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時代背景
提起儒家的經典與儒家文化,就不得不從孔子說起。當我們討論 一 位思想家 , 哲學家 , 或 一 位宗教的先知時 , 瞭解他生長的 時 代 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 孔子是生長在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戰亂不斷和殘酷的時代。為什麼會有這個戰國時代呢? 這要從周王朝說起。周王朝是個封建制度的朝代。朝廷將一部分土地按照身分的高低,分封給皇親貴族或是立功的臣子們。封建制度本身也說明,周王朝已是一個成熟的農業社會,這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階段。同時也告訴我們,為什麼春秋戰國時代會出現不少偉大的思想家,因為農業社會提供了一個相較穩定,可供思考的環境。周王朝在封建制度之初,因為當時地廣人稀,加上被封的諸侯國,沒有力量與朝廷抗衡,可以相安無事。但諸侯等國的勢力不斷的擴張,終至朝廷無法控制,以至王朝衰亡。在東周滅亡前,諸侯國的數目曾有一百四十多個, 主 要是分佈在今天的遼寧 , 山東 , 河南 , 河北 , 陝西 , 山西 , 浙江 , 安徽 , 湖北 , 江蘇 , 四川一帶, 也是我們今天所稱的 “中原 ”。周王朝起自西周,公元前1046年,亡於東周,公元前256年 (被秦國所滅),前後約經八百年。在東周早期,已成了群雄並起,諸侯各國為了擴張領土或抵禦鄰國入侵,分分招賢納士,以鞏固自己的國力。各諸侯國有權勢財力的公子們,甚至開啟了養士,或稱食客,的風氣,收納有才華的人,以備不時之需。以現代的說法就是 “人才儲備”。其中最有名的例子是孟嘗君,據歷史記載,擁有食客三千。
當時是個弱肉強食,強取豪奪的時代。正因如此,各諸侯國,包括各國的貴族豪門,為了鞏固和擴張自己的權勢,廣招有才華和特殊技能的人才,這也是戰國時代創造偉大思想家的背景。可是當時的社會背信忘義的事,層出不窮,人與人之間,國與國與國之間,彼此猜忌懷疑,更談不上信任了。
當時以整個中原的環境來說,是一個十分開放的世界,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不同的理念和論述,不僅沒有受到限制,并且可以盡量的發揮,因此春秋戰國時代,產生了不少的思想家,例如除了儒家的孔子之外,還有道家的老子,法家的韓非子,以及主張兼愛的墨子等。孔子就是生長在這樣一個戰亂,開放,和多元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