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苏培成:汉字进入了简化字时代

[日期:2009-06-01] 来源:  作者:苏培成 [字体: ]

  ■ 半个多世纪以来,简化字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我先谈谈中国大陆使用简化字的情况。

东汉许慎像

东汉许慎像

  1958年1月10日,周恩来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里说:“方案公布后,两年来,简字已经在报纸、刊物、课本和一般书籍上普遍采用,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大家称便,特别是对初学文字的儿童和成人的确做了一件很大的好事。河南一位老师向小学生介绍简字,说‘豐收’的‘豐’字今后可以简写成三横一竖的‘丰’字,孩子们高兴得鼓掌欢呼。天津一个工人说,‘盡、邊、辦’这三字学了半年了,总记不住,这回简化成‘尽、边、办’,一下就记住了。李凤莲同志有个弟弟,在家乡种地,写信给李凤莲同志诉苦,说农民普遍感到汉字难学。农民常用的一些字,像‘農民’的‘農’,‘穀子’的‘穀’,‘麵粉’的‘麵’,‘麥子’的‘麥’,还有‘雜糧’这两个字,这一类字都不好写。李凤莲同志给他弟弟寄了一本简化汉字的书去,他弟弟高兴极了,回信说‘这些新字好学得多’,还埋怨他姐姐为什么不早些给他寄去。简体字是要比繁体字好学好写,因此包括工人、农民、小学生和教师在内的广大群众热烈欢迎简字,这是很自然的事。”“我们应该从六亿人口出发来考虑文字改革的问题,而不是从个人的习惯和一时的方便来看这个问题。”“我们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首先应该把汉字简化这项工作肯定下来。”

  解放初期,我国的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0%。用繁体字扫盲十分困难,学来学去,认识的还是那几个笔画少的字。农民说:“政府年年办冬学,我们年年从头学。”这种现象直到推行简化字后才有了改变。1964年,我国在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的同时,也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3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32%。汉字简化对扫除文盲起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2004年发布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得到的数据,全国有95.25%的人平时主要写简化字,只有0.92%的人平时主要写繁体字,3.84%的人两种字都写。在15—44岁的人当中,有97%以上的人只写简化字。上面的数据,说明简化字已经成为汉字的主体,汉字已经进入了简化字时代。

  在中国大陆,简化字不但用来出版印刷现代白话文,而且也用来出版印刷文言文。中学语文课本每册都有一定比例的文言文。自推行简化字以来,这些文言文一直使用简化字。五十多年来,中学生就是通过学习简化字印刷的文言文课文,来学习文言知识,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用简化字来印刷文言古籍有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化字标点横排本的《十三经注疏》,市场销售状况良好。简化字标点横排本《十三经注疏》的读者大体说有两类人:一类是只熟悉简化字的读者,他们要读古代经典,就只能找简化字本来读;另一类是熟悉繁体字的读者,他们也愿意读简化字本的古籍,因为简化字本要比繁体字本清晰。现在看来用简化字印刷文言文的这种趋势今后还会发展。

  在中国大陆,简化字的推行至今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汉字繁简体的应用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简化字在各阶层的民众中已经逐渐扎下了根,成为国内外汉字应用的主体,繁体字退出了社会一般使用的领域。周有光先生说:“一种文化工具,只要易学便用,适合时代需要,它本身就会自动传播,不胫而走。”这深刻地揭示了半个多世纪来简化字的应用不断扩大的原因。

  那么,简化字在港澳台地区的使用情况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明初14世纪刻本《新编对相四言》,用来方便初学者识读汉字

  明初14世纪刻本《新编对相四言》,用来方便初学者识读汉字

  祖国大陆用简化字,港澳台用繁体字。这是历史形成的状况。大陆刚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繁体字随着港澳台的书刊和其他商品一下子涌了进来。沿海的一些城市,一时间繁体字铺天盖地,代替了简化字。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简化字不但“收复”了失地,而且大举“进军”港澳台地区,显示了简化字的优越性。

  台湾《联合报》2006年3月24日报道《繁简之争,国力就是实力》。文章说:“使用繁体字的3000万人口要对抗使用简体字的13亿人口,确实有困难。”“繁体字原本通行世界各国,但很多国家都已见风转舵。例如新西兰近年即将高中会考的中文试卷,由过去提供繁体和简体两种中文字,改为只提供简体字;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教育厅早先制订的中文课程纲要,已希望教师先教简体字,适当时机再教繁体字。同样是使用繁体字的香港,近年接受简体字的速度更快,不仅各大企业网站同步架设简体版,贩售简体字的书店是愈开愈大、愈开愈多。各国华人社区,随着大陆移民人数渐多,简体字的招牌也愈来愈多。这样的趋势足以说明,简体字空间愈来愈大。”

  澳门《新华澳报》2008年1月16日发表了题为《简体字风行台湾》的文章。文章说:“在台湾,使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常常被认为是涉及意识形态、事关毁灭还是保存中华文化的大是大非问题,不仅简体字不能用,连文字横排都是禁忌。正因如此,某些台湾学者把方块字看作是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必须好好守护。当他们看到大陆的简化字‘儿’、‘厂’、‘广’等破坏了方正字形的美感时,便越发觉得‘简化中国文字是一种罪过’。”“但是随着政治的解禁、社会的变迁,以及两岸的交融,这种偏激的看法越来越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因为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接受简体字,认识简体字,并且从简体字里面获得越来越多的资讯、知识和机会。随着对简体字了解的增多,很多台湾民众发现,大陆用简化字确实简洁方便,能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像‘尘’、‘灭’这类简化字造得很高明,甚至连反对使用简体字的人也不自觉地模仿起来。”

  而在海外,简化字的推行适应了全球华人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海外汉语教学最早使用繁体字和注音符号,后来有些学校开始使用简化字和汉语拼音。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简化字和汉语拼音的使用越来越多。在美国,汉语学校和大学的汉语课绝大多数使用简化字。纽约市政府发布的中文公告,过去用繁体字,现在一律用简化字。2005年5月22日的《纽约时报》刊登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文章,标题首次使用简化字。在加拿大,原来教广东话、台山话和繁体字的学校,也开设了普通话课、简化字和汉语拼音班。台湾《联合报》2008年3月5日报道说:“美国近十年来兴起学中文的热潮,华盛顿特区不少公立中小学都已把中文增列为外语选修课程之一,教学上大致虽维持繁体和简体中文并用,但简体字逐渐成为中文教学主流,已形成一股难以抵挡的趋势。”

  在当代,简化字已经成为汉字中的主体,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1985年7月1日创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以海外读者为对象的,开始时用的是繁体字,1992年7月1日改为简化字。该报在1992年6月17日发表的《敬告读者》一文里说:“海外版自创刊以来,一直使用繁体字。考虑到简化汉字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在使用繁体字的同时,开辟了‘名人名言’繁简对照,‘中国古诗文选读’繁简对照栏目,以使海外华人、华侨逐步了解和熟悉简化字,为使用简化字做好过渡工作。经过七年努力,使用简化字的条件基本成熟,同时越来越看到简化字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华人所接受的事实,因此,本报编辑部决定自下月起使用简化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王宁:从汉字改革史看“简繁之争”

