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泽润:对汉语 “字” 和 “文字 改革” 的 误解——评论 潘 文国 “字本位” 观点 中 的 错误 认识
1 误解 国家 语言 政策 的 作用 和 调整
潘 文国(2002:7) 认为 “20 世纪 中国 社会 改革,居然是 从 语言 革命 开始 的!” 民主 “对 汉语 研究 带来 的 积极 影响 是 使 人 眼睛 向下,注意 民众 的 需要”,消极 影响 是 使 汉语 研究,“特别是 其中 的 汉字 改革 问题 带上 了 过强 的 政治 色彩……汉语 拼音化 运动,成为 政府 行为。”最高 目标 甚至 是 废除 汉字,走 世界 文字 “共同的 拼音化 道路”。直到 世纪 末期,“这 认识 才 得以 纠正,但是 还 带有 不少 后遗症”。
潘 文国 意识到 1919 年 社会 变革 运动 中 语言 生活 变革 面向 民众 需求 的 积极性 无疑 是 正确 的。但是 他 对 汉字 改革 似乎 痛恨 不已。他 说 的 “汉语 拼音化” 严格 说来 是 不 准确 的,应该 叫做 “汉字 拼音化”,因为 汉语 本身 是 没有 改变 的,改变 的 是 汉语 生活 习惯:我们 推广 一种 共同 的 口头 汉语,并且 按照 这种 口头 汉语 来 形成 书面 汉语,是 汉语 生活 紧跟 世代 现实,书面 和 口语 保持 一致,提高 汉语 使用 效率。
汉语 使用 过 世界 上 所有 文字 类型:古代 汉字 是 词 文字,现代 汉字 是 语素 文字,湖南 江永 的 方言 汉语 使用 音节 文字(利用 和 改变 简单 汉字 后者 部件 形体 创造),中亚 的 西北 方言 汉语(东干语) 使用 音素 文字(采用 斯拉夫 字母)。因此 汉语 文字 表音化 不是 神话,何况 曾经 使用 汉字 记录 自己 语言 的 越南、朝鲜、日本 都 全部 或者 部份 放弃 汉字,采用 了 表音 文字。
全世界 的 现代 文字 几乎 都 是 拼音 文字,因此 世界 文字 “共同 的 拼音化 道路” 本来 是 客观 存在 的。汉字 拼音化 是 符合 这个 大 方向 的。但是 文字 改革,尤其 是 中国 这个 历史 悠久、地域 广大、汉字 记录 的 文化 遗产 丰富 的 国家 不能 一蹴而就。从 文字 演变 或者 改革 规律 来看,文字 改革 不是 短期 可以 成功 的,不能 急于求成,也 不能 急于 否定。
1949 年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成立 以来 的 60 年,广义 的 “汉字 改革 ”(包括 汉语 生活 改革) 已经 成绩 巨大,取得 了 3 大 成果:第一,普通话 在 全国 普及 了 大约 一半;第二,简化 汉字 几乎 全部 普及;第三,汉语 拼音 在 年轻人 中 几乎 全部 普及,在 中年 人 中 也 普及 多半。
反对 汉语 生活 和 汉字 改革 的 人 一直 存在。同时 急于 改革 汉字 的 人 也 有。在 20 世纪 后期,鉴于 国家 要 集中 精力 搞 经济 建设,人们 盼望 文字 工具 稳定,加上 汉字 改革 继续 急于 推进 也 不 具备 精神 和 物质 准备 条件,于是 国家 在 1986 年 召开 全国 语言 文字 工作 会议,国家 管理 语言 的 机构 也 从 “中国 文字 改革 委员会” 改名 成 “国家 语言 文字 工作 委员会”。这个 名称 的 变换 就是 为了 适应 社会 发展 需要,而且 是 管理 内容 更加 名副其实,因为 原来 用 “文字” 包含 “语言” 是 颠倒 了 关系。虽然 1949 年 中国 面临 的 语言 问题 在 文字 方面 突出,但是 文字 毕竟 从属 语言,只是 书面语 的 形式,所以 不能 继续 沿用 “文字 改革” 这个 名称。
