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两岸用字的现状、比较与分析…………………………………1
第一节,两岸对繁与简认识的异同……………………………………2
第二节,大陆社会用字的现状调查……………………………………4
一,2005年公布的社会用字总表……………………………………4
二,用字总表中出现的繁体字………………………………………7
三,用字总表中出现的异体字………………………………………10
第三节,台湾省社会用字现状简介……………………………………13
第四节,两岸常用字的比较和分析……………………………………15
第二章,大陆汉字简化现状………………………………………………18
第一节,汉字简化的演变概况…………………………………………18
第二节,汉字简化的分类溯源…………………………………………20
一,部分删除法………………………………………………………20
二,草书楷化法………………………………………………………29
三,声符变换法………………………………………………………45
四,符号代替法………………………………………………………52
五,另拟形声法………………………………………………………59
六,另拟会意法………………………………………………………61
七,古字假借法………………………………………………………63
八,偏旁的简化………………………………………………………65
第三节,汉字简化的历史功绩…………………………………………67
第四节,汉字简化的经验教训…………………………………………69
一,同音归并过滥将诱发用语双关…………………………………70
二,用符号同化使内涵的信息流失…………………………………76
三,偏旁简化不一造成了认读困难…………………………………77
四,过分简省笔画无疑是短期行为…………………………………82
五,部件的增加给记认带来了困难…………………………………84
六,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85
第六节,汉字简化的发展方向…………………………………………87
一,强化形声结构会加大信息容量…………………………………87
二,汉字的繁体和简体应互存共容…………………………………88
三,简而不化才是正确的时代内涵…………………………………89
第三章,简化字中的归并字和代替字……………………………………90
第一节,关于归并字……………………………………………………90
一,异义字归并………………………………………………………91
二,通假字归并………………………………………………………99
三,古今字归并………………………………………………………110
第二节,关于代替字……………………………………………………115
一,同音代替字………………………………………………………115
二,异音代替字………………………………………………………117
第三节,归并字、代替字的整理………………………………………120
一,整理的原则和对象………………………………………………121
二,建议调整的归并字………………………………………………121
三,建议调整的代替字………………………………………………129
第四节,字形偶合现象应予关注………………………………………131
第四章,大陆异体字整理现状……………………………………………140
第一节,异体字整理的原则……………………………………………140
第二节,异体字整理的方法……………………………………………141
第三节,异体字整理的字例……………………………………………141
一,根据从俗原则……………………………………………………142
二,根据从简原则……………………………………………………150
三,根据取正原则……………………………………………………159
四,考虑书写方便……………………………………………………179
五,因其声符匹配……………………………………………………184
六,因其是后起字……………………………………………………187
第四节,异体字整理的失误……………………………………………188
第五节,业已调整的异体字……………………………………………191
第五章,汉文化圈书同文任重道远………………………………………201
第一节,汉文化圈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202
第二节,日本汉字简化的经验值得借鉴………………………………203
一,简化字和日本简体字比较………………………………………203
二,日语汉字的整理及其简化………………………………………205
三,日本简化值得借鉴的字例………………………………………209
四,日本简化汉字的成功经验………………………………………210
第三节,两岸对简化字处理的异同……………………………………212
一,大陆比台湾处置得当……………………………………………213
二,台湾比大陆处置得当……………………………………………215
第四节,两岸对异体字处理的异同……………………………………217
一,两岸选择正体不相同……………………………………………218
一,大陆比台湾处置得当……………………………………………222
二,台湾比大陆处置得当……………………………………………225
第五节,两岸现行汉字字形的异同……………………………………229
第六节,两岸实现书同文的愿景………………………………………240
第六章,适当调整简化方案总表…………………………………………242
第一节,业已调整了的七个繁简对应字………………………………246
第二节,原被借代的同音字应予以分化………………………………246
第三节,偏旁的类推应尽可能一贯到底………………………………246
第四节,用于姓名的少量繁体字需恢复………………………………248
第五节,字形符号信息应保持完整均衡………………………………251
第六节,汉字简化的进程不能停滞不前………………………………253
一,一些笔画繁多的字须尽快简化…………………………………253
二,一些流行的简体俗字应予规范…………………………………254
三,一些可以类推的字要对应简化…………………………………255
第七章,适当调整异体字整理表…………………………………………256
第一节,类同异体字原则上没必要调整………………………………256
一,大部分不必调整…………………………………………………256
二,极个别建议分立…………………………………………………272
第二节,正异包容字大部分可维持原状………………………………272
一,大部分不必分化…………………………………………………272
二,小部分予以调整…………………………………………………296
第三节,异正包容异体字应该予以分化………………………………303
一,大部分异正包容字应该分化……………………………………304
二,少部分异正字可以不予调整……………………………………314
三,《规范汉字表》未收的可不动…………………………………315
第四节,音义交叉异体字必须予以分化………………………………319
一,大部分交叉异体字应该分化……………………………………319
二,《规范汉字表》未收的的可以不动……………………………327
第五节,凡属讹误异体字必须予以纠正………………………………329
一,大部分讹误异体字应该纠正……………………………………330
二,《规范汉字表》未收的的可以不动……………………………333
第六节,用于姓名的异体字需适当保留………………………………335
第七节,把部分异体字调整为繁简关系………………………………339
第八节,部分异体字仅作为联绵词使用………………………………341
第八章,当务之急——开发简繁切换软件………………………………345
第一节,实现繁简一键切换将行之有效………………………………346
第二节,中文汉字简繁切换的方案探讨………………………………347
一,简繁转换的可能和困难…………………………………………348
二,繁简字库的构建和分类…………………………………………349
三,转换处理的步骤和要点…………………………………………349
第三节,中文汉字简繁转换的词库建设………………………………352
第九章,终极目标——构筑中华大字符集………………………………385
第一节,现代汉字的字频统计和分析…………………………………385
第二节,汉字电脑字库的突破性发展…………………………………385
一,1980年,GB2312-80国标字库,6763字 ………………………386
二,1983年,台湾BIG5字库,13461字 ……………………………388
三,1986年,台湾CNS11643 规范,19199字………………………389
四,其他使用汉字国家的汉字库……………………………………389
五,1993年,UCS统一的中日韩汉字,20902字……………………390
六,1993年,GB13000.1-93,20902字 ……………………………392
七,1995年,GBK1.0字库,21886字 ………………………………392
八,2000年,GB18030-2000字库,27533字 ………………………394
九,2003年,ISO/IEC10646-2003,70195字………………………397
第三节,正确评价现有电脑用字现状…………………………………398
第四节,期盼《规范汉字表》早问世…………………………………400
第五节,对《中华大字符集》的展望…………………………………403
索引…………………………………………………………………………410
参考书目……………………………………………………………………442
后记…………………………………………………………………………449
作者:沈克成 邮箱:shke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