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时评】
邢 福义:要 努力 形成 自己 的 学术 风貌
张 邱林《“方-普”语法现象 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中国 社会 科学 出版社2009年6月 第1版)这 本 书,用 工笔画 的 手法,从 不同 侧面 描摹 刻绘 了 语法 现象,反映 了 作者 问题 探究 的 努力 轨辙。翻阅 了 这 部 书,我想 说说 以下 三 点 突出 感觉。
1 在发掘 语言 事实 上 狠 下功夫
作者 讲求 务实,对 语言 事实 的 观察,可以 用“透视” 来 形容。比如,第7 章 关于 动词“以为”的 讨论,很 能 说明 这 一点。这 章 第1节,从 语义 上 辨析“以为1”和“以为2”,指出:“以为1”语义 关系 很 单纯,直接 陈述 说话 的 意思,表示 确定 的 判断。“以为2”语义 关系 多样:有时 表示 判断 P,预设 的 判断 是“事实 上 非P”;有时 表示 彼时 的 判断P,预设 的 判断 是“此时 非P”;有时 表示 他人 的 判断P,预设“说话人 的 判断 非P”。第2节,从 形式 差异 考察“以为”与 人称、“以为”与 谦辞、“以为”与 主语、“以为”与 宾语、“以为”与 修饰语、“以为”与 感叹 格式 等 问题。第3 节,研究“以为”的 语用 价值,指出:“以为1”可以 突出 郑重、严谨 的 口气;“以为1”还 可以 表示 委婉、谦和 的 语气;“以为2”则 适应 中性 语体 和 书面 语体 的 需要。第4 节,讨论“以为”的 方言 表现,涉及 了 河南 陕县 方言、河南 南阳 方言 和 湖北 武汉 方言。作者 对“以为”的 分析,给予“细致入微”的评语,绝不 过分。对于 语法 研究 的 深化 来说,双脚 牢牢 地 站 在 事实 上面,讲 实据,求 实证,至关重要。任何 人,自己 个人 脑海 中 存放 的语言 信息 总是 有 局限 的,讨论 某一 问题 时,不 可能 方方 面面 都 能 想到,林林总总 全 能 顾及,因此,尽可能 穷尽 地 勘察 客观 语言 运用的 实际 情况,以便 准确 地 揭示 规律,这是 需要 特别 突出 地 关注 的 话题。
2 在理论 方法 的 运用 上 有 明确 的 追求
一 方面,作者 重视 方法论。全书 共 14 章,除 了 开头 1章 和 末尾 1章 分别 是 导论 和 理论 思考,12 章 的 标题 分别 是:陕县 方言 面指 背指 语法 现象 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陕县 方言 形容词 语法 现象 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陕县方言 语气 助词 语法 现象 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陕县 方言 选择 问句 语法 现象 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汉语 方言 副词 语法 现象 与 句法 机制的 管控;普通话 动词“以为” 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普通话 形容词 “重”“沉”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普通话 名词“说法”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普通话时间词“刚刚”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普通话 状位 NA 主谓 短语 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普通话 “尚且” 句 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汉语 教学 语法 现象 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句法 机制的 管控 是 作者 研究 问题 的 总纲。由于 讨论 的 现象 有所 不同,在 阐明 句法 机制 的 管控 时,作者 又 灵活 地 使用 了“两个 三角”的 研究思路 与 方法。