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规划】
彭 泽润:
“普通话”、“拼音”和 “简化字” 的 尝试 过程——纪念 国家 语言 法律 10 周年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国家 通用 语言 文字 法》2010年10月31日 由 全国 人大 通过,现在 10 周年 了。这 部法律 主要 是 保护 中国 语言 现代化 的 3 大 成果:普通话(国家 通用 语言),简化字(国家 通用 语言 的 文字) 和 汉语 拼音(拼写 普通话 和 给 规范 汉字 注音 的 工具)。这些 成果 的 研究、试验 和 推广 都 经历 了 一个 尝试 和 妥协,逐渐 走向 成功 的 过程,并且 目前 还 遇到 阻力。
中国 古代 先后 做 国家 首都 的 洛阳、西安 等 地方 的 方言 成为 自发 流行 的 共同语。1840年 鸦片 战争 以后,随着 西方人 不断 入侵,被迫 开放 的 城市 越来越 多,传统 的 农耕 社会 被 打破 了。但是,由于 没有 统一 的 语言 教育 标准,被 官员 使用 的 “京城 方言” 也 是 五花八门,这些 不 纯粹 的 官话 被 叫做 “蓝青 官话”,是 北京 方言 和 各地 方言 混合 的 产物,而且 即使 是 这样 的 官话 只是 官员 的 专利,百姓 基本 不会 说。1845年6月15日,英国 传教士 施美夫 在 上海 吴淞口,目睹 了 中国 语言 的 难堪 状态:“我 的 中国 男仆 (宁波人)试图 施展 会话 能力 与 船工、水果 贩子 以及 其他 人 交谈,却 发现 他 的 话 有 一半 没 被 听懂,不禁 有些 气馁。”在 宁波,施美夫 看到 “地方 政府 的 文官 一般 不 任用 本地 人。文官 很少 能 说 管辖 地方 的 方言,因而 不得不 雇用 翻译。”施美夫 也 发现:“由于 地方 方言 繁多,使得 京城 方言 得以 广为 应用,成为 帝国 各处 政府 机构 之间 交流 的 通用 语言。”
南京话 后来 成为 全国 流行 的 共同语, 因为 南京 在 明朝 初期 是 首都。半个 世纪 以后 明朝 首都 迁移 到 北京,从 南京 以及 附近 带去 了 130 多 万 人口。这些 南京人 成为 明朝 北京人 的 基础,而 原来 在 内城 居住 的 本地 居民 迁移 到 城外,因此 当时 北京人 说 的 仍然 是 南京 官话。 一直 到 清朝 的 1728年,雍正 皇帝 才 发布 命令,用 北京 官话 代替 南京 官话 做 中央 政府 官方 语言。1893年,中国 厦门 人 卢 戆章 出版 《一目了然 初阶》,创制 了 第一 套 汉语 拼音 字母 方案,拼写 的 厦门 等 福建 方言,但是 他 主张 在 全国 推广 南京 官话。但是 北京话 的 地位 越来越 受到 重视,1901 年 卢 戆章 在 他 的 《中国 切音 字母》 中 就 改成 拼写 北京话,不过 方案 保留 拼写 福建 方言 特殊 语音 的 要素。1903 年 中国 政府 学习 日本,把 推广 官话 纳入 政府 的 学校 教育 章程。虽然 满语 一直 无法 跟 汉语 抗衡,导致 清朝 文书 从 用 满语 为主 过度 到 用 汉语 为主,最后 在 事实 上 汉语 取代 了 满语,满语 消失。经过 清朝 300 年 较量,1911年 清朝 灭亡,才 正式 确立 北京 官话 取代 满语 的 荣誉 地位,获得 “国语”的 法定 政治 地位。
但是,中华 民国 时期,由于 首都 主要 在 南京,语音 标准 又 动摇 了。1913 年 中华 民国 教育部 在 北京 召开 读音 统一会。经过 一个 多 月 的 讨论,依照 清朝 李 光地《音韵 阐微》 中 的 常用字 审定 了 6500 多 个 字 的 标准 读音,形成 “老国音”。1918年,公布 了 第一 套 国家 认可 的 拼音 字母,叫做 “注音 字母”,用来 帮助 推广 “老国音”。这 套 看起来 “折中 南北,牵合 古今”,非常 完美 的 语音 标准 因为 在 北京 官话 中 混合 加入 了 南京 官话 的 要素,成为 一种 脱离 现实 语言 生活 的 “人造 语言”,很快 就 遭到 反对。1920 年 南京 的 张 士一 教授 主张 用 北京 本地人 的 话 做 国语 标准,得到 许多 人 的 支持。但是 吴 稚晖 等 学者 还是 认为 “老国音” 明确 区分 尖团音,还有 入声,“最 能 代表 汉语 的 丰富性”。后来 在 “国语 罗马字 运动” 的 推动 下,吴 稚晖 也 放弃 了 维护 “老国音” 的 主张。1932年,教育部 公布 《国音 常用 字汇》,正式 确定 了 采用 北京话 做 标准 的 “新国音”,开始 大力 推广。 这时 还 有 人 反对,章 炳麟 主张 在 武汉 方言 基础 上 吸纳 其他 方言 符合 古音 的 成份,因为 武汉 是 中国 的 交通 中心。乐 嗣炳 主张 采用 上海 方言,因为 上海 是 中国 现代 的 中心 城市。陈 子展 主张 用 大家 能够 说 和 听 的 “大众语”,没有 用 确切 的 方言 做 标准。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时期 的 1955 年 10 月 召开 “全国 文字 改革 会议”,教育部 部长 张 奚若 在 主体 报告 中 说:“为了 突出 我们 各 民族 语言 文字 的 平等,经过 深入 研究,我们 决定 不 采用 ‘国语’ 这个 叫法。” 于是 叫做 “普通话”。这次 会议 又 针对 普通话 的 基础 方言 的 选择 做 了 投票,得票 多 的 依次 是 “北京 官话”、“西南 官话”、“吴语” 和 “粤语”。