下一篇:董琨:汉字改革要顺应使用需求
相关文章       汉字  简化字  繁简之争 
本文评论
  下边文魁星的说那些很无聊的,简体字同样能找出很多更优胜的地方的。   (唉 ,2015-03-11 )
  轴承 www.jkzhoucheng.cn   (asdf ,2014-05-09 )
  大頭头歪腦殼,听聽無耳!聲声音何須耳朵聽。 台颱風刮颳來哪有風?雷電电交加無雨,灭滅火无水。 白貓猫黑豬猪皆屬狗?一棒打去犬成龙龍。 丑姓变醜鬼,醜变丑牛;赵趙樸初拖走槍斃×了。 船只隻到南京,還是船只到南京不前開?辦办事敷衍! 暴力划劃地,短命樣样子!寿壽命不长,斷子絕孫孙。 中华華枝繁葉茂殆化為十字架?沒死也是僵屍尸。 漢汉字錯了!奴字應女字旁,文化瑰瓌寶變魔王。   (文魁星会员 ,2013-07-19 )
  五十一楼是将“汉字的个数”与“汉字的简或繁”混一了,没弄明白汉字究竟是什么。古汉语语法不完善,因此,很容易出现来个新意而造新字的情况,因此,汉字必然会经过一个激增的时期。到后来,随着汉字语法的逐渐完善,曾经出现过的汉字绝大多数实际上已经死了。 至于英文,由于构词能力弱,本来就一直存在着单词越来越多的问题,那是英文的本来缺陷,和汉字无关。   (化外愚民 ,2009-12-17 )
  往后汉字的改革,不是减少笔画,而是将汉字改造得更有规律性。个人认为应该由笔画式的转为拼形式的,即音部和形部做统一规划,然后由此拼接成各种汉字。   (化外愚民 ,2009-12-17 )
  文字的發展趨勢是由繁至簡嗎﹖ 1。漢字﹐從甲骨文的幾千字﹐到<<說文解字>>的9,353個﹐再到<<康熙字典>>的47,035個。 是由繁至簡嗎﹖ 2。英文﹐從起初的幾千字﹐到現在的超過1,000,000個。並且每天都在造新字。是由繁至簡嗎﹖ 3。2009年1月16日﹐日本公佈﹕“新常用漢字表試案, 追加 191 字” 。追加字是中國的傳統漢字﹐而不是大陸的簡化字。是由繁至簡嗎﹖   (Shuo Wen ,2009-07-18 )
  日本新常用漢字表試案, 追加191 字 媛 怨 鬱 唄 淫 咽 茨 彙 椅 萎 畏 嵐 宛 顎 曖 挨 韓 鎌 葛 骸 蓋 崖 諧 潰 瓦 牙 苛 俺 臆 岡 旺 艶 稽 憬 詣 熊 窟 串 惧 錦 僅 巾 嗅 臼 畿 亀 伎 玩 挫 沙 痕 頃 駒 傲 乞 喉 梗 虎 股 舷 鍵 拳 桁 隙 呪 腫 嫉 叱 鹿 餌 摯 恣 斬 拶 刹 柵 埼 塞 采 戚 脊 醒 凄 裾 須 腎 芯 尻 拭 憧 哨 蹴 羞 袖 汰 遜 捉 踪 痩 曾 爽 遡 狙 膳 箋 詮 腺 煎 羨 鶴 爪 椎 捗 諜 嘲 貼 酎 緻 憚 綻 旦 誰 戴 堆 唾 鍋 謎 梨 奈 那 丼 貪 頓 栃 瞳 藤 賭 妬 填 溺 諦 聘 阜 訃 肘 膝 眉 斑 阪 汎 氾 箸 剥 罵 捻 虹 匂 喩 闇 弥 冶 麺 冥 蜜 枕 昧 勃 頬 貌 蜂 蔑 璧 餅 蔽 脇 麓 籠 弄 呂 瑠 瞭 侶 慄 璃 藍 辣 拉 沃 瘍 妖 湧 日本人太奇怪了。不用大陆的伟大简化字,要用传统汉字。看来日本文盲数,肯定要 增加。   (Shuo Wen ,2009-07-17 )
  那些說“漢字從繁到簡﹐大勢所趨”的人﹐希望漢字變成什麼樣子﹖ 下面是我的簡化漢字方案﹐希望贏得﹐那些倡導不斷簡化漢字者的歡心。 我們把9990個常用漢字﹐和10個標點符號﹐用四位數的阿拉伯數字0-9來寫。 0000﹐ 0001。 … 0010趨 0011所 0012勢 0013大 … 0100簡 0101到 0102繁 0103從 0104字 …. 9998漢 9999亥 “漢字從繁到簡﹐大勢所趨。” 這12個字的新的寫法成了﹕ 9998 0104 0103 0102 0101 0100 0000 0013 0012 0011 0010 0001 多偉大的漢字簡化。從此中國的文盲數將大大減小。五十年後﹐我們可以再一次宣稱“漢字簡化﹐有利有斃﹐利大於斃。”   (Shuo Wen ,2009-07-16 )
  不好意思,发了这么多,给苏老师添麻烦了!我的这些帖子曾在北大中文论坛上发表,可惜沈炯教授不允许讨论汉字的繁简和改革的问题,看了苏老师参加的小崔说事,了解到苏老师是支持简化字的,我十分支持!因此,把我以前的这些帖子发出来请苏老师指导! 也建议苏老师提议汉字改革,以应对当前的汉字复繁逆流,如果能够侥幸获得采用,那么,苏老师的首倡之举会名垂青史的!我的劳动也会被社会承认!务必请苏老发出倡议!我代中国的孩子谢谢苏老! 河南平顶山八矿机电三队范永江 15093800279   (范永江 ,2009-07-06 )
  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汉字具有表意性,是因为汉字的同音字太多了,每个同音字的结构不同,含意不同,似乎结构具有了表意性,其实,同音字结构不同的主要功用是区别不同的字,由于汉字的笔画种类太少,直线笔画为主,字的区别的难度大,只有将本来应该的笔画区别上升为偏旁级别上的区别,当然这些同音字可能形体相近,或者共用一些构件,要么是共用声部,要么是共用意部,这便是所谓的表音表意功能,其实这个表音表意功能是十分次要的,区别不同的字的功能才是本质的和重要的,能够在字形上区分开了,人们便大叫汉字可以表意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因此汉字的表意性根本就是个次生品,也根本就不值一提。   (范永江 ,2009-07-06 )
  主要载体。 组合表意是单音节的汉语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应该很好的加以利用。 对汉字求源究理本来是件好事,但是,问题是人们往往会犯穿凿附会的错误,往往会舍其本而逐其末,往往会把某一个汉字存在理据而上升为汉字存在理据,往往会把少数人对研究汉字的兴趣强加到所有使用汉字的人,要所有人知源知理,无端的把它的意义扩大化,把受众扩大化。往往会为了保全所谓的汉字的理据而舍弃汉字的实用性。往往会固守僵化而拒绝发展。 汉字字形在表意方面似乎比英文的形体表意更先进些,无论是英文单词还是汉语词语都能很好的表意,它们具有表意性是不争的存在。但是,汉字的表意性也是很模糊的,是可有可无的。形体表意是造字者或者是解析字理的人所附加的,甚至是他们凭借个人的理解所附会的,不同的人对它们的理解和解析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释,形与意的关系不是确定的,不是必然的。北大博士生导师沈炯老师说:“汉字造字方法带来了所谓“表意性”,它是另一套系统的产物,也就是造字系统的产物”。这种“表意性”即便是被人们承认了,也不能说它就是真实存在的。承认与真实存在是两码事。而词汇表意是社会赋予,因此也是自然存在的   (范永江 ,2009-07-06 )
  关联词的数量仍然是十分庞大的,要远远的比英语的关联词多得多。 走多音节词的道路是汉语的发展方向。要把一音多意的只保留一个常用的意,其余的改为多音(多音词)对应一意,也可以引进英语的音译或者意译的发音作为我们的词语。也不必拒绝“沙发”、“萨斯”这样的词语,在英语中这样的没有关联的发音组成一个词的现象不是大量存在的吗?甚至直接引进英文单词也不必大惊小怪的,何况现在大多数人是懂些英文的,那么多人学习英文干什么的?有几个人直接和外国人或者外文打交道?现在引进英文单词,则他们学的英文就算没有白学了。汉语拥有多达1260个实用发音,并且是单音节成字,以单个的音节为单位相互组合成词的能力十分强大。再怎么说也不会发展到英语那样关联词极少的地步。如果一种语言的语音已经不能满足表意的需要,那么,这种语言是十分危险的。而汉语虽然有这么多的发音,却仍严重存在完全同音同调词语太多而难以区分具体的含意这样的表意问题,毫无疑问依靠单字表意是造成汉语的这一个致命缺陷的直接原因。 语言文字通过由字或音的不同组合形成的词和语实现达意。语意的单位是词语而不是单个的语音或者字符,词和语是语意的   (范永江 ,2009-07-06 )
