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彭泽润:对汉语“字”和“文字改革”的误解——评论潘文国“字本位”观点中的错误认识

[日期:2010-09-16]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彭泽润 [字体: ]

彭 泽润:对汉语 “字” 和 “文字 改革” 的 误解——评论 潘 文国 “字本位” 观点 中 的 错误 认识

1 误解 国家 语言 政策 的 作用 和 调整

潘 文国(20027) 认为 “20 世纪 中国 社会 改革,居然是 从 语言 革命 开始 的!” 民主 “对 汉语 研究 带来 的 积极 影响 是 使 人 眼睛 向下,注意 民众 的 需要”,消极 影响 是 使 汉语 研究,“特别是 其中 的 汉字 改革 问题 带上 了 过强 的 政治 色彩……汉语 拼音化 运动,成为 政府 行为。”最高 目标 甚至 是 废除 汉字,走 世界 文字 “共同的 拼音化 道路”。直到 世纪 末期,“这 认识 才 得以 纠正,但是 还 带有 不少 后遗症”。

文国 意识到 1919 社会 变革 运动 语言 生活 变革 面向 民众 需求 积极性 无疑 正确 的。但是 汉字 改革 似乎 痛恨 不已。他 “汉语 拼音化” 严格 说来 准确 的,应该 叫做 “汉字 拼音化”,因为 汉语 本身 没有 改变 的,改变 汉语 生活 习惯:我们 推广 一种 共同 口头 汉语,并且 按照 这种 口头 汉语 形成 书面 汉语,是 汉语 生活 紧跟 世代 现实,书面 口语 保持 一致,提高 汉语 使用 效率。

汉语 使用 世界 所有 文字 类型:古代 汉字 文字,现代 汉字 语素 文字,湖南 江永 方言 汉语 使用 音节 文字(利用 改变 简单 汉字 后者 部件 形体 创造),中亚 西北 方言 汉语(东干语) 使用 音素 文字(采用 斯拉夫 字母)。因此 汉语 文字 表音化 不是 神话,何况 曾经 使用 汉字 记录 自己 语言 越南、朝鲜、日本 全部 或者 部份 放弃 汉字,采用 表音 文字。

全世界 现代 文字 几乎 拼音 文字,因此 世界 文字 “共同 拼音化 道路” 本来 客观 存在 的。汉字 拼音化 符合 这个 方向 的。但是 文字 改革,尤其 中国 这个 历史 悠久、地域 广大、汉字 记录 文化 遗产 丰富 国家 不能 一蹴而就。从 文字 演变 或者 改革 规律 来看,文字 改革 不是 短期 可以 成功 的,不能 急于求成,也 不能 急于 否定。

1949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成立 以来 60 年,广义 “汉字 改革 ”(包括 汉语 生活 改革) 已经 成绩 巨大,取得 3 成果:第一,普通话 全国 普及 大约 一半;第二,简化 汉字 几乎 全部 普及;第三,汉语 拼音 年轻人 几乎 全部 普及,在 中年 普及 多半。

反对 汉语 生活 汉字 改革 一直 存在。同时 急于 改革 汉字 有。在 20 世纪 后期,鉴于 国家 集中 精力 经济 建设,人们 盼望 文字 工具 稳定,加上 汉字 改革 继续 急于 推进 具备 精神 物质 准备 条件,于是 国家 1986 召开 全国 语言 文字 工作 会议,国家 管理 语言 机构 “中国 文字 改革 委员会” 改名 “国家 语言 文字 工作 委员会”。这个 名称 变换 就是 为了 适应 社会 发展 需要,而且 管理 内容 更加 名副其实,因为 原来 “文字” 包含 “语言” 颠倒 关系。虽然 1949 中国 面临 语言 问题 文字 方面 突出,但是 文字 毕竟 从属 语言,只是 书面语 形式,所以 不能 继续 沿用 “文字 改革” 这个 名称。

1986 会议 确定 国家 语言 工作 方针 政策 明确 提出:“继续 推动 文字 改革”。因此,潘 文国 很多 一样,误解 这次 会议 精神,以为 “纠正” 过去 方针 政策。其实 这次 会议 除了 名正言顺 提出 “语言 文字 工作” 任务 以外,特别 重视 这个 改革 开放 时代 迫切 需要 通用 交际 语言 问题 电脑 信息 处理 语言 问题。文字 改革 成果 需要 稳定 稳妥 推进,并不是 否定 过去 成果。这种 误解 现在 似乎 扩大 趋势,以致 10 2009 全国 政协 委员 居然 提出 逐步 废除 简化字,恢复 繁体字。

2 误解 书面语 和 口语 的 科学 关系

潘 文国(200230~33) 认为 索绪尔 提出 “声音是 语言 的 符号,而 文字 则 是 符号 的 符号” 的 理论 只 适合 拼音 文字,并不 适合 汉字。“如果 像 那些 鼓吹 口语 绝对 至上 的 人 那样,完全不 需要 文字 和 书面 形式……”“口语 当然 是 第一性 的……在 人们 的 实际 语言 活动 中,书面语 的 地位 远 比 口语 要 高……真 要 像 某些理论家 说 的 书面语 如何 如何 不如 口语,那 学校 就 干脆 别 办 了”。

潘 文国(200270~71) 认为 “‘字’ 和 ‘词’ 不同,是 汉语 特有 的。”并且 引用 赵 元任 的 观点 证明:“在 说 英语 的 人 谈到 word 大多数 场合,说 汉语 说到 。这样 绝不 意味着 结构 特性 英语 word 相同,甚至 近乎 相似 谈不上。为什么 汉语 找出 其他 语言 存在 实体 呢?”

