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里边有所谓的“倒口”,就是学说其他各省人说话。这也常被当作说学逗唱里的“学功儿”,是相声的基本功之一。
如果一段相声里有大量的仿学方言,或者艺人一上台就是以方言人物形象出现的,那么,这种节目就叫做“倒口活”。
在传统相声中,主要仿学的有天津话、河北话、山东话、山西话。天津的相声艺人很多,天津话又是很容易出笑料的一种方言,所以在相声中,倒天津口,即仿学天津话的很多。需要说明的是,相声是以北京话为标准的,天津演员在节目中说天津话,同样是“倒口”。
山东话、山西话在传统相声中被用得多,是因为在旧京的历史上,山东人和山西人是最容易在北京落住脚的,山东人和山西人在北京的买卖是最多的;所以,学山东人、山西人说话最容易引起共鸣。而且这两个省的人是最有特点的,山东人的粗犷、直率,山西人的小心、小气,都是旧京记忆中很鲜明的部分。在相声中,一般这两个省的人都是作为买卖人的形象出现。
所有仿学山东话的节目,如《山东儿斗法》、《马寿出世》、《怯讲演》、《关公战秦琼》等,都要抓住山东人语音粗犷这个特色。而所有仿学山西话的节目中,如《山西人要帐》、《山西家信》、《揭房瓦》等,都要抓住山西人小心谨慎,而且小帐儿算得很清楚的特点。
在“倒口活”中,用得最多的是河北话,而且是一种“找不着准地儿”的河北话。尤其是在那些讽刺外地人老土、没见过世面的段子里,如《怯拉车》、《可鸪进京》、《怯洗澡》、《怯大鼓》等,那些主人公都是操着一口特色极为鲜明,但又哪儿的口音都不是的河北方言,在北京闯荡。我问过很多老先生,他们都说不准那到底是哪的口音,有的说是“深县武强一带”,有的说是“河间府一带”,但又都不太像。据有的老先生说:“不像就对了。这些段子讽刺外地人的,咱们自己为了生活拿人家找乐儿,不能让人家落实了。比如真学河间府的人说话,那人家河间府的人找你打架怎么办?”
老先生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艺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是一点麻烦都不敢招惹的。
但是让老先生们想不到的是,相声里的方言没带来麻烦,相声演员在电影里说句方言反到惹上了麻烦。郭德纲在赵本山的《落叶》里客串“劫匪”,而且是个很有良心、很重义气的劫匪,但因为操了一口河南话,被某些网友说成是“严重侮辱河南人的形象”,照这个思路,郭德纲扮演劫匪本身就是严重侮辱了相声演员的形象。说相声的,都是靠人缘儿吃饭的,你以一个非著名相声演员的身份去演劫匪,这不是要断送全国相声演员的饭碗吗?
不过,这次大多数网友还是很理性的,有一个回贴把我都逗笑了,他说:“扮劫匪的说普通话侮辱中国人,不说话侮辱哑巴,你让劫匪咋办啊?”
回到相声中的倒口这个话题上来,相声是紧随时代的艺术,所以在改革开放广东风光无限之后,相声中立刻充满了广味普通话。
但奇怪的是,无论是在满族人统治时期的清代,还是东北小品盛行的现代,相声中倒东北口的反到是少之又少,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思考而又很有意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