  毫无疑问语意是语言的基石,而语意单位毫无疑问是词语。 汉语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对词语的认识上,汉语把词语的重点放在了单字词上了,而不是放在多字词上。汉语单音节成字,这是汉字便于组词的一个极为有利天然的优势,汉字更主要的用途是组词,次要作用才是用作词语。可是,也许是语言求简和书写节省空间的原因,人们却更钟情于使用单音节词。我们知道我们的汉语普通话区分四声的实用发音只约有1260个,而人们要大量使用单音节词,就只有造出大量的同音字了。 汉语应该回归到主要依靠多音节词表意的轨道上来。我们说习惯了沙发这个词,我们并不感觉这个双音节词有什么不方便。如果我们用其它的一个单音节词来替代沙发,我们反而会感觉不准确。这是使用习惯的问题。反之,如果我们当初的“关”字只存在“关卡”这这一个语意,而把“关闭”的“关”叫作“科娄斯”,那么我们今天就会感觉“科娄斯”比“关”更合适,而这样的多音词在英语中是大量存在的。我们的汉语为什么不走这条路呢?这至少解决了汉字太多太难的问题,解决了大量的同音字的问题。汉语就会象英语那样适合造出更多的精确表意的多音节词语。虽说这样会减少一些关联词,但是   (范永江 ,2009-07-06 )
  引用: 汉字和近视眼发病率的关系 东方网6月2日消息:多年来我国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学生近视人数居世界首位。最近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本市中小学生的视力低下率达54.24%,低下程度随学历节节攀高。近视使青少年个人生活及求学择业受到限制,也使社会成员的群体素质下降。 上海市眼科防治中心的这项抽样调查披露,上海小学生的视力低下率为29.48%,初中生为61.08%,高中生为72.16%。据了解,一些大学生近视率更是高达90%以上。 世界近视眼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中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日本。 近视眼排不上号的地区包括,韩国,朝鲜,蒙古,越南,菲律宾。 汉字和近视眼的关系,应该是很明白的了。改用拼音文字的地区,同样是东亚人种,韩国,越南,近视眼发病率都很低,属于正常范围。 使用汉字的地区,经济越发达,文化越发达,教育越高,近视发病率就越高。 使用汉字地区的人们,在汉字和近视眼之间必须做出明确选择。   (范永江 ,2009-07-06 )
  字造的简单些是符合最优基元定位的。 同样,我们以最优基元定位的理论来讨论英文音节划分,我们会发现显然闭音节是不符合最优基元定位准则的。因为闭音节本身就是音的独立组合体,是不同于开音节的。 我们知道20个声母和20个韵母可以组成结构为 声母+韵母+声母 的闭音节的数量理论上为20×20×20=8000个,如果把轻重音也计算在内的话,总数就增加到数万个。如果要对英语作记音化改革,就需要数万个记音字符和它们一一对应。可是,如果我们将每个闭音节进行拆分,就会存在两种形式的音节,即:完整音节(声母+韵母) 和 缺位音节(又分为无声音节和无韵音节两种形式),那么,这样,就将需要数万个音节字符的压力化解为仅仅需要约数百个记音符号了。对汉语方言发音中的闭音节也可以作同样的拆分。这样才更符合人类的真实发音。如:把student由两个音节拆分为“思体由扽它”五个音。   (范永江 ,2009-07-06 )
  由此看见,如何做到最优基元定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问题的关键点、难点,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同样,我们以最优基元定位的理论来讨论汉字的组成,如果可供选择使用的构件数量太少,那么组成单个汉字的构件就越多,字体就越繁,构件虽然简单了,但是,汉字却麻烦了;反之,可供选择的构件多了,字体就会简单,而构件过多,那么构件本身也会变繁,创造构件的难度就会增加。但是,文字是一人创造亿万人不是一时而是一生要使用的。文字的表音表意性只有在最初的学习汉字的时候才有一点模糊的提示作用,人们从已知的知识通过对关联的联想来掌握未知知识,这样获得的新知识往往深深的打有旧知识的烙印,思维也往往受到旧知识的束缚。一旦记住了这个汉字,它的提示作用也就几乎不复存在了,人们只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和它的音和意联系起来的,人们根本就不考虑汉字的表音表意性。因此,汉字的表音表意性的提示作用是一次性的。而在掌握了汉字以后,汉字的表音表意性带来的负面作用却是终生的,为了表音表意而繁化的汉字结构也不能从此变得简化。因此,汉字的表音表意作用是十分微不足道的。更何况汉字根本不可能准确的表音表意。它的后期权重远远大于初期权重,把汉   (范永江 ,2009-07-06 )
  实际上,人类语言文字只不过是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符号而已,不论以语音为记录符号或者以象形文字作为记录符号,那只不过是形式的选择而已,并不涉及语言的实质,决定性的东西还是客观世界那里的存在。 汉字虽然大部分在使用多音节词语表意,但是,单音节词,一音多字,一字多意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目前的现状是单字表意与多音节词语表意二者并存,在基元定位上是基元定位在语意和基元定位在语音二者并存。 如果汉字的基元定位在语意,那么汉字就是表意的文字,它的数量至少是以万为计的,无疑数量巨大,表意系统复杂,这种以文字的巨大数量来适应语意数量的巨大性是十分不可取的;如果汉字的基元定位在语音,那么汉字就是记音文字,数量应该维持在1260个左右为宜。语意是通过若干个字的组合来集体表达的;如果汉字的基元定位在音素,那么汉字就是拼音文字,其数量应为56个左右,数量很少。但是,这样一来,意要由音组成,音又要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这种文字名简实繁。 文字数量过多或者过少都是不合适的,毫无疑问把基元定位在语音是汉字的最优基元定位,其效果是是最佳的。   (范永江 ,2009-07-06 )
  因此,那种认为语音和文字的含意越精确,它们的表达客观的生活实践就越全面,越精确,则该语言越优越的观点是似是而非的,是很可怀疑的。 过于强调单个语音和单个文字表意,就会忽略整个文字系统的优越性,就会造成局部和细节越发达和完善,在整体和大局上是就会越缺失越失败。我们要放弃依赖单个的语音或者文字甚至是文字的构件达意的观点,我们要确立依靠语音的组合或者文字的组合集体达意的思想。因此,把汉字的基元定位在语音上,即汉字只表音不表意,才是最优基元定位。 这样,我们就从最优基元组合与最优基元定位的理论上揭示了为什么把汉语语意作为基元定位的错误性。 因此“语言的最终功用更主要的是为了掌握的便捷、交流的便利和促进文明的进步”的这种认识作为中国的语言建设指导思想是十分急需的。而那种认为单个语音和单个文字必须拥有含意并且含意越精确越细微越好,认为衡量语言发展退化的核心指标只能是该语言的语义资源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说法是为文字表意的观点服务的,必然要导致文字的神秘性。   (范永江 ,2009-07-06 )
