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二、低年级学童学拼音不符合学习与生理智力发展同步的客观规律。常见不喜欢说话,或说话含混不清的孩子,没见过不喜欢涂鸦的。儿童的感知是从形象的敏感和探索、表现开始。而语音生理功能的发育则比较滞后。孩子很容易辨认、画出圆、三角、方形,却唱歌老走调就这道理。这个时期强制孩子学拼音,是强按牛头喝水,拔苗助长。不符合孩子的生理智力天性,勉为其难。
批驳:低年级学童是否适于学习汉语拼音?实践证明是可以的。其实何止小学生,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汉语拼音的教育了。小学课本是以配图说话等多种形式来教学小学语文的,因此是感知、认知一起上,并没有什么不好。恰是在学童时期,结合汉语拼音图文并茂地学习汉语、汉字,才生动活泼,记忆深刻。作者说,“这个时期强制孩子学拼音,是强按牛头喝水,拔苗助长”,那直接教学汉字,又是什么呢?就不是拔苗助长了?学习汉语拼音,主要是利用汉语拼音教学汉语、汉字及其发音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看这种方法应当坚持下去。当然谁有比汉语拼音还优良的教学方案,只要科学可行,也是可以采纳的;在没有列入教育体系之前,至少在信息领域是可以实验的,例如作者与笔者的新发明。作为启迪智力的过渡阶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并没有什么不好。
原文:不妨在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及家长中做个调查,拼音或数学肯定排在学生最讨厌学科的首位。记得小学时,曾流传一则谜语:“有话不直说,‘婆婆妈妈’绕舌头,伸长脖子学鹅叫,‘屙屎屙尿’——吃饱了撑的。”表达对学拼音的困惑和无奈。其实,拼音和许多小学中低年级数学,一旦生理智力发育成熟,一学就会,甚至不学自明,易如反掌。一些成人、老人为学电脑打字,自学拼音就不费什么功夫,就这道理。
批:这样的“调查”毫无科学意义。如果用学生好恶来安排课程,那就乱了套了。如果不用学习也能成才,不用劳动也能发家致富,一定会得到小学生举手通过!至于用什么谜语、童话来决定取舍,小学生一定会玩耍的玩耍,逃学的逃学——各行其是!可见他们不仅智力需要启蒙,而且是非观念也有待灌输。
驳:作者说,“拼音和许多小学中低年级数学,一旦生理智力发育成熟,一学就会,甚至不学自明,易如反掌。一些成人、老人为学电脑打字,自学拼音就不费什么功夫,就这道理”。欢迎作者对汉语拼音的肯定!不同意见:汉语拼音是基础文化教育的必修课,当然适于任何需要补课的人群,但等到成人、晚年再来补课,是不晚了些?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原文: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低龄学童应重在培养形象认知、形象思维。是认知、理解汉字形象表意的最佳时期。不要让过分的负担过早地干扰这个学习母语汉字的进程。否则,培养出的,往往是鲁迅先生鄙夷的假洋鬼子,说话夹洋文带英语。有些不一定是摆显自己喝过洋墨水,也许是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表达。结果,两头不讨好。
批驳:作者认为学习汉语拼音,就是“过早地干扰学习母语汉字的进程,培养出被人鄙夷的假洋鬼子”——不仅杞人忧天,而且杞人忧洋,大可不必有此“二忧”。事实证明,学习汉语拼音,并不影响学习母语汉字的进程,反而通过举一反三的学习,对领会母语汉字大有好处。君不见,小学生几天就会查字典了,几个月就会读课外读物了,那就是他们掌握了拼音查字技巧的结果。汉语拼音并非洪水猛兽,何必如此惧之?作者不是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吗,那汉语拼音是不是世界的?却要将其排斥于国门、教材之外(小学不学,更待何时?),岂不是言行不一吗?
原文:学拼音应不属于学母语汉语汉字的内容。美国耶鲁大学收藏一份约600年,名为伏尼契的手稿,图文并茂。其中的拼音也是成熟的文字。但至今没人知道它的读音,更无法解读它的意思。这与汉字大相庭径。别说六百年,就是数千年前的甲骨文,尽管不知道当时的发音,考古专家照样能考证解读它的意思。这就是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的根本区别。一个以音符间接表达意思,一个以形象画符直接表达意思。语音经常多变,文字最需要相对稳定。否则,其记录的功能等于零。相比之下,象形文字更符合文字的记载功能。
批驳:语言文字产生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各有其所长所短。以己之长,比人之短,那是越比越短;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将会越比越长——这就是取长补短的道理。作者以汉字之长,比拼音之短,就自鸣得意,岂知自己排斥拼音文字,与别人排斥汉字有何不同?语言文字之间互不通融,何来文化交融?文化之间不能交融,何来思想交融?思想之间不能交融,何来和平进步?无论拼音文字与国语汉字有何差别,对于人的教化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互相交融,相得益彰;互相排斥,两败俱伤!
