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浅谈恢复繁体字

[日期:2010-12-17] 来源:  作者: [字体: ]

恢复繁体字这个提议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了,去年宋祖英、蔡国庆、郁均剑之流就在政协会上提出此案。今年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又提出,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他们的这些举动,引起了各界人士的争议,支持者有之,但是反对者更是言辞激烈,几成势不两立之局面。

 

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谈谈对繁简之争的个人看法。尽管我很喜欢简体字的方便、简洁,但我还是支持恢复繁体字的。  

               

一、简体字推行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简体字推行的历史背景。

 

第一,简体字推行的历史原因。繁简之争,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字之争。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在强势的西学东渐的情况下,让很多新文化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有一些矫枉过正,在对汉字的态度上就是很突出的例子。当时包括钱玄同、蔡元培、鲁迅等人都提出汉字逐渐罗马字母化的观点,鲁迅就曾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没能实现,但是,这种观点对当时和后来人的影响却相当巨大,当然也影响到后来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人。毛泽东等人对中国汉字的态度也是深受新文化名家的影响,也设想通过逐步改革实现汉字拼音化。因此新中国建立后,提出推行简体字的做法自然是水到渠成。

 

第二、现实原因。推行简体字的现实原因是当时人们认为汉字难学、难认,导致了识字率偏低、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文盲人数相当多。为了迅速提高识字率和人民文化素质,50年代,推行简体字便提上了日程。

 

第三、政治原因。很多人不承认这一点,但是其实还是明显存在的。新中国成立,为了区别于过去的旧中国,体现新中国新政权新文化之新,也是简体字得以推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直至现在很多人一谈到恢复繁体字,都会马上说这是否定新政权,是反动思想,是复辟,其逻辑基础无非还是基于这个原因。

 

二、为什么需要恢复繁体字

 

以上就是简体字推行的三大主要原因。不可否认,简体字的出现时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而且它的出现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尤其是在推动全国人民的识字水平和文化素质,以及推广科学文化上,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是,随之时间的推移,简体字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

 

其一、一对多的简化字造成混乱。简体字的一简对多繁的简化方式,即将几个意义不同,读音相近的繁体字合并为一个字,造成了人们在学习理解字义时的混乱。例如餘()、雲()、後()、里()、松()、谷()、斗()、几()、徵()、曲()、豐()、表()、衝()、葉()、種()、盡()、發()、歷()、鍾()等,它们的合并造成了阅读上的歧义。

 

这种简化方式的确造成了理解困难,并破坏了汉字的传统字理和结构,很多搞了多年古典文学研究的人,都很难将每个简体字分别对应的多个繁体字分辨清楚。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种一对多的简化方式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现代人对汉语字义的辨别很笼统,模糊、粗糙而不讲究,不能区分文字的精确意义。因此,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认为,这导致现在中国人写的文章都是粗糙的,不能精细、精美地欣赏汉字,不能准确地表达和使用汉字,诚哉斯言!

 

其二、简体字割裂了文化传统。汉字罗马字母化、拼音化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行的。因为它割裂了中国的文化,断了中国人的根。同样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繁体字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流失,同时给人们阅读古籍造成障碍,客观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割裂。这表现在读古代书籍的阅读上最明显,尤其是先秦时代经典著作的阅读,简体字给读者造成了很多阅读上的障碍,很多地方假如没有注释让常让人莫名其妙,无法理解,只能囫囵吞枣,无形之中割裂了古书的文化传统,增加了文化隔膜和陌生化程度。我们常常责备青年人不注重学习传统文化,他们看到繁体排印的古书就自然产生生疏隔膜的感觉,怎么可能去学习呢?