  这才开始把语意的基元定位到语音上。但是,目前的现状是二者混杂。 最优基元定位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用来解释为什么单个汉字表意越精准那么整个汉字系统越失败这一矛盾问题的原因所在。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人们总是一相情愿的认为把汉字的基元定位在语意上,即单个汉语发音或者单个汉字的表意功能越强大,那么汉语和汉字的表意功能就会同样跟着强大,其实不然。为什么?因为,语音或者汉字一旦单独拥有了含义,那么它的使用与适用的范围就会变得越狭小,它们被局限在只有使用与适用于已有的含意范围内,它们的自由表意的空间被人为的大大的隔绝了,它们不能象英语发音那样可以随意的使用。而且,汉字一旦把基元定位在语意上,即汉字单独拥有含意,人们毫无选择的要望文生义(无论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给突破语音和文字的现有的“含意”而进行“异意”表达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使得那么多的发音和文字在使用性上是却显得捉襟见肘。而且,一旦汉字单独拥有含意,就必然要字数剧增,字体剧繁,字意繁琐,学习掌握和使用都无比艰难,这和我们希望它们简单好用、表达精确的要求南辕北辙。如果语言文字不能精确达意,那么它又如何能够很好地“促进文明的发展”呢?   (范永江 ,2009-07-06 )
  如果汉字的基元数量少于1260个,那么就要通过基元组合来组字,每个字的构成就要变得麻烦;如果汉字的数量多于1260个,那么汉字就要担负表意的任务,不但字数增多字体变繁,而且组意也会繁琐,无论是区分字体还是字意都是麻烦的事。因此,无论是汉字数量比1260更多还是数量更少都会增加学习和使用的总体难度。 普通话约有1260个语音在完全的承担着汉语交流的任务,在这个任务中汉字没有一丝一毫的贡献,反而有的是给汉语添乱。一些方言话或者中古汉语的语音种类即便超过万种,但是,这些语音是可以做更细的分解的,就是说,目前的那些语音种类并不是我所说的最优基元定位。当然以语义为语言基元的语言则根本不可能真正的存在的,否则的话,汉字的数量将会是上百万的,我们的民族还没有愚蠢到使用这么多的汉字的地步。 从我们的汉字表意性可以看出,人们最初是把基元定位在语意上了,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汉字,并且在采用单个汉字表意,但是,人们很快就认识到采用汉字表意是不可能造出足够多的汉字来和语意一一对应的,并且同音字太多严重影响到表意的确定性,才把表意从汉字逐步转移到词语上,即开始部分的采用多音节词语表意,从基元定位的视角看   (范永江 ,2009-07-06 )
  本文所论述的观点为解决多少汉字最好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工具,还可以推广利用到其它的领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指导实践的意义。 3个汉字则太少,30万个汉字则太多,3到30万之间当然存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值,下面从最优基元定位的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 把语意→语音→音素三者中的哪个作为汉字的基元为最优基元定位呢? 在汉语普通话中,独立的语意单位是有声的语词(即语意),语词数量约为几十万个,显然数量够大,但是,语词已经是完整的语意单位,它们是独立组合体,也不能再组合成为更高一级的语意单位(虽然词组似乎更高一级,但是词组只是很松散的组合,也不符合独立语意单位的要求),因此语词是不能成为语意最优基元的,音素虽然可以组成语音,但是音素的数量没有语音的数量大,因此也不能成为最优语意基元,而和汉语语音的词素对应的区分声调的普通话语音符合这两个准则,因此是汉语语意的最优基元。而以区分声调的普通话语音为定位的基元就是最优汉语普通话语意基元。显然文字的数量和这个最优基元一一对应,是确定汉字数量的最优方案。   (范永江 ,2009-07-06 )
  基元是可以有自己更初级的基元的。如:普通话语音的基元是双拼的声母和韵母,声母和韵母的基元是音素。 即:独立组合体→基元→次级基元→更次级基元。 第三、基元数量取大与基元可组性是最优基元定位的两个准则。基元组成独立组合体,而基元是由次级基元组成的。即某一个独立组合体的基元为最优基元,而次级基元更次级基元不是最优基元。在上例中,三个数字26、56、400中,400为最大的,但是,它不符合可组合性原理,它们本身就是声母与韵母的组合,它们本身就是独立组合体,因此它们不能成为最优基元。而26个拼音字母虽然满足可组性,但是存在56比它更大,因此26个拼音字母也不能成为最优基元。符合这两个准则的基元定位就叫做最优基元定位。 如何做到最优基元定位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充分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事物本质的深入认识,是不可能做到最优基元定位的,这是一个出发点的问题,俗话说一步错步步错,这样势必给人们的下一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最优基元定位的理论就是用来解决如何正确的迈出第一步不至于以后步步错的问题的。   (范永江 ,2009-07-06 )
  每个基元的笔画数也要由大约平均每个2画增加到每个3画,我们知道,创造、学习和记忆的难度(即初期投入)集中在基元这里,组合、使用的难度(即后期收益)集中在基元组合量这里。显然400个语音基元的数量太多,字符和发音不是拼合而是一一对应,记忆困难,大大增加了初期成本的投入。显然,普通话拼音字母的基元应该定位在由56个基元构成的双拼字母这里。这对学习、掌握汉语拼音无疑是最优化的方案。 第二、把哪个层次的构件作为某一组合的基元叫作该组合的基元定位。 如上例中是以26个拼音字母作为基元还是以56个拼音字母作为基元就叫做基元定位。 最优基元定位即指以此定位基元则构成基元组合的系统最优。 从上例中已经知道,把基元定位在双拼的位置为最优的定位,在这里每个双拼字母才能被称作真正的语音基元,而双声中的单个字母、双韵多韵中的单个字母是不能被称作语音基元的。   (范永江 ,2009-07-06 )
  普通话发音拼音字母为21个声母、32个韵母、2个兼作声母与韵母的半声半韵(i即y、u即w)、正常拼合使用的为这55个汉语拼音字母;另有1个几乎不用的弱音声母v与1个喉音ng,1个不参与拼合的发音er。汉语普通话区分声调的发音约有1300多个(实用发音约有1260个),不区分声调的发音约有400个。 要想做到最优化的拼合,需要多少个汉语拼音字母数量为最优呢?当前采用的26个字母,不考虑声调,按平均每个发音由4个字母组成,则400个发音的所使用字母数量为400×4=1600个(次),显然,语音基元的数量虽少,但是构成每个音的构件的数量却很大,即大大增加了基元组合量的数量。如果把所有的双声和双韵以及多韵均改为一个拼音字母的话,即采用双拼结构,那么,语音基元为56个,400个发音所使用字母(构件)的数量是400×2=800个(次),虽然采用56个双拼字母(语音基元)比26个多拼字母(语音基元)多了30个字母的学习难度,但是,却大大减少了基元组合量的数量。显然采用56个基元要比采用26个基元优秀。如果把基元的数量扩展到400个,让它们和400个语音一一对应,就要大大增加造出这些基元的难度,   (范永江 ,2009-07-06 )