原文:大概是前年,深圳中考,出了一道拼音题,拼读一个词组。九成九以上考生按平时说法拼读,与可能是从字典上抄来的标准答案不同。给九成九以上的考生打乂?语言可是约定俗成的,时下的约定俗成就这样。最后收场是大家都对,皆大欢喜。学中文考拼音,学中考西,有意思吗?乡情难却,乡音难改。讲普通话带方言口音,少了些卷舌音,弄不清前后鼻音,妨碍交流沟通吗?汉字文化、国学经典的根基和灵魂是形象表意、道理。不去研究、传授、考察这些,而去与其传统没什么关系的外来拼音纠缠不清,是中文教学吗?
批:无论中文西语,考试过程都能出现几起笑谈,岂能用一两次笑谈论是非!不要以为,汉语拼音是用西方字母组成的,那就是西方文字;而其实它虽然是用西方字母组成的,表达的却是汉字和汉语,为国学服务,为汉字、汉语、乡情、乡音多一种几种表达方式,怎么没有意思?
驳:作者说,“讲普通话带方言口音,少了些卷舌音,弄不清前后鼻音,妨碍交流沟通吗?”我看就是聋哑人也不会妨碍沟通交流,为什么还要上学读书?普及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智力和生存能力,语言文字是基础文化教育的必修课,当然要求教学得越扎实越好。如果以“不妨碍交流沟通”为基准,那就不用办学校,都来“直接模仿”好了!
驳:作者说,“汉字文化、国学经典的根基和灵魂是形象表意、道理。不去研究、传授、考察这些,而去与其传统没什么关系的外来拼音纠缠不清,是中文教学吗?”不要说“外来拼音”,那么为了“汉字文化、国学经典”,我们是不可以将外语教育完全排斥于国门之外,从此“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呢?为了“汉字文化、国学经典”,我们是不是要把引进的手机撇了,电脑扔了,电视砸了?至少英文键盘不要用,中文短信不要发,那可都是拼音字母啊!
原文:拼音包办汉字教学纯属瞎折腾。不但徒增学生的负担,还严重压缩汉字的认知应用空间。拼音风行,汉字式微,不是汉字不简便不科学,也不是汉字形画输入不可能不先进,而是做子孙的研究不深透,推广普及不得力。一味相信外国的月亮圆,洋和尚的经书灵。对拼音实行行政推广普及,对汉字却没有实质的保护、推广措施,西风焉能不压倒东风?
批驳:作者关心汉字教学质量的精神值得钦佩,但以此为由来排斥拼音教学,却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说“拼音包办汉字教学纯属瞎折腾。不但徒增学生的负担,还严重压缩汉字的认知应用空间。”如果真有此事,就是拆墙也应调整一下;然而将汉语拼音比作“外国的月亮”,“洋和尚的经书”,“西风压倒东风”,那就有点情绪失控,逻辑混乱,令人难以苟同了。即使将所谓“外来货”排斥得一干二净,也不见得就是对自己的东西的尊重有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呀!而其实,汉字汉语和汉语拼音,手心手背都是中国人的肉,怎么能往老外身上贴呢?对于中西结合形成的宝贵的民族资产,我们亦应倍加爱护才对,怎么就这样恨之入骨呢?更何况汉语拼音还是当今与外文外语保持的一条唯一可以相融互通的通道!
原文:敝帚自珍,我们是无价宝都不自珍。拼音当然也有所长,可以做汉字自学、正音的工具。但学习引进,不应是乖乖地束手就擒,让它取而代之,而是使之所长为我所用,以我为主。但那应是生理智力条件发展具备自学能力后的事。
批驳:对于国宝不自珍的现象,确应警示加提示,抵制加鞭挞。但将汉语拼音的推广应用,比做“乖乖地束手就擒,让它取而且代之”,因此而放松教学,却是有点“柳二爷剥蒜,两耽误”之嫌。其实正是由于汉语拼音没有普及到位,才出现了“提笔忘字,错别字到处都是”的现象,却又不知道及时检索补正。我的几名小学同学,至今后悔当初没有学好汉语拼音,对整个汉字系统扑朔迷离,不知端尾。汉语拼音协助理顺了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才使汉字汉语排列有序,即使提笔忘字,也知道上哪去找。汉语拼音,为查询和检索汉字提供了极大方便,难道作者没有应用过吗?作者说“那应是生理智力条件发展具备自学能力后的事”,却又将汉语拼音抬举得高了,恰恰是之前的事,而不是之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