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詹鄞鑫:“书同文”的历史回顾与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

学术研究用字问题

[日期:2007-08-27] 来源:汉字书同文沙龙网络论坛  作者:詹鄞鑫 [字体: ]

在目前,不仅海峡两岸用字不同,大陆也存在简化字和繁体字并用的状况。

除了民间流通的繁体字之外,学术用字在文史哲等领域仍然宜采用传统正字。汉字简化的初衷是为着日常书写的方便,所以偏旁类推只局限在常用字和次常用字的范围内,并不包括生僻字,也不限制古籍印刷、学术研究和书法作品使用传统正体汉字。简单地把“繁体字”说成是台湾的文字,显然是不客观的。

如前所述,简化字与繁体字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古籍中有区别的用字,如果改用简化字来排印,作为严肃的学术著作就难免出毛病。学术论文引用古籍也一样。学术界公认的文献引用规范是不改字,但是,如果采用简化字引用古书,改字就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改字,就可能歪曲原意。例如:

《熹平石经周颂》:“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於乎”在上古文献中经常出现,读为“乌呼”,如果写成“于乎”,就无法理解了(古音“于”和“乌”声纽不同,不通用)。

《黄帝内经素问》的“面焦髮白”如果写成“面焦发白”,十之八九要被误解。《抱朴子·金丹》“髮白還黑,齒落更生”,意思很明白,但若写成“发白还黑,齿落更生”,就要寻思良久才能明白而疑惑犹存。

甲骨卜辞:“有新大星並火。”“並”读如“傍”,意思是靠近,如果改为“并”,就没有这个意思了。

这类因改字造成的理解混乱,学术界已说得很多,这里不必展开赘述。这里只是想强调,非通俗性的古籍整理、古代汉语教学、涉及古文献的学术论文,必须采用传统汉字,如果用简化字就会带来许多麻烦。事实上,大陆的古籍整理,以及有些学术著作和学术刊物也一直是采用传统正字来排印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摘要及关键词
第2页:关于“书同文”
第3页:“小篆”是书同文的成果
第4页:书同文的基础历来是正体文字
第5页:目前两岸文字异形状况
第6页:学术研究用字问题
第7页:书同文是21世纪必须实现的目标
第8页:书同文方案的思路
第9页:附:英文摘要


阅读:
录入: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孙剑艺:再努力十年,把祖国书同文大业推向胜利!(前言)

下一篇:孙剑艺等:汉语基本结构单位名称嬗变考
相关文章       书同文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