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20日 06:49 来源:羊城晚报 马长军
著名沪语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编写了一本小学沪语教材———《小学生学说上海话》,预计今年8月初出版。今年9月初的新学期,这一本小学沪语教材就有望进入校园,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说正宗上海话。(《东方早报》6月18日)
多年来,普通话在中小学校园强势推广,一些学校甚至明令禁止师生在学校讲方言,使得很多人产生这样一种认识,方言没有用了,也使得中小学生越来越不会讲方言,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方言正在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这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上海方言进校园,让小学生学习上海话,我认为值得肯定。
我以为,包括上海话在内的各种方言,都包含着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也可以认为方言就是一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也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单单是文字和语音的问题,都包含了各个族群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无论是几亿人能讲的语言,还是只有几千人听得懂的语言,都在传承着人类的文明。一种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一种历史的终结、一种传统的消亡、一种文化的灭绝。随着一种又一种语言的消失,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不断遭受损害,文化的丰富性逐渐萎缩单调,人类就将生活在退色的文明中,这恐怕不仅是失去语言的那些族群的悲哀,也是整个人类的悲哀。
每种语言的文化价值都值得尊重与传承,而一种语言的文化价值其实还包括方言的存在。我不知道其他语种的方言状况如何,但我们汉语的方言各自别有情趣。记得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就曾经与人合作说过一段关于方言的相声,听众无不会心莞尔。(这里顺便提一句,这相声就很讲汉语特色,也常借助方言凑趣。)更值得说道的是我国的戏曲,上百种不止吧?占据国剧地位的京剧固然很优秀,不同地区还有各种地方戏,当地人喜欢,到了外地也很受欢迎,很多地方戏的唱段在当今这个传媒发达的时代几乎是家喻户晓,甚至很多人耳熟能详,堪称经典。每种地方戏都是以方言为基础的,没有方言,这些地方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方言如果被消灭,这些珍贵的地方戏文化遗产就无从继承,就真的成了“遗产”。难道因为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我们就只听京剧而把地方戏忘到九霄云外?地方戏其实也是国粹,消灭方言丢掉地方戏,简直是对我们的文化和传统数典忘祖。也许,谁将来会用普通话表演地方戏,先试试啥味?不叫人笑掉大牙才怪,那跟英语演唱京剧一样可以列入小品了。
方言也是乡音。“乡音难改”,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眷恋着乡音,多少背井离乡的游子在异乡听到熟悉的乡音总是无比激动。乡音,或者方言,就是故土就是亲人,已经融进了人们感情,如何割舍?我国一些地方电视台都不说方言,你根本就分不清哪跟哪。方言所能表现的地方文化被排斥被边缘化甚至在被消灭了,我们的语言也将越来越单调而丧失活力。事实上,政府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也很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吗?曾经帮助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造文字。
上海将在校园内为沪语保留一定的空间,可以看作一种文化保护,值得各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