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字 没有 “心” 导致 爱 没有 心 吗?
语言 是 朝前 发展 的。我们 古老 的 文字 从 甲骨文 发展 到 今天,是 历史 的 选择,也 是 人民 自己 的 选择,被 大多数 人 认同 和 接受 的 才能 有 持久 的 生命力 而 活跃 在 生活 广大 的 舞台 上。所以,我 坚定 地 认为 汉字 的 简化 是 必然 的 趋势。
2010 年 7 月 15 日,冯 小刚 发 了 一条 微博 为 繁体字 说话,他 倡导 恢复 “亲” 和 “爱” 字 的 繁体 版,让 “亲” 相见 “爱” 有心,马上 就 有人 反驳 然后 揣测 他 的 用心。汉字 是 表意 文字 毋庸置疑,然而 现在 汉字 的 简体 形式 距离 本义 越来越 远,不 还原 本来 面目 我们 已经 很 难 从 结构 上 判别 初始 意义 理据,比如 “愛”,有 “心” 的 “爱” 才 更加 符合 “爱” 的 词义 理据,更加 亲切。我 可以 这样 理解,汉字 是 工具,方便 大家 的 生活,当然 能够 最 简便 最好,但是 它所 蕴含 的 历史 文化 特质 不会 随着 构造 的 简便 而 消泯,如同 根 一般。有 根 才有 今天 枝繁叶茂 的 汉语 和 汉字。你 知道 根 在 那里,根 很 重要,但是 确实 没有 必要 把 根 挖 出来。古代 汉语 课程 只是 给 想 深入 研究 汉语 文化 历史 的 人 开设 的。有 一个 很 经典 的 笑话,在 外国 人 学 “牛” 和 “羊” 字 的 时候,你 告诉 他,你 看,这 “羊” 上 的 两 点 就 像 羊 的 两 只 角。立即 遭到 他 的 反问:“难道 中国 的 牛 只有 一 只 角 吗?”对于 这样 的 问题,大概 只有 涉猎 了 专业 知识 的 人 能够 清楚 地 解释。这是 汉字 简化 的 结果,它们 最初 的 甲骨文 写法 都 有 两 只 角。所以,我们 能够 要求 的 只是 人们 知道 有 这个 根 在,就 好 了,就是 知道 常用 字 的 繁体 形式。大概 这 就是 “识繁书简”了 吧。
(彭 泽润 点评:简洁 有力,有 理论 在 开头 做 铺垫,有新鲜 事例 做 评论 对象,有 针对性 强 的 例子 做 批评 证据 。只是 “蕴含 的 历史 文化 特质” 没有 说 清楚,其实 就是 词义 本身。就是 说,“字” 的 理据 中 没有 “心”,不 等于 词义 中 没有 了 “用 心 去 爱” 的 义征。“字” 的 理据 无论 选择 什么,无论 选择 多少,都 无法 跟 字记录 的 词 或者 语素 的 意义 本身 等值,都 只是 意义 中 的 局部 语义 特征。词义 本身 不 依赖 字形 存在,不 会 因为 字 的 理据 意义 不变或者 变化 而 停滞 或者 变化。用 “牛” 有 两 只 角 来 反驳,又 进入 对方 的 圈套 了。难道 “牛” 没有 眼睛、鼻子、耳朵 等?为什么 字 不画出 这些 东西 来?另外 对 有人 提倡的 “识繁书简” 的 含义 做 了 变异 理解 或者 误解,没有 让 读者 明白。题目 也 应该 修改 成 《“爱” 字 没有 “心” 导致 爱没有 心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