  最优基元组合与最优基元定位 介入一事项,初期投入最少的方案未必是最优的方案,因为初期投入最少不见得后期的收益就是最大;而后期收益最大的方案也未必是最优的方案,因为这个方案的初期投入有可能是最大的。部分局部最优的方案不见得方案的总体效果也是最优;所有局部都达到最优的方案的总体效果也不见得就是最优。在初期和后期、投入与收益、局部与总体等等这些矛盾着的双方之间如何寻找一个平衡点,如何确定定位才能做到总体效果最优,便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 第一、要使一个系统的组合功能最优,它的基元数量存在一个最优的范围。 例如:汉语拼音,它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在这里拼音字母为语音基元,由声母、韵母这些基元组合而成的不区分声调的发音为语音基元组合,它们是一个个独立组合体。约400个不区分声调的发音为语音基元组合量。在所有基元组合中包括重复使用所使用过的基元的总量叫作基元总体使用频量。   (范永江 ,2009-07-06 )
  从“老公”“老母”的表意混乱看汉语词语的表意方式 第一、汉字是有具体的含意的,如:“老”“公”“母”三个字,这是汉字的单音节词语表意,也是汉字表意; 第二、由表意的“老”、“母”组成表意的词语“老母”,这是汉语词语的关联词表意; 第三、由表意的“老”、“公”组成单字不表意的词语“老公”,在这里老公即不能和老母相对应表示老爸的含意,也不能成为关联词表示“丈夫”的含意,那么,它是怎么表示丈夫这个语意的呢?它是被作为一个整体的语意单元被赋予“丈夫”这个含意的,习惯上并没有赋予它“老爸”的含意,是一种习惯说法,是约定俗成,关联词老公实际只能作为一个单纯词使用,这样的词语在汉语中大量存在,这是汉语词语的赋予表意;如果你不明白词语“老公”的含意是什么,那么你很可能从表意的词语“老母”得出老公的词意是“老爸”的错误结论。 第四、如:“坦克”“沙发”“幽默”“浪漫”等等这样的词语是单纯词表意;它们的表意精准,在这些词语中是不存在歧义的。   (范永江 ,2009-07-06 )
  拼音文字的缺点是把一个个完整的发音进行拆分,用字母组合起来拼合表音,拼写规则又很混乱,字母数量是少了,可是拼写就麻烦了,这造成了大量的单词;汉字的缺陷是它不是以字表音而是以字表意,音的数量极其有限,而意是数量极其庞大,造成汉字字多字繁。 最优的办法就是以字表音,单个的汉语音节可以极其自由的组词表意,以组成词语的汉字集体表意,这样可以组成很多的意,而汉字数量却是有限的1260个。 这和拉丁化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范永江 ,2009-07-06 )
  要想在二三画内造出十分美观的1260个字符是十分困难的,如果英美能够造出来,他们早就用作英语记音字了,如果日本能够造出来,早就不用需要拼读的假名文字了,如果韩国能够造出来,就不会再使用现在的韩文,如果越南能够造出来,就不会使用现在的越南文字了,如果我们的古人能够造出来,早就没有现在的汉字了。   (范永江 ,2009-07-06 )
  的文字,我们看到一条伸直的绳子,我们马上就能够看出绳子的形状,看出绳子上有没有疙瘩,可是当我们把绳子杂乱的一团放着,我们要想这么明确的分辩就困难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说汉字在辨别速度上未必快捷的原因,之所以熟悉汉字的人们一致认为汉字的辨别速度快捷,主要原因是人们太熟悉汉字了的缘故,这只是人们的熟能生巧而已,决不是汉字真的更易于辨别,关于是不是汉字真的易于辨别,必须要有公平可靠的实验的支持才能让人信服。这就是本主贴的考虑内容。也是漢字的先進性在西方看來是無法理解的主要原因。西方无法理解汉字的先进性正说明了我们关于汉字易于辨识与优越性的错觉与误判是真实存在的。   (范永江 ,2009-07-06 )
  汉字在表意方面似乎比英文先进些,但是,汉字的表意性也是很模糊的,是可有可无的,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汉字具有表意性,是因为汉字的同音字太多了,每个同音字的结构不同,含意不同,似乎结构具有了表意性,其实,同音字结构不同的主要功用是区别不同的字,由于汉字的笔画种类太少,直线笔画为主,字的区别的难度大,只有将本来应该的笔画区别上升为偏旁级别上的区别,当然这些同音字有可能形体相近,或者共用一些构件,要么是共用声部,要么是共用意部,这便是所谓的表音表意功能,其实这个表音表意功能是十分次要的,区别不同的字的功能才是本质的和重要的,能够在字形上区分开了,人们便大叫汉字可以表意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因此汉字的表意性根本就是个次生品,也根本就不值一提。 至于有人认为汉字的辨识速度快,我以前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对这一感觉越来越怀疑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的视觉习惯性的从左向右移动,而汉字的二维构造则打破了人们的这一习惯,必须对汉字的构造进行二维的分析,每一个汉字构件都要引起视觉的注意与大脑的辨别,才能被人识别,需要引起对“面”的注意与感知才能在大脑中明晰的得到区分,显然,要迟于一扫而过的一维   (范永江 ,2009-07-06 )
  关于语言文字的科学发展观应该是,语言是发展的,但是语音的数量却是想发展也发展不了的,因为普通话的发音就这么多,要发展也是汉语的词语在不断发展,而不可能是发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只有发音数量不变,那么记音字的数量就不可能变,要首先搞清楚什么发展什么不发展,怎么发展才能体会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字形表意决不是汉字的优点,更不是汉字的灵魂,而是汉字的弊病。由于汉字同音字太多了,才造成汉语的歧义,语言不能准确表意还如何称为优秀?由于文字造成语言不能准确表意,这种文字还如何称为优秀?而汉语出现歧义绝对不是好事,因此,汉字一音多字绝对不是好事。如果哪种文字十分困难,需要让每个孩子多学习三年,那么,这种文字就十恶不赦!无论有多少益处都免谈。   (范永江 ,2009-07-06 )
  英文字母只有26个,数量够少了,可是组成的单词却太多。我的1260个字符不是字的构件,而是完整的字符,一种文字只有1260个字,除了我的这种,还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做到这样呢? 英文闭音节虽多,但是,可以进行分解,例如:student如果按音节划分是2个音节,如果记录实际发音就是5个相对独立的发音:斯体由扽它。一旦进行了这样的闭音节发音分解,那么,需要字符的数量就会有数万个立降为数百个,并且和实际发音相一致。   (范永江 ,2009-07-06 )
  “哭”“笑”不得 孔乙己开了私学,阿Q前去学习,首先学了“茴”的四种写法,孔乙己大大宣扬了一次汉字的优越,接着又讲授“六书”,为自己弘扬了一次“中华文化”而倍感欣慰。阿Q心想:先生的学问真是渊博,我一定要跟先生学好祖宗的“文化瑰宝”,日后到了地下,也不用愧对祖宗了。 虽说这阿Q有点那个(也许是脑袋被驴踢过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倒也虚心好学。 阿Q:“先生,竹头加个犬,念的却是笑,怎么用六书解释啊?” 孔乙己:“吻本来应该写作并列的两个“口”字的,不知道是祖宗的哪个不肖子孙不按照六书造字,却硬要写作吻,气死先生了。” 阿Q:“先生这么说来,那么哭的意思不就是吻狗了吗?” 鲁迅:“看来表意的汉字真让人哭笑不得啊!”   (范永江 ,2009-07-06 )
