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同文研究》丛书编审委员会
报告人 陈明然
陈明然致闭幕词
一、1992年3月,香港学者
(《语文建设通讯》第35期,29页)
二、1997年9月,当时在山东潍坊师专任教的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辑222页,《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十周年纪念文集》178页)
三、2001年9月,山东潍坊师范专科学校冯寿忠、湖北黄岗师范学院汪化云、项菊等人士在沈克成主编,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辑上发表相关文章,对非对称繁简字的调整方法进行了探讨。
冯寿忠《繁简转换的障碍应当清除——谈对非对称繁简字的调整》,提出五项调整方法;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辑68页)
汪化云《非对称繁简字整理问题初探》,提出两大方法;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辑78页、80页)
项菊《非对称繁简字整理刍议》,提出恢复“冲、斗、发、尽、卷、划、累、蒙、宁、曲、系、纤、旋、与、折、只”等16个字的繁体。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1辑86页)
四、
周胜鸿《非对称繁简字规范化整理的学术探讨》,对100多组非对称繁简字进行分析,提出“应当在总结使用实践基础上区别对待非对称繁简字”;“建议要同时研究实际上被当作繁简字关系的正异体字”。
(《简化字研究》,182页~189页)
张振林《同音代替繁简字宜作适当调整》,主张“对同音代替容易引起混乱的部分字,首先进行局部调整。”并提出了调整时需考虑的五点。
(《简化字研究》116页)
连登岗《〈简化字总表〉归并字代替字研究》,提出“归并字”104组,“代替字”27组,加上当作简化字处理的异体字17组,共计148组。
(《简化字研究》,118页)
郭小武,叶青《GBK“一简对多繁”关系字表》,提出GBK范围内“一简对多繁” 1065组。
(《简化字研究》,115页)
王敏《一对多在计算机自动转换中的问题简述》,以116组为分析基础,提出“可以设想,在通用字、通用词范围内提高转换参照信息量,提高转换的准确度,是完全可行的。”
(《简化字研究》,172页、174页)
陈燕《谈“蒙”、“儿”等字的同音代替问题》,提出了处理同音替代的四个原则。
(《简化字研究》,175页)
张书岩《简化与同形字》,提出同音代替字105组加同形字89组,合计194组。
(《简化字研究》,217页,219页)
五、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3辑,75页)
六、2004年3月,深圳大学文学院中文系99级毕业生蔡雪雯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77期上发表《试论繁简字之调整》;赖国容也在同刊同期上发表《解决繁简字自动转换——具体建议与方案》。两位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解决简繁字转换的具体建议与方案。这两篇文章后来合写后被收入周胜鸿、陈明然主编的《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
(《语文建设通讯》第77期31页,34页;《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63页)
七、2005年5月,加拿大华人学者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52页)
八、2007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
(《语文建设通讯》第87期,40页)
九、2007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文建设通讯》第88期22页)
十、2008年4月,
(《语文建设通讯》第89期,36页)
十一、2008年9月。浙江温州市研究者陈明然在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90期上发表《一个繁体字对应多个简繁字字组数细探》一文,认为“一对多繁简字”是8组。
(《语文建设通讯》第90期,30页)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语文建设通讯》第90期,33页)
十二、《语讯》编辑部于2008年9月在《语文建设通讯》第90期上发表《汉字“简一繁多”对应表》。该表以
(《语文建设通讯》第90期,34页)
此外还有、安徽祁门一中高级教师
注:冯寿忠117组、冯霞121组、连登岗131组(未计17组异体字)、张书岩186组、李牧247组(260字)、《语讯》274组,以及
[ 1 ] 李先生提交给本次会议的论文《非对称的自动转译》中,对部分字组作了调整,增加29组,减少23组,共计253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