1986 年 会议 确定 的 国家 语言 工作 方针 政策 中 明确 提出:“继续 推动 文字 改革”。因此,潘 文国 跟 很多 人 一样,误解 了 这次 会议 的 精神,以为 是 “纠正” 过去 的 方针 政策。其实 这次 会议 除了 名正言顺 地 提出 “语言 文字 工作” 的 任务 以外,特别 重视 这个 改革 开放 时代 迫切 需要 的 通用 交际 中 的 语言 问题 和 电脑 信息 处理 中 的 语言 问题。文字 改革 成果 需要 稳定 和 稳妥 推进,并不是 要 否定 过去 的 成果。这种 误解 现在 似乎 有 扩大 的 趋势,以致 10 多 年 后 的 2009年 有 全国 政协 委员 居然 提出 要 逐步 废除 简化字,恢复 繁体字。
2 误解 书面语 和 口语 的 科学 关系
潘 文国(2002:30~33) 认为 索绪尔 提出 “声音是 语言 的 符号,而 文字 则 是 符号 的 符号” 的 理论 只 适合 拼音 文字,并不 适合 汉字。“如果 像 那些 鼓吹 口语 绝对 至上 的 人 那样,完全不 需要 文字 和 书面 形式……”“口语 当然 是 第一性 的……在 人们 的 实际 语言 活动 中,书面语 的 地位 远 比 口语 要 高……真 要 像 某些理论家 说 的 书面语 如何 如何 不如 口语,那 学校 就 干脆 别 办 了”。
潘 文国(2002:70~71) 认为 “‘字’ 和 ‘词’ 不同,是 汉语 特有 的。”并且 引用 赵 元任 的 观点 证明:“在 说 英语 的 人 谈到 word 的 大多数 场合,说 汉语 的 人 说到 的 是 ‘字’。这样 说 绝不 意味着 ‘字’ 的 结构 特性 与 英语 的 word 相同,甚至 连 近乎 相似 也 谈不上。为什么 非 要 在 汉语 里 找出 其他 语言 中 存在 的 实体 呢?”
潘 文国 完全 误解 了 语言学 中 强调 “口语 具有 第一性,书面 具有 第二性” 的 规律。索绪尔 强调 的 是:声音 是 口语 的 符号 形式,文字 是 书面语 的 符号 形式,因此 书面语 是 口语 符号 的 符号。我们 可以 这样 来 理解:口语 是 思想 的 符号 代码,书面语 是 口语 的 符号 代码。但是 这 绝对 不是 要 强调 书面语 不 重要。既然 书面语 都 是 口语 的 符号,它 怎么 会 不 重要 呢?关键 是 当 口语 和 书面语 发生 矛盾 的 时候,我们 应该 尊重 口语。废除 文言文 不是 废除 优秀 文化,只是 废除 记录 这种 文化 的 脱离 口语 的 工具。西方 废除 拉丁文 也 是 同样 的 道理。我们 这个 时代 的 口语 也 在 不断 发生 变化。尽管 网络 词汇 的 日新月异 遭到 不少 人 埋怨 和 反感,但是 我们 谁 又 能够 阻挡 口语 的 发展 呢?语言 在 发展 中 是 杂质 和 精华 并存 的,因此 我们 不能 在 语言 规范 中 不加 选择 吸收 杂质,也 不能 拒绝 吸收 其中 的 精华。
潘 文国 误解 别人 的 观点,以为 有人 要 轻视 书面语,甚至 废除 书面语,所以 他 赌气 地 说:“那 学校 干脆 别 办 了”。学校 怎么 能够 废除 呢?学校 应该 使用 跟 口语 保持 一致 的 现代 书面语 传播 科学 知识,学校 还 应该 有 业余 爱好 或者 专业 爱好 的 人 去 学习 古代 书面语,直接 接触 和 传播 古代 优秀 文化,但是 不能 提倡 大家 用 古代 书面语 来 表达 现代 人 的 思想。
潘 文国 认为 “字”是 汉语 特有 的,是 看不到 文字 的 共性。赵 元任 说:“在 说 英语 的 人 谈到 word 的 大多数 场合,说 汉语 的 人 说到 的 是 ‘字’。这样 说 绝不 意味着 ‘字’ 的 结构 特性 与 英语 的 word 相同,甚至 连 近乎 相似 也 谈不上。” 这个 说法 非常 正确,但是 赵 元任 没有 指出 消除 这种 错觉 的 办法。潘 文国 不仅 没有 进一步 解决 问题,反而 把 这个 错觉 当做 “字” 的 独特性 的 证据。