  本人不反对在容易存在歧义的时候偶尔夹带使用几个简单的汉字,也不反对适当增加一些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数量,甚至是允许吸收一些优秀的方言发音,只要有那个必要。 本人决不是讨厌文字中存在表意的意符,而是基本上不需要意符,而是一旦使用意符,那么汉字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和现行的汉字还有什么区别呢?改革汉字的意义还有多大呢?   (范永江 ,2009-07-06 )
  的需要不是只有汉字才存在的。汉字有那么多,人们只满足与造字的游戏,却不知道对汉字进行一次记音化的处理。我敢肯定我的单音节一音一字的记音文字方案是人类最简单最可行最优秀的文字方案。人类的文字必然要向这个方向进化,即便是汉字不提前向这个方向进化,英文或者其它文字也要提前向这个方向进化进而带动汉字和其它文字也向这个方向进化,这是必然的,是迟早的事。   (范永江 ,2009-07-06 )
  英语各种拼合发音作为一个稳定的音节固定下来,就可以做一些固定音节符号对英语单词拼写形式的近似替代,在这里只是近似替代,用汉语发音来取代英语单词的拼写形式,采用汉语发音的形式来对英语发音做一下汉语形式的音节划分,便于把英语单词转换为音节划分明晰、音节固定的汉语式的发音,这样一来,英语发音大概应为400个左右。只要英语要实现固定音节替代就不可能不这么做的。英语表意主要依靠的是音的组合与一个单词中音节的数量,是以单词长度和单词的音节数量取胜的。 英文只有26个字母,远远做不到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文字,而要在有限的一二画内创造出大量的文字,这显然是极为困难的,因此,一个音节就需要几个字母来拼写,而拼写的规则又比较混乱,人人都可以用几个字母拼出一个音节或者单词,这更加剧了单词拼写规则的混乱局面,造成了那么多的超长的单词,罗斯福总统也曾经提出过要对英文单词进行精简,要压缩那些不发音的字母,使拼写精简而有规则,这当然是极为有益的事情,(我认为最好是对英文来个音节文字的改造,用固定的某一个新符号代替多个字母的拼写),由于种种原因,很可惜,这个事就被搁置了,可见对文字简化以及文字记音化   (范永江 ,2009-07-06 )
  汉字记音化不同于汉字拼音化,汉字拼音化是注定行不通的,英语由于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音节,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单音节字,造成同样的发音在不同的单词中拼写不同,因而出现了上百万的拼写混乱的单词,拼写麻烦,词语数量巨大,汉字拼音化还难以区分四声,汉语没有四声怎么能行?显然汉字拼音化是不可取的。 记音文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无法方便的区分声调,汉语拼音而不区分声调约有400个,而记音字却多达1260个,平均每个字(即每个音)只有2画多,并且读音是固定的,音和形是一一对应的,不需要拼读,音是被赋予的固定的读音,组词表意的能力却是拼音文字的10倍!并且它们个个都是读音和字形已经固定了的,记音和拼音有着本质的不同。 英文的发音大多数是元音与辅音的拼合音,是可以如汉语发音由声母和韵母的拼合音那样做一些近似的音节划分的,又可以用一些近似的汉语发音来替代英语发音,例如单词come的发音“咔幕”就可以简单的划分为两个音段,在这里“咔”和“幕”都可以近似的解析为汉语的声母与韵母的拼合发音,如咔的发音为k与a的拼合,这样一来这个单词就可以明晰的视为2个音节,使单词的发音得到明确的音节解析,如果把   (范永江 ,2009-07-06 )
  汉字数量以多少为宜呢? 这个数量可以有三种基准来确定: 其一、以语音的数量为基准,这样,汉字就是一种记音字,数量应该维持在1260个左右为宜。语意是通过若干个字的组合来集体表达的。 其二、以声母和韵母的数量之和的数量为基准,这样,汉字就是一种拼音文字,其数量应为60个左右,数量很少。但是,这样一来,意要由音组成,音又要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这种文字名简实繁。 其三、以汉语语意数量为基准,这样的文字就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的数量至少是以万为计的,无疑数量巨大,表意系统复杂。这种以文字的巨大数量来适应语意数量的巨大性是十分不可取的。 看来文字数量过多或者过少都是不合适的。 毫无疑问第一种即以语音数量为基准是最佳的。   (范永江 ,2009-07-06 )
  的理论也是十分荒谬或者似是而非的。 ---------------------------------------------- 河南平顶山八矿机电三队 15093800279   (范永江 ,2009-07-06 )
  当我们用语音说出“中国”的时候,没有人会误解为“钟国”或者“终国”;当我们说出“钟表”的时候也没有人会理解为“中表”或者“终表”;我们说“始终”的时候,也没有人会理解为“始中”或者“始钟”。这个例子完全可以说明:钟、中、终等等所有发音为“zhong”(一声)的汉字是可以合并为一个符号表示的,当然这个符号是不表意的,也是可以采用一个十分简单的只有读音的符号的。这就说明,文字的形、意在实际的应用中的作用是十分的微不足道和可有可无的,这个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论。如果过于强调表意性,就会造出许多的同音同调的字,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是这么多的同音字中哪个,额外的增加了这些没有必要的学习负担。那么,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人却要那么的重视文字的表意性呢?这是因为人们过于的夸大了汉字表意的作用,他们看到书上说了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他们就会坚信不疑的认定了汉字是必须要表意的,他们会把这种说法提高到不表意就不能成为汉字,上升为必要条件,他们过于的迷信书本知识,还会找出一些理论甚至是没有理论也要造出一些“理论”来为他们的这种认识寻求支持,其实他们的这种观点和做法都是十分幼稚的,他们缺乏最为基本的分辨能力,他们   (范永江 ,2009-07-06 )
  在整体和大局上是就会越缺失越失败。只见树木者难见森林。我们要放弃依赖单个的语音或者文字甚至是文字的构件达意的观点,我们要确立依靠语音的组合或者文字的组合集体达意的思想。 因此“语言的最终功用更主要的是为了掌握的便捷、交流的便利和促进文明的进步”的这种认识作为中国的语言建设指导思想是十分急需的。而那种认为单个语音和单个文字必须拥有含意并且含意越精确越细微越好,认为衡量语言发展退化的核心指标只能是该语言的语义资源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说法是为文字表意的观点服务的,必然要导致文字的神秘性。   (范永江 ,2009-07-06 )