 其三、简体字不利于海内外文化交流。简化字给两岸三地交流以及国际交流带来不便,更加破坏了汉字文化圈的统一性。由于政治原因,简体字的使用范围是大陆地区。但是除了台湾、港澳地区3000多万的人口之外,还有2000万到3000万海外华人在使用繁体字,范围相当广大。欧美、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汉学界,在用汉字书写时,也大多是繁体字。日本汉字虽然也有一些简化,但多数更接近繁体字的字形。因此简体字的使用常常造成了大陆地区跟港澳同胞、海外华人的文化交流,这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隔膜。有人认为不应该拿使用繁体字的6000万人口跟使用简体字的13亿相提并论,认为是在迁就少数人。那么我们退一步讲,不去迁就他们,但是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形势下,海内外各个华人地区文化、经济交流日益紧密、频繁,想彻底的实行简体字早已证明不可行,事实证明,本来是为了简化的简体字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因为人们除了学习简体字之外,不得不再进行繁体字的认识,甚至学习,一些书刊报纸的出版也出版了两种字体的刊物,走出家门,整个大街上繁简字体也是互相掺杂,因此说,简体字并没有达到简化的目的,相反,他在生活中造成了两套字体系统,繁杂程度可见一斑!

                 

三、恢复繁体字不必要的后顾之忧

 

很多人可能对恢复繁体字的必要性是很有认识的,但考虑到经济效益、政治原因,而且觉得实行了这么久的时间,积重难返,想彻底恢复繁体字是很难的,何况,简体字还有很多优点。因此也提出了用简识繁的妥协方法。而反对恢复繁体字的理由则一般有下列原因。一、繁体字结构复杂、笔划多,在学习中感到困难,不利于中国人识字和提高文化水平;二、简体字方便书写,节省时间,繁体字难于书写,浪费时间。三、(部分人还甚至认为)恢复繁体字具有反动性,存有反对党的领导的动机,是政治不坚定的体现。

 

不错,恢复繁体字的使用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尤其是经济代价非常巨大,但是我们采取的是逐步恢复,而不是一刀切武断恢复,用10年到50年的时间慢慢实现恢复,这就可以彻底得并且是能够最经济的的实现繁体字的恢复,就像当初简体字的使用一样。

 

说到繁体字结构复杂、笔划多,小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不利于中国人识字和提高文化水平,这其实是个历史阶段性问题,或者所根本就是伪命题。当初出发点确实是为了方便学习,提高识字水平,这也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真正提高识字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手段是依靠正规的学校教育,依靠增加教育投入、延长国民受教育期限和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所谓改繁为简来提高识字水平和文化素质无非是隔靴搔痒。再说,繁体字在学习上的难度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样大。而且繁体字字形更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律,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讲解其字形来帮助记忆总之,採用繁体字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至少不如想像那样严重。

 

说到简体字方便书写,节省时间,恢复繁体字难于书写,浪费时间。不错,简体字笔画少,写起来会快一点,但是这是相对而言的。很多写惯繁体字的人他们在写字的时候必不觉得比写简体字慢多少,其实年长日久形成了习惯后,一点也不觉得比简体字慢、麻烦。何况,随着现代科技,印刷技术提高、特别是电脑的普及,很多人已经无需用笔来大量地写字,电脑技术,解决了一些人认为的繁体字笔画多、难写的问题。进一步讲,如果单纯追求笔画减少、书写方便,而忽视了文字本身的发展规律,则是拔苗助长,求福反祸。1977年第二次简化汉字的失败也间接证明了这个道理。

 

而说恢复繁体字具有反动性,存有反对党的领导的动机,是政治不坚定的体现,这种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前的意识形态上,这种逻辑的合理性我们不说也罢。套用温总理对台湾同胞说的一句话:不要因为50年政治割裂了五千年的文化。

至于那种用简用繁的妥协提法,可以作为过渡阶段的方法使用,但绝对不能作为最终目标,因为,它无形中是在增加人们的学习负担,在实际生活中给人们增加麻烦和不便罢了。要改革,必须彻底,否则留下后遗症后果更加可怕。

 

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确切的说,所谓的恢复繁体字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如上述所言,在实际生活中,繁体字的应用已是屡见不鲜,相当普遍,很多人即使不能够写繁体字,但是也做到了用简识繁,因此可以说,恢复繁体字,并非完全缺乏民意基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兮。




阅读:
录入:王秋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余下的梦

下一篇:荷兰汉学家开发的拼音软件
相关文章       繁体字 
本文评论
  可恢复甲骨文或小篆   (葭文 ,2011-04-06 )
  应该提倡这种认真的思考精神   (止戈为文会员 ,2011-01-29 )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