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陆与台湾两岸使用的汉字不一致,计算机在传送中经常出现乱码现象。日前本站版主温州学者沈克成教授出版了《书同文:现代汉字论稿》一书,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书共55万字,厘清了简化字、异体字和现代汉字的内在联系,并按照计算机资讯的发展形势,参照台湾的用字现状提出了“统一代码”的设想。
沈克成版主长期致力于文字学、信息学的研究,近年已出版《汉字简化说略》、《汉字部件学》、《沈码汉字输入法》等多部专著。
附《温州晚报》记者王永胜专访:
沈克成:这事少有人问津
温州学者沈克成最近又推出了一本55万字的鸿篇巨著《书同文——现代汉字论稿》,书中论及繁体字和简化字的转换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沈老,他用浅显的几句话介绍了自己正在从事的课题。
沈克成:现在大家都在使用电脑,电脑的Word文档里就有繁体字和简化字转换功能,但常常会出错。出错的原因是五十年前政府在制订简化字方案时,把几个不同的繁体字合并简化成了一个字,如“理发”的“发”跟“发展”的“发”,如“五斗橱”的“斗”与“斗争”的“斗”,都简成了同一个字,这样一来,当电脑将简化字转换成繁体字时,就会出现错误,反之亦然。
记者:你所提的“书同文”,跟秦始皇当年所提的“书同文”有何不同?
沈克成:“书同文”出自《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又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车同轨,书同文字”,当年秦始皇用武力推广的书同文,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今天所提的书同文,可以理解为中华民族的第二次书同文,其终极目标是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中国人都能使用同样的汉字,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理想,正如中国汉语拼音之父,百岁高龄的语言学泰斗周有光先生所说的:“书同文是21世纪必须实现的目标”。
记者:你说在跟台湾友人用伊妹儿交流时,经常出现乱码现象,这是什么原因?
沈克成:我们大陆使用简化字,台湾仍在使用繁体字,更为严重的是两地所使用的计算机内码不同,因而在信息交换时会出现互不认识的情况。虽有软件可以解决,但这只能治标,乱码仍然频频发生。现在两岸急需做这样一个软件,一个准确率超过99%的简繁、繁简转换软件。
记者:你做的工作能解决文字出错和乱码现象吗?
沈克成:如果做成功了,自然可以消除两岸交流的障碍。但是难度很大,首先要做一个庞大的计算机交换词库。
记者:你要做到什么时候才算完成?
沈克成:很难说,词库的容量几乎是无穷的。“一简对多繁”的字虽然只有140多组,但涉及的词汇量有数十万。不仅要将其一一罗列出来,还要有各自的应对识别。待完成了词库的建设,才可以从事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总之,这一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一个人是难以胜任的。
记者:还有人在做这工作吗?哪所高校?哪个研究所?哪家公司?
沈克成:至今为止,系统写出“书同文”论稿的,海峡两岸,大概我还是孤家寡人。
记者:我们看繁体字的书,对照前后文,大部分也能猜得出来;我在想,台湾人大概也应该能基本看懂简化字吧。
沈克成:从普及层面来说,简化字和繁体字似乎不存在太大的矛盾和障碍,但是在专业层面上,认识和使用繁体字还是不可或缺的,譬如在古典文献的传承方面。所以我认为,祖国要统一,文字要先行。只要双方能坐下来谈,或许能取得共识,实现第二次书同文。
记者:从历史上看,我们走简化字的路原来都是很平坦的,为什么越是近来,矛盾会越发突显呢?
沈克成:走简化字之路是必然趋势,因为文字是工具,要利于书写和传播。五十年前,我们定方案时只是有点操之过急,走过了头,这只能算是历史的局限性。我想,如果政府能正视这一问题,适当作些调整,应该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教育部已制订了《规范汉字表》,正报国务院审批,一旦公布实施,对于遏制社会上文字乱象也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个《规范汉字表》中,就对现行的简化字作了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