  围内,它们的自由表意的空间被人为的大大的局限了,它们不能象英语发音那样可以随意的使用,汉语和汉字的达意空间被大大的缩水了。而且,汉字一旦单独拥有含意,人们毫无选择的要望文生义(无论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给突破语音和文字的现有的“含意”而进行“异意”表达设置了巨大的障碍,使得那么多的发音和文字在使用性上是却显得捉襟见肘。而且,一旦汉字单独拥有含意,就必然要字数剧增,字体剧繁,字意繁琐,学习掌握和使用都无比艰难,这和我们希望它们简单好用、表达精确的要求南辕北辙。如果语言文字不能精确达意,那么它又如何能够很好地“促进文明的发展”呢?因此,那种认为语音和文字的含意越精确,它们的表达客观的生活实践就越全面,越精确,则该语言越优越的观点是似是而非的,是很可怀疑的。 过于强调单个语音和单个文字表意,就会忽略整个文字系统的优越性,就会造成局部和细节越发达和完善,   (范永江 ,2009-07-06 )
  表意越精确,文字越退步 本人认为:语言的本质决不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最多是交流的工具,思维是大脑的工作和功能,语言最多是思维的映像或者影子,语言并不是能完整的如实的表达人的思维的,思维也不是必须要依赖语言的。 什么样的语言才能够满足精确表达呢?一定是语音丰富的语言才能够做到精确表达吗?我看不见得,首先英语的语音要远没有汉语语音丰富,我们能说英语的精确表达不如汉语吗?同样,文字也是如此,不见得文字数量多就真的更优秀。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呢?回答是,问题出在了对现有语音以及文字的利用率上,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区分四声的语音多达1300个左右,如此巨大的语音资源本应该具有更巨大的组词能力(即理论上的达意空间),可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似乎我们的汉语和汉字的达意能力尤其是在精确达意方面并不比英语和英文更优越。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人们总是一相情愿的认为单个汉语发音和单个汉字的表意功能越强大,那么汉语和汉字的表意功能就会同样跟着强大,其实不然。为什么?因为,语音或者汉字一旦单独拥有了含义,那么它的使用与适用的范围就会变得越狭小,它们被局限在只有使用与适用于已有的含意范   (范永江 ,2009-07-06 )
  这样的新字符作为速成的汉字辅助文字使用,在表意容易出现混乱的地方仍允许使用汉字。如何在表意混乱的情况下夹带的使用汉字,这个问题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让它自然磨合。 说明:可以先尝试一下对所有汉字逐字简化,按照汉字仍表音表意,所有字的笔画数控制在四画以内,并且仍按方块字形和六书规则进行简化。如果人们通过实践发现行不通,或者认识到没必要逐字简化,则建议考虑按本方案对汉字进行改革。   (范永江 ,2009-07-06 )
  文字改革方案: 1、在结构上放弃方块字形,大量采用曲线笔画及曲线笔画的变体和字的变体。 2、字的笔画全部控制在三画以内,要求简单美观的字符达到百分之八十;以简单、美观、书写便捷,同时尽可能避免字形近似为准则。 3、放弃六书。但是增强表音功能,并尽量照顾到音近者形近,以便记忆。 4、按照既保留汉语区分四声组词灵活的优点,又吸取其它语言文字注重表音的特点,将字符在汉语语法和说话习惯不变的基础上,和普通话能够区分声调的1260个实用发音一一对应的固定化,用作记音字记录语音,无须拼读,即一音一字,如:ma区分声调分别写作:(妈)mā-、(麻)má-、(马)mǎ-、(骂)mà-、(吗)ma-,“中华人民共和国”写作:“”,(普通话不区分四声的发音约400个,区分四声的实用发音约1260个,可以让400个发音中实用的发音每个音都增加一个字符,这个字符不规定声调,用于区分完全同音同调的词。这样,字符总数约1600个)。一音一字、双拼附加声调、双拼内含声调(分隐含于声母与隐含于韵母两种形式)、双拼附加意符,共四套(或称五套)语言文字改革方案。   (范永江 ,2009-07-06 )
  同音字太多,字数太多字体太繁。学习难度都很大。 其五、文字观应该是普适的。必须承认英文也是文字,不能把汉字的特点例如六书、方块字形、表音表意等上升到所有文字的共性的高度。 其六、多字词更适合于现代文明。自从废除文言文,词语达意淘汰单字表意就已成为既定事实。取消字意,音和字一一对应,可以搭建人与电脑通用的语言平台。将会出现可以与人对话的机器人和语音操作的电脑,人类将进入新的文明。 其七、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记录语意只是汉字的派生功能,可以体现为通过记录语音来实现记录语意。 其八、语言和文字都是为语意服务的。“意”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社会属性,语言文字的意是被赋予的,是约定俗成的,某一语意的表述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 其九、文字仅是文化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   (范永江 ,2009-07-06 )
  性质:语言是思维对事物、意义或者思维自身的抽象提取物,通过它,人们的思维可以方便的对事物、意义或者思维进行认识感知和加工;文字是记录这个抽象提取物的工具。 功用:语言文字对文化有承载和传承传播两个主要功能。优秀的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反之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在和口语的匹配中,汉字与口语脱离,文字出现信息冗余,极易产生歧义,汉字承载功能不过关;汉字太难使得传承传播功能极弱。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拦路虎。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语言为主,文字为宾。文字有记录、传播和演绎语言的功能。文字与语言应该信息对等。 几个重要的观念需要明确: 其一、语言和文字都是符号。不可把它们神圣化。 其二、语言和文字都是工具。实用性、简便性和科学性是评价的依据,对汉字革新是正常的。不能纯粹把文字当作艺术,而是应该作为学习知识和发展科学的工具来学习。 其三、形、音、意三要素的文字观不可靠。文字不必直接由自身或者它的构件表音表意。这是科学文字观和模糊文字观的分水岭。 其四、文字应该简单美观易辨认易学易用。应该吸收曲线笔画,字数要适宜,不能拘泥与六书原则与方块字形。字母胜任不了单独表音;汉字能够单独表音却   (范永江 ,2009-07-06 )
  语言文字第二定律:不同的语言文字通过自身的表意模式以及对思维的适应特性来影响使用者的思维习惯。 汉字的图画式的象形的思维和望文生义实际上是一种原始思维,有其浅陋性粗糙性低级性。狼孩的例子证明了用进废退的可怕,从小接触与熏陶,表意汉字使人的意象的感性思维得到了提高,而人的语言能力以及抽象性逻辑性的理性思维能力受到了抑制。不同文字的不同作用参与了导致东西方思维与观念上的差异。进而造成东西方文明的迥异。猩猩的意象能力要远远胜过人类,人类的抽象性逻辑性思维却比猩猩进步。意象的表意汉字阻碍了中国在近代走上科学之路。 定义:语言是人类利用语音这种声音符号按照一些不同的习惯和规律将它们组成词语(这里是指广义的词语,即包括词和语,词又包括单字词、多字词,语又包括短语及句子),并辅助以不同的语境和语气来承载语意与沟通思想的达意工具(语境和语气只起辅助表达的作用)。文字是人为约定的用来替代语音(是替代语音不是表音,更不是精确表音)实现书面记录和表达的线型符号。   (范永江 ,2009-07-06 )
