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该赢得更多理解
吴 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院长
我看政府工作报告,觉得听了都应该掉眼泪,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要面面俱到,要操多少心啊:美元的贬值,美国经济低迷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猪肉价格上涨……中国经济在高速运转,也就带来高风险,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赢得更多的理解。
应该先考虑到民生问题,就像一个家庭、一个家长,这个国家有多少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先抓民生,就没有稳定。今天的生活中最需要的是理解,现在发展矛盾更复杂,客观分析这些事儿,我们今天都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点真诚。
我是个老政协了,连任3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也是第二届了。你看我们政协委员不光开会的时候,大家发表意见,聊天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都在交流意见。政协会就是一个晴雨表,当社会最关注的问题通过政协委员反映时,能够更好地表达诉求,政协委员里专家多,相对知识层次高,认知也相对准确。
这几天和委员们交流,我觉得委员们首先关注的问题是民生问题,政协委员去关注的问题,去热议的话题,也是政府关注的事情。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有四分之一的篇幅谈到民生问题:两极分化、房价、金融、农民工、物价、教育……实际上,解决民生的问题既是解决社会稳定的问题,也是解决社会发展的问题。民生的问题解决了,大多数人消费欲强了,就培养起了国内消费市场,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形成相对良性的循环。
我有一个想法,准备形成提案。奥运会要来了,现在大家都在学英语,为了更好地迎接世界的朋友,我认为这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统一的标志,在外国语言的使用上要慎用,如果不慎用,将会形成一种导向。我不反对学外语,我也在学,我需要读外国的文件。可是,“西学为用”,我学别人的是为了丰富我,不是要把我变成别人。
比如说文明日让座活动,好好的一个活动,但形式有些问题,为什么要用两个英文缩写“RR”作为这个活动的标识?这是22号,两个22不就完了么?我们有必要把中国社会倡导文明的活动用两个英文字母表示么?是我们中国找不到表述文明的汉字么?还有中央电视台,不时出现大大的CCTV形象,外国的国家电视台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么?我们的汉语很丰富,为什么非要在语言中加入外语?这是打造民族自尊感,树立民族自信心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