简化字 自古 就 在 民间 产生 和 被 吸纳 成 汉字 规范。但是 自觉 进行 汉字 简化 的 政府 行为 却 是 后来 的 事情。1909 年 清朝 末期 的 陆 费逵 就 发表 《普通 教育 应当 采用 俗体字》 的 文章。1920 年 钱 玄同 在 国语 统一 筹备会 上 提出 《简省 现行 汉字 的 笔画 案》。1935 年 2 月 上海 文化界 鲁 迅 等 200人 通过 报刊 推行 “手头字”。8 月 国民党 教育部 在 蒋 介石 主张 下 公布 了 包含 324 字 的 《第一 批 简体字 表》。但是 立即 遭到 国民党 元老 戴 季陶 反对,半年 后 政府 只好 出尔反尔:“不必 推行”。但是 民间 无法 禁止。1936 年 容 庚 出版 包含 4445 字 的 《简体 字典》。抗日 战争 期间 的 共产党 解放区 的 油印 报刊 使用 简体字,被 叫做 “解放字”。1952 年 蒋 介石 在 台湾 再次 提出 简化 汉字,指示 罗 家伦 在 报刊 发表 文章 制造 舆论,但是 遭到 胡 秋原 极力 反对,又 没有 成功。中国 大陆 在 1956 年 终于 通过 多年 研究 公布 了 《汉字 简化 方案》。可是,全国 政协 委员 潘 庆林 2009 年 居然 建议 国家 逐步 废除 简化字,恢复 繁体字。
汉语 拼音 从 1605 年 外国 传教士 利玛窦 《西字 奇迹》 开始,经历 1892 年 中国人 卢 戆章 《一目了然 初阶》 开始 的 切音字 运动,到 1918 年 中国 民国 公布 了 第一 个 国家 法定 方案 《国语 注音 字母》。到 1930 年 为了 进一步 限定 “注音” 功能,害怕 被 误解 成 文字,“注音 字母” 改成 了 “注音 符号”。然而 这 套 拼音 的 曲折 过程 不是 这么 简单。在 “读音 统一 会”上 试用 的 时候,注音 字母 就 首先 遇到 根据 什么 语音 内容 注音 的 麻烦。江苏 和 浙江 的 代表 认为 要 增加 10 多 个 表示 浊音 的 字母,因为 南方人 离开 这些 浊音 不能 过 日子。反对 的 人 商量 投票 的 时候 只 允许 每个 省 给 一个 投票权,这样 使 主张 增加 浊音 的 多数 变成 少数,没有 成功。最后 方案 中 还是 保留 了 唇齿 浊擦音、舌面前 鼻音、入声、尖团音 等 照顾 南方 方言 的 注音 方式,其实 没有 用处。
在 形式 上 没有 采用 过去 很多 人 主张 的 外国 现成 的 字母,而是 采用 了 反对 拼音 文字 的 章 炳麟 用 汉字 改造 成 的 字母 方案 做 基础,这样 容易 迎合 大众 文化 认同 心理。现在 看来 是 必要 的 妥协 过程。即使 是 这个 “保守” 方案 在 1913 年 由 “读音 统一 会” 请求 政府 尽快 公布 的 时候,也 被 拖延 到 5 年 以后 的 1918 年 才 公布,因为 官方 遇到 害怕 “危及 汉字 的 根本 地位” 的 阻力。由于 注音 字母 没有 把 韵尾 和 韵腹 音素 分离 书写,导致 字母 数量 的 增加 和 浪费,使用 了 41 个 字母(其中 3 个 写 北京话 没有 用,1 个 是 虚拟 的 用来 表示 舌尖音 声母 自成 音节 的 时候 省略 的 韵母)。
经过 40 年 的 国语 罗马字 运动 和 拉丁化 新 文字 运动 时期,到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成立 10 年 后 的 1958 年,《汉语 拼音 方案》终于 诞生 了。这个 方案 达到 了 最 科学 的 状态,形式 直接 采用 国际 通用 的 拉丁 字母,原理 上 不 再 羞羞答答,把 语音 分析 到 最小,彻底 音素化,因此 只 需要 25 个 (v 还 是 剩余 的) 拉丁 字母 就 能够 写出 北京话 的 全部 语音。1988 年 为了 “拼写” 汉语 还 颁布 了 《汉语 拼音 正词法 基本 规则》。2008 年 台湾 在 大陆 使用 50 年 后 终于 也 采用 了 汉语 拼音。如果 说 20 年 前 五笔字型 汉字 电脑 输入 方法 流行 中国,现在 几乎 全部 被 汉语 拼音 输入 方法 取代,汉语 拼音 已经 突显 信息 时代 魅力。可是 目前 还 有人 激烈 反对 汉语 拼音,连 小学 教材 都 一直 拒绝 教学 “拼写” 普通话 的 《汉语 拼音 正词法 基本 规则》,还 有人 甚至 妄想 扼杀 汉语 拼音。由于 正词法 没有 得到 普及,以致 媒体 使用 拼音 混乱,例如《人民 政协 报》同一 报纸,有 符合 正词法 的 拼写 “GUOQI QUYU(国企区域)”,也 有 不 符合 正词法,把 一个 词 当做 两个 词 的 “Lun Tan(论坛)”和“PingLun(评论)”。
(王 婧 点评:完整 而 详尽 地 介绍 了“普通话”、“拼音”和 “简化字”的 发展,并且 提出 了 汉语 拼音 使用 的 时候 要 注意 的 问题,条理 很 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