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晒客”、“丁宠家庭”、“奔奔族”、“半糖夫妻”等“出没”于各种媒体上的“另类词汇”,出现在日前公布的2006年度171条汉语新词汇中。此信息一经媒体公布,便如投石击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新词是时代变化的文化符号? 日前公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这些新词汇主要是国家语委等部门从30多家媒体用词中收集而来。除了国家重大事件类,还包括:文娱新闻事件类,如“裸替”(裸体替身)、“职粉”(职业粉丝)、断背(同性恋)等;网络化特色类,如“晒客”(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等展示在网上与他人共享的人群)、“丁宠家庭”(不要孩子,把宠物当孩子养的家庭)等。此次公布的171个新词汇中,还有许多词语的产生充满了“创意”成分,如:奔奔族(东奔西走玩命工作的族群)、半糖夫妻(婚内分居的夫妻)……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人士说:新的语言现象是特定时代变化的文化符号,其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传播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把语言看作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看作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布新词可能对用词有副作用? 一方面是有关部门公布年度新词,一方面是一些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对新词提出“质问”。面对网络语言的大范围来袭,一些省市甚至出台地方法规,规定一些特定场合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为保护母语建起法律屏障。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人士表示:语言不仅是一种工具。我们应该把语言看成一种国家资源,甚至和矿产资源、水资源一样重要,要珍惜它、爱护它、利用它、开发它,并引导社会语言生活逐渐走向规范。有关人士认为,“在语言问题上,我们应该做‘导游’,而不是‘警察’”。 教育部有关人士强调:我国的语言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大,词汇的新变化多。有计划地对汉语新词语进行动态跟踪考察,不仅具有社会语言学价值,而且有语言词汇学意义。 不过,非议的声音似乎不小。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语法专业研究生佳梁说:此次公布的171个新词汇,接近一半的词语令我这个老网民都感觉陌生,有些新词让我颇感意外,如:游贿(游说贿赂)、吊瓶族(不需要打吊针却坚持打吊针的患者)等。“171个新词汇有何收集标准?一年当中初步选择出来的新词汇,未经长时间的流传,是否马上适合公布,值得探讨。其实,很多新词汇会转眼即逝。” 在上海一家中学担任初中语文老师的张秀兰表示担忧:“让我不解的是,教育部公开公布年度新词汇,是否意味着中小学生可以仿效并使用?我个人坚持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从小使用规范汉语,而不能过早涉及新词。”她说,平日里,她每每在作文中看到学生用网络语言时,会要求更正,现在却感觉有点迷茫。 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词典编辑室的陈主任表示:教育部公布的171条新词,与其说是“新词汇”不如说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这些新词的特点是与社会生活贴得很近,但词语有一个自然淘汰和流传的过程,如果一个词非常生动、形象,“在我看来,这171个新词经过时间的‘考验’,绝大多数词会被淘汰。当然,大范围公开发布‘新词’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有可能会对正规的汉语用词产生始料未及的副作用。” 新词不是任何情境都适合用 面对五花八门的新词,我们如何保证规范语的使用和发展?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刘志基教授表示:语言的生长是一个自然现象,词汇和语言起到的是一种交际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新词汇会层出不穷,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在人际交流或使用中,词汇的流传和淘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从词语发展规律来看,我们无需过多地对其加以干涉、引导。 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文词典编辑室陈主任表示:新词不是放在任何情境都适合使用的,要分不同情况而定,如国家公文、教科书、重要媒体新闻发布,由于其本身的严肃性,不适合使用新词,而在日常私人交流或是网络沟通时,使用新词无可厚非。此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并不适合过早地接触“另类新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