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宋祖英、黄宏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据3月13日南方都市报)
宋祖英等人的理由是: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提案建议,国家应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这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
看了这则议案我不由自主打了响嗝。为啥?吃饱撑得呗!在我看来,设置繁体字教育纯属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为什么这样说呢?
毋庸讳言,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之一。但它如同古文字一样,最适合一部分学者去搞研究,毕竟文字只是一种表达和记录语言的工具,非要赋予它“国家统一和民族兴旺”的伟大历史意义,不免显得牵强附会。如果非要搞繁体字教育,不妨在大学阶段开设选修课程,有兴趣的可以学习研究。
从甲骨文字到隶篆、再到繁体字及现在的简化字,我们的文字之所以能一步步得到普及和推广,字体简化功不可没。而且,文字改革的大方向也应是字体的不断简化,这样才更利于记忆和使用。早期曾有人提过汉字拼音化,这个步子虽迈得大了点,但基本方向是正确的。英语为啥能成为全球性语言,除了其国力昌盛外,其只有26个字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现在孩子的学习负担非常繁重,学习过多的简体字都有些吃力,如今我们再要他去学习连大人都不认识的繁体字,这是不是有些残忍?更何况,孩子有必要学繁体字吗?将来社会上更大范围使用繁体字吗?
再说了,要说中国文化的根,繁体字只是根上的一条小须而已,据历史考证甲骨文才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正宗的祖宗,那么推广繁体字教育还不如推广甲骨文教育呢!这样岂不是更能彻底弘扬传统文化?
要我说,宋祖英、黄宏等人实在没议案可提了,才想出此怪招的,要不就是为了搞噱头、赚眼球。作为文艺界代表,你要提个“在小学阶段普及相声、小品、古典音乐等文艺教育”的议案,没准还真能对喊了又喊的素质教育起到进一步的推进作用,可你偏偏提了带有复古意味的繁体字教育,这不是吃饱撑得又是什么?
其实,不仅宋祖英和黄宏等人,我看其他还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的议案和倡议也是闲扯淡类型的,其提出的议案和倡议即不是站在群众利益出发的,也不是为国家大计着想的,纯属没事找事,自娱自乐。
让我用一句民谚作为结语:你不说话,也没有人把你当哑巴。实在没话可说,你就省口气暖暖肚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