程,而且连接古今中外汉语文化,因此是不可能由什么“新体汉字系统”彻底颠覆的。况且汉字早已如愿已偿地打进了电子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络,并且大家也使用的得心应手,因此再有什么“新体汉字”也会不屑一顾。并非大家不希望有更好的“系统”问世,而是你那484个构字元件和生搭硬配的构字方法,实在令人难以想象!所以还是尽早收兵回营吧,免得贻害大方!
    (未完待续)




阅读:
录入:ZGXP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的飞来横财!

下一篇:中国1艘潜艇即可摧毁美国12座大城市!
相关文章       中国新拼 科学论战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