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的研究 现在从殷商甲骨文起,经西周、春秋、战国、秦,直到西汉前期,每个时期都有了当时留下的文字材料,为汉字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平津馆丛书本) |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个别汉字的产生,到发展为成熟的文字,要经过上千年的漫长时期。如果从最早的汉字产生时算起,人们说汉字有五千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也是对的。
汉民族对汉字的分析研究开始得很早,在先秦时期,已经有汉字研究的萌芽。《左传宣公十二年》说:“夫文,止戈为武。”《宣公十五年》说:“故文,反正为乏。”《礼记·哀公问》和《论语·颜渊》都说:“政者正也。”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例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是“六书说”,这是汉代学者创立的,它对汉字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功绩。作为六书名称的“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术语,直到今天大家都仍在使用。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用六书理论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的构造,阐明了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成为汉字学的经典著作。但是汉代在文字学的发展史上毕竟属于早起阶段,那时的学者看到的古汉字资料十分有限,对汉字构造的研究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待于后人的纠正与扩充。以《说文》研究为中心形成了传统的汉字学,在中国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1899年发现了甲骨文。在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先后进行了十五次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和其他文物。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古文字学,是汉字学研究的分支学科。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现了战国的楚简;70年代以后,又发现了大量的秦至汉初的简帛。现在从殷商甲骨文起,经西周、春秋、战国、秦,直到西汉前期,每个时期都有了当时留下的文字材料,为汉字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学者们根据这些资料,结合《说文》等传世文献,对三千年来汉字的演变规律,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既印证了《说文解字》里许多讲法是正确的,同时也纠正了《说文解字》里一些不正确或不准确的东西。
现在,随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汉字的研究引起了学者广泛的注意,以现代汉字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汉字学应运而生,成为汉字研究的另一个分支学科。现代汉字学主要研究现代汉字的属性和应用,简化字问题就是现代汉字学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通过上面的简单叙述,可以说明我们的汉字研究,以传统汉字学为核心,另外还有古文字学和现代汉字学。现在我们对汉字演变规律的认识,比过去深刻得多了,这就为做好汉字的简化和整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