文国 完全 误解 语言学 强调 “口语 具有 第一性,书面 具有 第二性” 规律。索绪尔 强调 是:声音 口语 符号 形式,文字 书面语 符号 形式,因此 书面语 口语 符号 符号。我们 可以 这样 理解:口语 思想 符号 代码,书面语 口语 符号 代码。但是 绝对 不是 强调 书面语 重要。既然 书面语 口语 符号,它 怎么 重要 呢?关键 口语 书面语 发生 矛盾 时候,我们 应该 尊重 口语。废除 文言文 不是 废除 优秀 文化,只是 废除 记录 这种 文化 脱离 口语 工具。西方 废除 拉丁文 同样 道理。我们 这个 时代 口语 不断 发生 变化。尽管 网络 词汇 日新月异 遭到 不少 埋怨 反感,但是 我们 能够 阻挡 口语 发展 呢?语言 发展 杂质 精华 并存 的,因此 我们 不能 语言 规范 不加 选择 吸收 杂质,也 不能 拒绝 吸收 其中 精华。

文国 误解 别人 观点,以为 有人 轻视 书面语,甚至 废除 书面语,所以 赌气 说:“那 学校 干脆 了”。学校 怎么 能够 废除 呢?学校 应该 使用 口语 保持 一致 现代 书面语 传播 科学 知识,学校 应该 业余 爱好 或者 专业 爱好 学习 古代 书面语,直接 接触 传播 古代 优秀 文化,但是 不能 提倡 大家 古代 书面语 表达 现代 思想。

文国 认为 “字”是 汉语 特有 的,是 看不到 文字 共性。赵 元任 说:“在 英语 谈到 word 大多数 场合,说 汉语 说到 。这样 绝不 意味着 结构 特性 英语 word 相同,甚至 近乎 相似 谈不上。” 这个 说法 非常 正确,但是 元任 没有 指出 消除 这种 错觉 办法。潘 文国 不仅 没有 进一步 解决 问题,反而 这个 错觉 当做 “字” 独特性 证据。

其实 啊,“word 当然 不是 跟“字”,我们 已经 “词” 对应 了。我们 为什么 分成 汉语“字” 英语书面 “词(word)” 对应 错觉 呢?汉语 书面语 只有 字距(用 代替) 一种 空间 距离 帮助 识别 语言 单位 界限,例如 “我△学△习△汉△语”,对应 英语 字距 词距(用 代替) 两种 距离 帮助,例如 I■ study■ Chinese”。由于 词距 更加 醒目,所以,我们 容易 错误 汉语 唯一 字距(△) 对应 英语 词距(■),如同 电路 火线 接到 零线 上,发生 思维 短路。假如 按照 《汉语 拼音 正词法 基本 规则》 拼写 汉语,这种 错觉 可以 避免:“我■学△习■汉△语”。从 这样 词式 书写 格式 可以 明确 发现 上面 例子 汉语 英语 其实 3 词,只是 记录 不同 情况。相同 是: “I” 都是 1 记录 词,其他 都是 字组 记录 词。不同 是:“study” 对应 使用 多。这 符号 系统 反比例 规律 决定 的:符号 形式 数量 少,代替 特定 对象 需要 符号 形式 数量 多。

既然,我们 经过 梳理 以后 找到 大家 熟悉 英语 “词(word)” 汉语 对应 单位,那么 我们 可以 反过来 找到 大家 熟悉 汉语 “字” 英语 对应 单位,就是 被△ 隔离 letter(字母)”。“lette 就是 表音 文字 特别 音素 文字 字,被 汉语 翻译 “字母” 一个 误会。因为 英语 书面词 错误 汉语 对应 了,翻译者 只好 被迫 推进 这个 错误 系列,以为 lette “字” 更加 对应 汉字 部件 或者 笔画 东西 了。其实,“字母” 笔画 构成 的,例如 t 2 笔。因为 “字母” 总数 少,所以 需要 部件 这个 中间 结构 单位。

“字母” 就是 “字”。我们 必须 澄清 这个 误会。“字母” 表音 文字 字,数量 相对 非常 少;“字” 就是 表意 文字 字,数量 相对 非常 多。在 现代 世界 文字 中,做为 国家 通用 语言 文字 除了 汉字 几乎 表音 文字。为什么?表音 文字 音节 特别 音素 角度 设计 文字,由于 一种 语言 音节 特别 音素 数量 的,所以 表音 文字 需要 少,当然 受到 欢迎,类似 汉字 古老 文字 纷纷 让位 表音 文字。

参考 文献:

[1] 潘 文国.字本位 与 汉语 研究[M].华东 师范 大学 出版社,2002

[2] 彭 泽润.词 和 词式 书写 研究——中国 语言 规划 新 前景[M].长沙:湖南 人民 出版社,2008

[3] 彭 泽润.词 和 字 研究——中国 语言 规划 的 语言 共性 和 汉语 个性(第2 版)[M].北京:中国 文史 出版社,2007

[4] 曾 宝芬,彭 泽润.不能 回到 汉语 “字” 的 蒙昧 认识 中——评论 潘 文国 “字本位” 观点 中 的 错误 认识[J].北华 大学 学报,2009,(4).

 

——文章 来源:作者 投稿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邢福义:要努力形成自己的学术风貌

下一篇:王达三:请中央电视台更换CCTV台标
相关文章       《语言学评论》第4期  文字改革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