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评论:大学教授方言是保护传统文化

[日期:2012-11-21] 来源:长江网  作者:凌国华 [字体: ]

2012年09月11日 10:21   来源:长江网

  学校教普通话没啥奇怪,但你见过大学课堂上,教授们专门教授方言吗?昨天,武汉方言研究班在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开课,这也是全省高校里开设的首个方言班。而教授的方言正是武汉话。(武汉晨报,9月9日)

  在人们的印象中,相对于普通话,方言土语似乎难登大雅之堂,大学专门开设方言学习班似乎没有必要。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语言,方言有时候承担着普通话难以实现的功能。方言并非可有可无,方言同样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语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反映。不同地域的方言,或者形成于人口迁移和地域阻隔,或者形成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了不同地域间的人群接触和融合。传统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民族迁徙,更直接造成了不同地域方言的形成。同时,各地域方言中又有相似乃至融合的部分,也是民族融合的见证。由于方言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使用,这就决定了方言使用者和受众的局域性。但恰恰是方言的这种局域性特点,使得方言成为了解当地民俗风物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古代文献典籍,还是地方戏曲,大多蕴含着方言这一文化符号。以《楚辞》为例,其中就包含着许多方言俗名,比如研究《楚辞》中的方言名物,对于研究古代语言嬗变和名物风俗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方言,还是当地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方言就是文化心理认同的重要符号,对于地域文化发展和情感融合具有积极意义。由于方言中包含浓厚的地域文化底蕴,而且方言研究与音韵学、训诂学等学术研究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方言对于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现代社会来讲,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在影视等文艺作品中的作用也开始显现。适度应用方言,可以有效提高文艺作品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对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亦与有功焉。

  现实情况是,由于对方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方言除了在乡野草莽间通过口耳传播之外,对于方言的学术研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研究成果又在很大程度上“束之高阁”,无法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同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一些方言语词正面临消亡的危机。甭说城市居民难以理解方言,即便是乡村青年,有时对于老年人的方言语汇也无法通晓。而日渐发展的网络语言,也在不断消解侵蚀传统方言。

  方言并不是绝对的,随着时间的历练,被普通大众接受的方言语汇,可以考虑纳入普通话范畴。举其一例,近年来,随着赵本山小品的走红,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忽悠”、“得瑟”等方言语汇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普通话也指日可待。我们可以接受“网络潮语”,对那些逐渐大众化的方言语汇也应该秉承兼容并包的心态,给予其充分展现文化魅力的空间。

  普通话作为全国范围内的正规语言,当然有其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但方言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归根结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发展应该是兼容并包的,普通话和方言应该各美其美,包容发展,共同铸造珍贵的民族文化宝库。(长江网 凌国华)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今年国产片 方言大爆发

下一篇:给方言留空间,就是一种文化遗产保护
相关文章       方言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