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用着习惯,那就用着呗。
有人主张恢复繁体字,我看还是用简体字好。
如果说繁体字有利于国家统一,那么满文与汉文是两种文字,国家也得到了统一;战国时各国都用汉字,却没有统一。国家统不统一,与汉字的繁简没有关系。如果把繁体字归结为国家落后的原因之一,那是分析问题肤浅,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他们把自己的无能,强加和迁怒于汉字。如果说简体字阻碍了华人交流,更讲不通。老一代华人即将远去,新一代华人大都认识简体字,这不仅不是阻碍,反倒是一种方便。
现在,学生的课本已经够厚,学生的书包已经够重,学生的学习时间已经够长,学生的眼镜度数已经够高,学生的脊背已经够弯。繁体字笔画多,认识和书写肯定比简体字难。如果恢复了繁体字,学生的课本就要加厚,学生的书包就要加重,学生的学习时间就要延长,学生的眼镜度数就会更高。(繁体字已经白了先人头,不能再弯了后代腰。)“救救孩子”吧!
简体字笔画少,写起来比繁体字节省时间。医生签名节约了时间,会多看几个病号;教师板书节约了时间,会传授更多的知识;学生做作业节约了时间,会去锻炼软弱的身体。中国人口多,动不动就排老长的队。如果用简体字的话,到银行存钱,队伍还排得短呢,用简体字写名字,减少了时间呀。
习惯是人的一种惰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历史上很多有益的改革,就是因为人们不习惯而被史书评为“民曰不便”。能给民众带来极大益处的改革,百姓都因为觉得不习惯而民势滔滔,更何况恢复繁体字还不一定给民众带来益处。如果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那就真的“民怨滔滔”了。
简体字用着习惯,那就用着呗。
简化不是阉割
文/刀口漫步
我不是老夫子,更非文字学家,但略知一些常识,汉字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之分,如果要穷究一个字的来历,那便只能到繁体字阵营中打探,因为简化字为了使用方便,已经进行了一些必要或者不必要的阉割——所谓删繁就简,已经离我们文化的源头越来越远,后人是无法从“龙”这个字中,想象出我们曾经的图腾长什么样的,而“龍”却告诉他们,它可能还有条尾巴;而当“马”也绝种的时候,后人更不会想象得到,“馬”这种东西是有四条腿的,而非只有一条……
汉字曾经是世界上表意功能最为完备的文字之一吧?——当然特指繁体字,这就是它的好,而正如王干所言,简体字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在我看来,表意功能的丧失,便是原因之一。所以,不管五十年内,我们的书写会不会回归繁体字,就让时间来解决吧。我想,唤起对繁体字的重视——或者所谓的“人文关怀”,才是王干文中应有之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