其实 啊,“word” 当然 不是 跟“字”,我们 已经 让 它 跟 “词” 对应 了。我们 为什么 会 分成 汉语“字” 和 英语书面 “词(word)” 的 对应 错觉 呢?汉语 书面语 中 只有 字距(用 △ 代替) 一种 空间 距离 帮助 识别 语言 单位 的 界限,例如 “我△学△习△汉△语”,对应 的 英语 有 字距 和 词距(用 ■ 代替) 两种 距离 帮助,例如 “I■ s△t△u△d△y■ C△h△i△n△e△s△e”。由于 词距 更加 醒目,所以,我们 很 容易 错误 地 把 汉语 唯一 的 字距(△) 对应 英语 的 词距(■),如同 电路 把 火线 接到 了 零线 上,发生 思维 短路。假如 按照 《汉语 拼音 正词法 基本 规则》 拼写 汉语,这种 错觉 就 可以 避免:“我■学△习■汉△语”。从 这样 的 词式 书写 格式 就 可以 明确 发现 上面 例子 中 汉语 和 英语 其实 都 是 3 个 词,只是 记录 词 用 的 字 有 不同 情况。相同 的 是:“我” 和 “I” 都是 用 1 个 字 记录 的 词,其他 词 都是 用 字组 记录 的 词。不同 的 是:“s△t△u△d△y” 比 对应 的 “学△习” 使用 的 字 多。这 是 符号 系统 中 反比例 规律 决定 的:符号 形式 的 总 数量 越 少,代替 特定 对象 需要 的 符号 形式 的 数量 就 越 多。
既然,我们 经过 梳理 以后 找到 了 大家 最 熟悉 的 英语 的 “词(word)” 跟 汉语 对应 的 单位,那么 我们 就 可以 反过来 找到 大家 最 熟悉 的 汉语 的 “字” 跟 英语 对应 的 单位,就是 被△ 隔离 的 “letter(字母)”。“lette” 就是 表音 文字 特别 是 音素 文字 中 的 字,被 汉语 翻译 成 “字母” 就 是 一个 误会。因为 英语 的 书面词 被 错误 地 跟 汉语 的 字 对应 了,翻译者 只好 被迫 推进 这个 错误 系列,以为 “lette” 是 比 “字” 更加 小 的 对应 汉字 部件 或者 笔画 的 东西 了。其实,“字母” 也 是 由 笔画 构成 的,例如 “t” 有 2 笔。因为 “字母” 总数 少,所以 不 需要 部件 这个 中间 结构 单位。
“字母” 就是 “字”。我们 必须 澄清 这个 误会。“字母” 是 表音 文字 中 的 字,数量 相对 非常 少;“字” 就是 表意 文字 中 的 字,数量 相对 非常 多。在 现代 世界 文字 中,做为 国家 通用 语言 的 文字 除了 汉字 几乎 都 用 表音 文字。为什么?表音 文字 从 音节 特别 是 音素 角度 设计 文字,由于 一种 语言 的 音节 特别 是 音素 的 数量 是 最 少 的,所以 表音 文字 需要 的 字 就 最 少,当然 就 最 受到 欢迎,类似 汉字 的 古老 文字 都 纷纷 让位 给 表音 文字。
参考 文献:
[1] 潘 文国.字本位 与 汉语 研究[M].华东 师范 大学 出版社,2002.
[2] 彭 泽润.词 和 词式 书写 研究——中国 语言 规划 新 前景[M].长沙:湖南 人民 出版社,2008.
[3] 彭 泽润.词 和 字 研究——中国 语言 规划 的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第2 版)[M].北京:中国 文史 出版社,2007.
[4] 曾 宝芬,彭 泽润.不能 回到 汉语 “字” 的 蒙昧 认识 中——评论 潘 文国 “字本位” 观点 中 的 错误 认识[J].北华 大学 学报,2009,(4).
——文章 来源:作者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