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叹息,历史挟裹中华民族前进了五千多年,蹉跎岁月,五千年激流潮涌,谱写下了一段漫长的人类发展史,或是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或是不堪回首的屈辱回忆,昨天的碎片,因为伟大的汉字连接成串,文明、野蛮、骄傲、伤痛被完整地记录,尽管,其中有些已模糊难辨,却不曾阻挡我们对祖辈真相的探求。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一部中华文明的进程就是一个个汉字演变的音符,其支撑着我们五千年文明的根基,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
然而,时光匆匆,历史在前进中总不免要留下一些遗憾,由于时代发展的缘由,简体字取代了繁体字,历经千年风霜的繁体字在一夜间隐退,由真实成为了历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躲进了寂静的图书馆,几乎成了被人遗忘的尘埃。一进一退,境界全然不同,简体字方便了交流与沟通,却使文化的味道丧失殆尽,太多的汉字再也没有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功能了,即便琢磨半天,你或许也不曾知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其中潜藏的无穷奥妙。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几乎于繁体字绝缘,幸亏,笔者大学时候读的是中文系,否则,这辈子恐怕也难觅多少繁体字了。不过,即便如此,作为中文系学生的我也非常惭愧,有相当部分生僻点字也并不怎么认识,更无法体会其中的无穷乐趣,现行的教育体制,已经将我们教化成了一群只会依葫芦画瓢的“傻孩子”,博大精深的汉字,在欧风美雨的重重夹击下,几乎岌岌可危。
历史前行,大浪淘沙,总有些东西是要被淘汰,但无数事实表明,淘汰的总是那些无法适应时代的糟粕,但作为文化基因的繁体字显然不该是今天的下场,即便没必要人人学会写,起码也应当认识一些,这既是历史的尊重,亦是对文化的爱护。繁体字是不是应该进入小学生课堂或许并不重要,关键是对我们的善意提醒,毕竟,五千年灿烂文明,总有些需要我们铭记。 (文/黄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