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大张旗鼓地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然而,语言文字的一些状况却令人担忧,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乱用“家父”
例如电视屏幕上常常出现的错别字,包括面向境外播出的节目。 例如获得大奖的作品中出现“你家父”这样的句子,他不知道尊称别人的父亲是“令尊”,谦称自家的老爷子才是“家父”。
媒体误导
媒体的一点玩笑,往往误人子弟多多!当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有的孩子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脚气药”,只因脚气药广告中用了此句。再如“刻不容缓”,在某些地方竟然不如“咳不容缓”那样被青少年熟知。
简化字回繁
简化字回繁,也常常搞得笑话百出。例如谷与穀本来都是繁体字,前者指山谷,后者指穀物,二者合并后简掉穀,谷可以代替穀,但穀绝对不能代替谷,现在一时兴回繁,把山谷也写成了山穀,笑死人。系与係也是如此,当我看到“文学大係”的标题,真的是哭笑不得!简体的钟代替了锺与鐘,但二者含义不同,锺是锺情,鐘是鐘錶(钟表),非要把钱钟书老的名字写繁体字,却又不知道锺与鐘的区分,能不闹笑话吗?繁体範范是两个字,后者是姓,前者才是模範、範式的範却又兼作姓氏,现在一回繁,姓范的都变成姓範的了,其实还真有姓範的,但也有范而不範的呀,真是乱了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