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学点繁体字 很好很必要

[日期:2008-03-23] 来源:江门日报  作者: [字体: ]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这样的提案并非开历史倒车,而是对现行简化汉字的一种有益的补充。

  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对于扫盲起到了不小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汉字采取了以拼音为标准的“同音合并”原则,将同一发音的不同繁体字合并成一个简体字,这就造成我们在理解简体版文言文的时候,容易出偏差。还有些将繁体汉字中的精华也进行了简化,比如繁体字的“親(亲)”和“愛(爱)”字,是汉字造字中的杰作,简化之后,就变成了“有亲不见,有爱无心”,实在是可惜。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随着两岸三地的交流日益频繁,不识别繁体字,造成了双方交流上的诸多不便。去年香港金像奖颁奖现场,张靓颖在颁奖的时候,不认识繁体字“鄒(邹)”,也不认识繁体字“國(国)”,弄得很尴尬,前几年,宋楚瑜、连战来大陆,清华大学校长和厦门大学副校长分别出现过不会念字而卡壳以及读错繁体字的事情,令人汗颜。邓广铭先生讲过一个笑话,有人到北大图书馆借《汉书》,管理员说没有,因为他不知道繁体字的《漢書》就是《汉书》。

  现在的国人,与本国古典书籍存在隔阂,不能有效利用古籍,实是一大憾事。复旦大学中文教授骆玉明就认为“现在中国人写的文章都是粗糙的,不能精细、精美地欣赏汉字,不能准确地表达和使用汉字”。这个评价虽然有些偏颇,但也反映出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继承不够的尴尬现状。笔者虽是医学学士,但却基本没法通读中国的古代医学典籍,我们那时所受的教育中,从来就没有繁体字教育。这个遗憾,不能在下一代中继续存留。要继承传统,发展民族文化,必不能视繁体字教育而不见。

  当然,繁体字教育不一定要从小学开始,小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认识混乱。我国的基础教育当中,一般是从中学开始,才有文言文,因此,在中学推行繁体字教育,才更有针对性,比如文言文课,可采用繁体教学等等。总之,推行繁体字教育,并非要革简体字的命,而是对简体字的有益补充。毕竟,中国汉字的发展,从篆书到楷书,遵循的就是简化原则。我们学点繁体字,让文化更有包容性,让我们的视野更广阔,成为我们沟通传统文化的桥梁,岂不更好?

鑫鑫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让我们复苏对繁体字的温情与敬意

下一篇:汉字如何面对繁简之惑
相关文章       繁体字  繁简之争  简繁转换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