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琦幸
汉字拼音化到今天也没有实施,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大可能实施,但文字改革的另一项,即将繁体字改成简化字,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大陆。目前中国大陆绝大多数出版物都使用简化字,最近我还看到了简化字二十四史,但其中问题很多。
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汉字的简繁之争本来就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有一段时间,在政治挂帅的影响下,简繁体字之争在大陆成为一言堂,说到简体字就一定要说是正确的,一定要拥护简化字方案。令人感叹的是,在大陆是惟简体字为尊,而在海峡的另一边台湾岛上,却保持着传统的繁体字,而且曾经也把繁简之争视之为政治斗争,写简体字的人都要被戴上政治帽子。但是我在美国看到很多来自台湾的人照样无师自通地写简体字。不是他们受了大陆影响,而是汉字本身就有着简化的趋向。
20多年前,我在上海参与编辑当时最大的一部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作为一部历史性的大词典,当时为了究竟使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来作为词典的词条和释文的问题,颇费周折。按照国家的文字改革政策,应该使用简体字。但是汉字文献源远流长,大部分都是用繁体字,如果整部词典使用简体字,很多繁体字的字义源流就无法体现出来,解释字义的历时性就无法做到科学。最后在众多专家的建议之下,达成了现今的一个方案,那就是所有的字头词条使用繁体字,解释的语言使用简体字,使其成为一部简繁体字合用的词典。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当解释某个繁体字词条,在释文中引用某些历史文献书证的时候,涉及这个字的都是简体字,显得很怪异。
词典中使用了繁体字,这在当时已经算是打破清规戒律之后的一个大大的革新。不过按照我们当时编词典的编辑和撰稿的各位大学教授、语言专家的意思,最好能够全部使用繁体字。为什么?因为只有繁体字才能够跟古代典籍中的文字相符合,也只有繁体字才能够更准确地解释中国汉字的源流。简体字夹在词典中的使用,实际上是造成了混乱。
简体字与繁体字的两套系统,毕竟在汉语教学中会引起混乱。就拿我们现在在国外的大学中教汉语来说,简繁体字的不同导致了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困扰。美国的大学对于教学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而是由各自学校的教授自行决定。于是在美国的大学中,汉语教学就根据各校教授的喜好来教繁体或者简体。如果大学生转学到其他学校,只要两个学校教的是不同的字体,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惑。
简化字虽然减少了一些笔画,可以方便文化程度低的人,但却牺牲了汉字系统的机理。汉字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字体系统,在学汉字的时候,如果能够照顾到这种机理,将汉字源流按照其造字的本义一一道来,外国学生学起来、记忆起来会比较快,对于汉字的历史文化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简体字则破坏了这种机理,比如我们在讲篮球、蓝色、兰花的异同时,到了兰花就无法讲下去了,因为兰花被简化成没有草字头,它的字义和形声特征看不出来了。
实际上,一个字笔画多了,对于外国学生来说,认字的特征也多了,反而容易记忆。至于以前外国学生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将十几笔乃至几十笔的字写到一个小方块中去,现在也没有问题了,只要在电脑上一打,就成为非常漂亮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