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结语
经过繁简自动转译的实验后,得到如下结果:
1.“繁转简”自动对译 ---即使存在“非对称“字组,亦极少有错译问题,笔者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2.“简转繁”自动对译 ---大部分没有问题,只有18个字组有误译的情况,有待改进 (详表1.)。
3. 有31个现译的字组若能作一些合理的变更,选择一个适当对应的繁体字,对解决“非对称“问题,有所助益 (详表2 ) 。
4.异体问题的研究相当不易,笔者建议着重在今义的分析。为达到书同文(5000通用字)的目标,古义或罕用义暂可忽略。笔者拟议删除的 93个异体字(详表3),是否妥适,尚待方家给予审阅并指正。
5. 在“非对称”270字组中,本文已提出建议的共148(18+6+31+93)组,尚余122组是待决的异体问题。
笔者生长在繁体字的语境中,迄今仍习惯使用繁体打字。在网站上发表的简体文章,完全是自动转译而成的。多年来实践的经验,得知”繁转简”的文本极少出问题。出问题的还是一些词汇的不当转译,例如繁体“字元”译作简体“字符”,有违笔者的原意。由此可知智能设计的功能有其限度,而繁简“非对称“问题的解决,根本之道还是自改进两岸文字规范本身着手。
【主要参考文献】
李牧《两岸汉字字形的比较与分析》,周胜鸿、陈明然主编《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33-56页),香港鹭达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5月版。www.yywzw.com/stw 。
《语讯》编辑部《汉字简一繁多对应表》,香港《語文建設通訊》第90期;
URL:http://www.huayuqiao.org 。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