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众对汉字书写的依赖度出现下降,不规范使用汉字以及“提笔忘字”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于这个现象,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非常担忧。他在1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呼吁,加强书写才能守住汉字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他认为,汉字和电脑的结合使汉字输入不再落后,继而可以更好地融入世界。“但孩子们却因此不写字了,如果不好好写汉字,单纯走拼音方向,那么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可能在两代之内就存在危险。”(3月12日 中国新闻网)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关注汉字书写问题,无独有偶,几天前政协委员冯小刚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恢复部分繁体字的呼吁遭致了多数网友的拍砖,因为除了研究汉字的相关业内人士,一般民众从繁体字中体会不到太多的文化内涵,更别提现实的益处了,倒是简体字书写更便捷,也更适合传播。因而冯小刚的呼吁可谓缺乏“群众基础”,除了引发一场舆论的喧嚣,到真是没有产生多少实效。
而苏士澍委员的呼吁却引起了众人的共鸣,也有不少网友跟帖响应,可见“提笔忘字”的确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普通人“提笔忘字”也许只是在需要提笔写字时略微感到些许尴尬,倒没有其他太多困扰,当然也没有上升到传统文化传承高度的觉悟。而苏士澍从专业人士的角度解读“提笔忘字”,就瞬间将此问题的“Bigger”拉高了好几个档次。
可能会有人说“提笔忘字”是个问题,但上升到动摇文化根基的高度是否有些言过其实、耸人听闻呢?其实不然,说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恰如其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很多文化成果如果换成英语等字母文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例如许多经典著作就无法原汁原味地翻译成外国文字,这不仅仅是翻译能力的问题,而是很多内容是依托汉字才得以产生与传承,无法脱离汉字而存在。可见加强书写不仅仅是根治“提笔忘字”的问题,更是守护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需要严肃对待。
“提笔忘字”与恢复部分繁体字,两个关于汉字的呼吁,尽管一冷一热,但却都给了我们个共同的提醒,那就是在电子输入时代,关注汉字、加强汉字书写已然刻不容缓。如果任由电子设备挤占传统汉字书写的空间,而我们的教育部门、学校乃至每个人都冷眼旁观,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随着“电子娃娃”一代的成长,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汉字出现危机还真不是天方夜谭。
如何在电子输入与汉字书写之间寻找平衡,既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又不荒废传统文化的根基,实现二者和谐共处、相得益彰,就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以及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在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加强汉字书写课程,同时推广普及汉字的传统内涵,让学生对汉字的博大精深有真正深入了解,而不仅仅视其为书写工具。而每个普通人也应该自觉控制电子设备使用的时间与频率,多多阅读纸质文字、书写汉字。汇集点滴的微小努力,定能凝聚成呵护汉字乃至传统文化的强大洪流。(夏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