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少数民族“双语”环境示范区。2006年国家民委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举办“少数民族双语环境建设示范区”培训班。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是:(1)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母语、重视母语学习和使用的氛围,保持和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2)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儿童母语启蒙教育,提高学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提高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文化素质;(3)促进成人母语扫盲、科技扶贫、普法、预防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等活动的开展;(4)促进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民族语言事业。教育部、国家语委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调研和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国家民委和西藏自治区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拉萨举办“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学术研讨会。国家语委在成都召开了藏语规范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民族特别分会藏语工作委员会年度会议。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六届年会及其成立25周年大会,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的论文占有一定比例,并呼吁不能让西部学生和少数民族同胞被信息边缘化。“基于ISO 10646的维、哈、柯、傣文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发”项目获得我国中文信息处理领域最高科学技术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启动,在呼和浩特召开了论证会。《汉藏语学报》创刊。
重视民族语言的研究与保护。语言资源保护成为时代新理念,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如基诺族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之一,2万多人,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单语向双语的转变。最新调查显示,基诺族并未出现母语衰退趋向,熟练掌握母语者占98%,掌握汉语者约为90%。加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状况的调研,根据各民族语言状况制定科学的民族语言发展战略及保护措施,减少文化资源的流失,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