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發展的科學觀及時代意義
The Evolution and Perspectiv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nze) in the Modern World
前言
漢字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自然的語文表達工具。我自小學至大學在台灣接受了養成教育,從來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學習漢字的難處。從中小學的國文課業裏學習了一些中國歷史上的詩文,如唐詩、老殘遊記、朱子家訓、滿江紅、正氣歌等;課餘閱讀的文學著作,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耬夢等;翻譯的文學作品,如木偶奇遇記、簡愛、金銀島、基督山恩仇記等。一切都覺得是一種非常自然的享受,並沒有產生任何的思維想要去理解和分析自己使用的文字(漢字)在歷史、社會和學術上的定位。數百年來在海外的華人世界裏,使用的都是傳統的正體漢字。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晚期,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及旅美的人數不斷增加,在美國華人文化圈裏出現了兩種不同的中國文字。一般所稱的錯別字,成了大陸留學生及訪問學者們的常用字,因此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的同胞,無法閱讀華人教堂裏正體字出版的聖經。後來聞說在香港以簡體字出版了聖經,彌補了這個缺點。我深深的感覺到,這是個整個中華民族延續與否的警訊。我在英語的環境中,從事自然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幾十年,直到二零零六年退休後,纔開始研讀有關中國語文的資料。二零零九年,我寫了第一篇有關漢字的文章,投書至語言文字網站上,事後我發現中國大陸的學者門,對中國漢字的處境同樣感到十分的憂心。
漢字的魅力出於兩個因素:一,因為它是寫形意的文字,文字的本身,具有結構和哲學意義的美。就拿“意”和“義”兩個字來說吧。“意”是由“音”和“心”組成的,只要稍加理解這個字的結構,就可領悟到它含有心聲的哲學意義。“義”是由“羊”和“我”構成的,羊是用來祭奠的動物,表示了“我”在祭物前,呈上我的忠心和願望的意含。二,漢字有超越語言障礙的功能。是世界上除了術學符號和音樂符號之外,唯一可超越語言障礙的文字。這個文字曾在過去兩千多年人類的歷史中,創造過非常輝煌的文學、藝術,以及社會運作功能的偉大成就。漢字曾經是儒家文化圈裏,不同國家所普遍使用的文字,如日本、南北韓、越南、蒙古等國家,以及全世界華人移民社會裏所傳承的文字。不幸的是,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裏,由於西方文化的倔起和東侵,漢字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各國紛紛拋棄了漢字,模仿西方的拼音文字。直至二十世紀末及二十一世紀初,由於電腦科技及數位化技術的進步,在資訊、儲存、計算、傳輸、通訊、傳播、顯示、印刷等各方面,漢字顯現出比拼音文字具有更大的優越性。以傳輸的效率來講,它比拼音字要高出三到四倍,並且更適合未來智能電腦的應用與發展。另一個促使儒家文化圈國家,尋求恢復漢字的原因,是有關儒家文化的復興,因為隨著漢字的廢除,儒家文化也從國民教育中消失了。自二十世紀的後半世紀,西方的宗教文化,漸漸的失去了它的社會功能,使人類的精神文明,受到嚴峻的挑戰,加上以宗教為標榜的恐怖攻擊,搞得全世界人心惶惶。儒家文化不是宗教,不與任何的宗教或文化有衝突,並且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可以填補西方宗教文化留下的精神文明空白。因為儒家文化,并不是中國專有的文化,就像基督教文化不是專屬耶路撒冷的一樣。在“儒家文化圈”的諸國,都有他們發展的特殊歷史定位和輝煌的文化成就。因此當西方的精神文明漸漸退色的時候,每個國家都開始追尋自己曾經被忽略的文化價值。漢字是儒家文化的載體,它的復興卻給亞洲代來了新的契機,這個契機就是建造亞洲儒家文化共同體與創造和平共榮新亞洲的可行性。
台灣是目前是擁有漢字和儒家文化資源最豐富的社會,中國大陸十三億同胞的社會卻失去了它。台灣在某些政治意識形態下的所謂去中國化,實際上是在排斥台灣自己的文化。這個文化是個具有普世價值的文化,是受全世界華人社會,包括亞洲儒家文化圈的國家尊重的文化,因此台灣也應該是個受全世界華人尊重的社會,包括中國大陸。台灣不僅要維護擁有的漢字和儒家文化的資源,更要隨著時代的潮流,同時以政府和民間的力量,把它發揚光大,為未來儒家文化共同體的建造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