  第二推论:语意的容量的扩充是需要单词或者词语的数量的扩充来支持的,而不是依靠增加单个的音、字或者字母的数量来支持的。 英语的发音远不如汉语的发音多,也不存在数量扩充,但是音的组合形式(单词)却是在不断扩充和更新的,这就满足了英语发展的需要了。 多字词是汉语达意的主体。按7千汉字,平均每字二个含意计算,单字词的容量只有1万4千个,远远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信息量。而多字词,普通话实用发音按1260个,2字词和3字词的词语容量是(1260)2+(1260)3>20亿,是单字词的容量的14万倍!4字词的容量更是惊人,(1260)4>25200亿。 汉字具有半字母半单词的双重特性。汉字是组词的单位,单字词远远不是汉语词语的主体,汉字是不能和单词划上等号的,只有词语才能和单词级别对等。数万汉字的作用仅仅略大于26个英文字母,这显然是汉字的急需改变之处。也有一个优点,就是具有足够多(不少于1260个)的字符使得每一个字符可以独立的拥有一个音节,可以独立的被作为一个个语素使用,不须拼写拼读。这方面倒是比英语先进了一大步。   (范永江 ,2009-07-06 )
  “六书”和取消表意发展。使用频率更高的是“VCD”,而不是表意的词语“影碟机”,表意或者不表意在使用者来看来并不十分重要,人们看好的是它的使用性。但是,为了照顾到人们对形声字的偏爱,可以增强表音功能。例如:让撇代表声母r,捺代表韵母en,那么一撇一捺这个“人”字就读作“ren”。 文字作为一种记音符号应该简单,吸收曲线笔画。 六书只有在字多字繁意杂的情况下才适用。“六书”为表意文字大开方便之门,表意文字又是产生同音字词的先决条件,人们不再回避“危机”与“微机”同音,表意文字对同音字词的大量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汉字的笔画种类只有8种,不超过三画的汉字的容量是8+(8)2+(8)3=584个,现有约80多个,容量的利用率在百分之十五左右。曲线笔画有丰富的变体,总数多达五十个,也更美观,仅按常用笔画22种计算,三画之内的字容量是方块字三画以内的字容量的19倍。曲笔字的变体也更丰富,如果吸收变体字,容量就更会数倍增加。即便容量利用率仅为不到百分之一,也可以把四五千个汉字控制在每字三四画内。   (范永江 ,2009-07-06 )
  第一推论:单个文字或者文字构件都是不必表音表意的。字、音、意之间,构件和音、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语言是人类自然形成的和语意紧密结合的能够自我完善的达意体系,音的组合和意是直接联系的,不需要它作为音和意之间的联系桥梁,也不需要字形来额外表意,不必另建一套形体表意体系,否则要把简单的问题人为的严重的复杂化,会增加巨大的学习量。所谓的表音表意只是辅助性的。音是约定俗成的,意是被赋予的,所谓的形声、会意等等六书是改变不了这一事实与文字的本质的。对文字的音与意的掌握是通过反复的实践逐步领会而习得的。无论谁造的的表意字,用它们写出的文章也是很难被没有学习过这种文字的人准确的看懂的。无论汉字的表意功能多么完善,都比不上取消字意更优越。 单词的字母组成中不强调意项,单词只是作为一个整体被赋予了含意。 任何表意的词语如“软椅”不等效于不从字面表意的词语“沙发”。“英语”也不能按表意的方式理解为仅指英国的语言。只有当语言文字退出描述与意象,取消表意功能,人们的沟通才能确保精确。 许多汉字和词语已经不再从字面表音表意,汉字向符号化演变的倾向已经十分明显。可以近似的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但汉字可以向放弃   (范永江 ,2009-07-06 )
  语言文字学二定律 摘要: 语言文字第一定律:语言文字通过由字或音的不同组合形成的词和语实现达意。语意的单位是词语而不是单个的语音或者字符,词和语是语意的主要载体。 变换组合的五音可以谱写各异的乐曲,文字或语音也是通过相互的变换与组合形成词语,把意融入词语,以词语为语意单元来承载和传递丰富而各异的含意的,称为组合原理。普通话区分四声的发音多达一千三百多个,语音资源充足,组词造句的达意能力是个天文数字。用普通话能够满足表达的需要这一事实是强调语意的载体是词语而不是单个的语音或者字符的实践依据。汉语一音对应多个汉字,单个的语音是无法确定含意的;单个的汉字虽有含意却需要解释才能听明白,而语言是不允许依赖字形来达意的,不允许只有边说边写才能让听者准确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意,因此单个的语音或者字符都不能成为语意的主要载体。企图使汉字表意会误入同音字太多和字的笔画太多太繁的歧途。 文字的最初功用也是核心功用是记音。记录了语言就记录了语言的含意了。尽管人们企图在汉字的形、音、意之间建立联系,但这种联系是很淡化的,不是成为文字的必要条件。   (范永江 ,2009-07-06 )
  把 student由两个音节拆分为“思体由扽它”五个音。 8、双拼拼音:如“zhuang”音由6个字母拼写,用双拼则只有声母和韵母共2个符号。 9、语音输入:利于类人真智能电脑的研制。机器人就会进而发展到可以独立思考并富有感情,我们可以直接和它对话和交流,有望成为打开人类更高级文明之门的钥匙。 10、新文化新思维: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优秀的文字无疑会促使优秀的思维模式和先进的文明的诞生,摆脱文字对思维的束缚,有利于理性思维的发展。 11、语素音标:从中择优选取字符,适当调整读音,把每一个选中的字符视为已经确定到声调的能够精确表音的语素音标。每个字就是一个音标,同时是一个语素,这比现行的只精确到音素的仍需要拼读的国际音标先进许多。 12、二键输入:如果采用形和韵相结合的输入法,第一键就可以调出所需字符,第二键就选定字符并在电脑上显示出来。声韵双拼则大大减小选字难度,输入一个字只需三键。 13、速记符号:大大提高书写速度,做到与语音同步记录。但不同于其它速记符号。 14、保密符号:调换字的读音用于政治、军事、科技、私密等保密内容。 15、作为个性化的趣味文字应用于网络。   (范永江 ,2009-07-06 )
  汉字辅助速成文字(记音字)简介: 1、字少:字数仅有1260个左右。 2、书写简单:所有字完全在三画以内,平均每字二画多。 3、美观:多达1千个既简单又美观的字符,是其它任何文字都远远做不到的。 4、易学:快者半月学完慢则一年学完。会汉语拼音或者双拼就可以打字。 5、能说清就能记清:让字符和区分声调的语音一一对应,就和说话的达意能力相当。 6、四套(或五套)十分简单的文字同时并存:喜欢用哪种就用哪种。一音一字、双拼附加声调、双拼附加意符、双拼内含声调。采用增加韵母或者增加声母,使其数量足以区分声调。每个韵母连同声调由一个独立的符号表示,上面不再标注声调。 7、世界通用字符:由于是只记音,可以记录英语。这省去了拼写拼读和记忆的许多麻烦,实现英语音和形的一一对应,大大减少了英文难度。使英语发展成为单音节字,可以如同汉字那样极为方便的由音组词,关联性的合成词将会大大增加,词语音节也不会太长,单词将不存在,英文将会拥有汉字的一些特性,语法也会随之简化,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英语将会进化成为更为高级的语言文字。仅需要约数百个记音符号了。对闭音节作拆分就可以记录英语了。如:   (范永江 ,2009-07-06 )
  放屁,繁体字凝聚着中华文化,能丢?   (方法 ,2009-06-22 )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