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随着历史的演变、朝代的变更,人们需要记忆和传递的东西日益增加,促使人们不断采取减少线条或笔画构成、简省构字部件等办法去改造汉字,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改进,得以适应时代需要。不可否认,简体字的产生与普遍使用,是社会求简的一种表现。它古已有之,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这在古时碑文、抄本刻本等都有可考的例证。认识简体字存在与演变的远久历史,对于汉字规范统一有促进作用。
简化汉字作为当今社会的规范用字,乃至成为联合国使用中文的规范,在运用上处于一个受承认、平稳规范时期。“继续简化汉字”,已不再是当前汉字改革的重点。正如1986年6月24日,中国国务院在批准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中指出:“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就是说,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现行汉字应“保持相对稳定”。对此,一定要有充分认识。然而,对于《汉字简化方案》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要妥善解决,“以利于社会应用”。对此,同样要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对现行简化汉字中已发现的问题进行严谨的修订和少量适度的补充后,中国的汉字简化即可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