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导演冯小刚提议恢复部分繁体汉字,一时成为网友谈论的热门话题。
对于简化字的批评,诸如“爱无心,亲不见”,其实也是流行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老生常谈了。这些意见,涉及到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及造字人的用心良苦,不能不说是有一些启发性的。甚至于还有人把现在的“爱的物化”归咎为“爱”的简化,也属于一种“你姑妄说之,我姑妄听之”的观点。很显然,人世间的很多现象,岂是汉字的简繁可以左右的。
如果上升到政策决策层面来议论,就要谨慎了。要知道,首先,汉字并非一成不变,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书,都是简化,草书也是简化,汉字的简化也是有传统的;其次,简化字对提高辨认和书写的效率,因此对文化教育的普及,功不可没;第三,简化字已经是一个传统,传统一经形成,恐怕不能轻易变动;第四,简化字经过几十年的使用,累积了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第五,简化字也是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深思熟虑的产物,并非是一时心血来潮……
当然,明白人也知道,现在说汉字的繁简,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同属于中华文化的台湾地区一直使用繁体字,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如何落实到文字认同上,或者,如何通过文字认同来强化,确实也有它现实的意义。
但这个现实意义仍然无法否定前面说到过的多重理由。只能说,一定程度的折中是可行的,事实上汉字的使用现在也是折中的,比如说,书法是繁简都可以;现在的电子设备里面,字体的繁简是选项;“用简识繁”的双轨制方案,大致没有什么人反对……但这个前提是:简化字作为主流,必须坚持。
顺便说一句,冯小刚作为电影导演,理应在他擅长的专业领域发表提议;一定要跨界发言的话,就要广泛征询专家意见。否则,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拿一些流行意见夸夸其谈,多少有些滥用职责、浪费社会资源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