或者 是“表里值”小 三角,或者 是“普方古”大 三角,或者 是 同时 兼顾 大小 三角,因题施用,随机应变。除了 就 汉语 本身 来说 的“两个三角”,有的 时候 作者 还 把 视线 射向 民族 语言。比如,关于 面指 背指 的 来源 以及 阿尔泰语、藏缅语 里 的 相关 现象。另外 一 方面,作者 重视研究 心得 的 理论 总结。第1 章 中,作者 用 一个 部分 介绍 了 “本书 的 理论 背景 和 基本 方法”。第14 章,即 最后 1章,题为“理论 思考”,分 两节 总结 理论 感悟。第1节 为“‘方-普’语法 现象 研究 的 理论 启示”,提出 了 格式 对 语义 的 反 规约 具有普遍 意义、要 用 系统 的 眼光 看待 语法 现象、参照点 对于 说明 语言 使用 现象 有 重要 价值、语言 使用 受 认知 影响 等 重要 判断;第2 节 为“推进 汉语 方言 语法 研究 的 理论 思考”,提出 了 单点 研究 与 类型 比较 相辅 相成、紧紧 抓住 句法 机制 这个 纲 等 重要论断。理论 开拓 和 事实 发掘,对于 研究 工作 来说,就 像 人 的 双脚,一只 脚 站稳 了,另 一只 脚 才能 自如 地 迈 出去。二者 能否 良性 配合,决定了 研究 工作 能否 取得 理想 的 成果,决定 了 研究 成果 是否 具有 厚度。
3 在问题 的 探究 上 肯 花 时间 长期 追踪。
作者 形成 了 一个 习惯:咬住 了 一个 问题 之后,尽可能 地 细细 咀嚼,细细 品评,不会 浅尝辄止,不会 半途而废,也 不会 知难而退。有的 问题,比如 关于“刚刚1”和“刚刚2”,1986年 开始 钻研,一直 延展 到 今天,时间 跨越 了20年。有的 问题,比如 关于“儿化 形容词”,2003年 在《语言 研究》第3期 发表《陕县 方言 的 儿化 形容词》,从 形式、意义 和 语值 三个 角度 描写 了 河南 陕县 方言 的 儿化 形容词 现象;2007年4月 出席 在 杭州 举行 的“全国 汉语 方言 学会 第十四 届 年会 暨 汉语 方言 国际 学术 研讨会”,宣读 论文《儿化 形容词 的 类型学考察》,从“度量 形容词”和“儿化”两个 角度 进一步 从 语言 类型学 角度 讨论 了 有关 事实。所花 时间,5年 有余。作者 关于“面指”和“背指”的 探索,更 需要 特别 提到。1985年,他 发现 问题 并 开始 研究,后来,连续 写出 了《陕县 方言 的 面指 代词 和 背指 代词》(1988)、《陕县 方言 远指 代词 的 面指 和 背指》(1989)《陕县 方言 远指 代词 的 面指 和 背指》(1992)《陕县 方言 的“统”与 普通话 的“很”》(1999)《与 面指 背指 有关 的 句法 语义 语用 问题》(2003)等 文章,并且 还 写出 了 由 面指 背指 引发 的 关于 指示 参照点 的 文章,每篇 文章 都 在 他 的 时间表 上 留下 了 一个 醒目的 句号。本书 第2 章,包括 第1 节“面指 背指 的 指代词 使用”和 第2 节“背指 程度 副词‘统’的 使用”,比较 集中 地 反映 了 他20余 年 研究 的 所得。今后,他 打算 围绕 面指 背指,对 相关 现象 继续 研究 下去。像 这样 重视 问题 的 长期 追踪,由此及彼,进行连串性 研究,表现 了 韧性 与 磨劲,很 值得 赞许。
一个 学者,应该 通过 研究 工作 的 实践,不断地 认识 自己,塑造 自己。邱林1986年 考取 我 的 硕士 研究生,1989年 获得 硕士 学位 以后 留校 任教;2002年,又 考取 我 的 博士 研究生,2005年6月 获得 博士 学位。算 起来,我们 已经 相处 了23个 年头 了。任何 人,都 有 各自 的 长处 与 短处、优点 与 缺点,不同 的 条件 决定 了 各自 生存 与 发展 的 走向。然而,有所 成就的 人 必须 具有 一个 共同点,这 就是:脚踏实地,勤奋 多思,懂得 扬长避短,以优 补缺。唐人 刘 禹锡:“山 积 而 高,泽 积 而 长。”这 是 至理名言。读了 邱林 这 本 书,我 很 高兴。因为,我 感到,邱林 一直 在 一步 一个 脚印 地 往前 跨越,他 以 自己 的 研究 轨辙,证明 着 自己 在 努力 形成自己 的 学术 风貌。
——文章 来源:《语言 教学 与 研究》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