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易经见闻录

二,卜辞和易经

[日期:2010-05-30]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邱崇丙 [字体: ]

十九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期,河南安阳小屯村陆续发现了一些龟甲牛骨,村民称之为龙骨,作为药材卖给了药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病中服药,发现名为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文字。因为他有钟鼎文的学识,遂断定是一种古文字。经过仔细追寻,知道龙骨出自河南安阳小屯村,而这里正是古代商朝的京都。此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又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得到有字的甲骨十余万片。经过整理,字种约有四千多个。已经释读的有一千多个。

商王朝遇到国家大事,必须占卜,以预知吉凶。在龟甲或兽骨上钻孔烧灼,根据裂纹(兆)做出判断。并用文字刻在甲骨上,此即所谓“甲骨卜辞”。这些甲骨卜辞,实际上就是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的国家档案。内容涉及畜牧、农事、狩猎、灾祸、疾病、祭祀、征伐诸多方面。

占卜,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一种迷信,但就殷人当时的处境来说,实在是思维的一大探索,因为他们想要预知未来。也就是说,动机是好的,他们在动脑子,但没找到正确的方法,而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古人有崇拜动物的心理,如龙凤麒麟乌龟,都是崇拜的对象,或者以之为图腾。龟的寿命长,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古人认为它有灵性,称之为神龟。而龟甲又是钙质材料,不易腐烂,因而就用它来占卜,相信它能够给人以启示。因此,占卜是预知和迷信的混合体,从思维发展的方向上看,它是探索,是前进,从方法和性质上看,是落后,是迷信。

卜辞是孤立的记录,卜一次记一次,也就是说,殷人还没有想到要整理卜辞,政权就被周人所取代。周人在殷人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把占卜变为占筮(卜筮、筮蓍),把占筮记录作了整理分类,附在八卦后面,八卦再演为六十四卦,于是成了《易经》。八卦,实际上就是周人引进了“河图洛书”符号图形分类排列的方式,把占筮记录作了系统分类。

甲骨卜辞,记录了殷商社会的一些情况,有史料价值,它的预知,纯粹是偶然性的猜测,大约没有人认为它里面有逻辑智慧。《易经》反映了周代的社会生活,也有史料价值,而它的预知,继承了卜辞偶然性的猜测,并加以发展。《易经》的制作者们,认为一次占筮记录灵验,就可以适用于普遍情况,《左传》里就有这些占筮的记录。周人的卜筮,想找到规律程式,能够普遍应用,思维的探索比殷人的占卜又进了一步,但本质上仍然是“不问苍生问鬼神”。它的纪录比甲骨卜辞多了分类,多了些生活常识,仍然谈不上有逻辑智慧。

《易经》和《易传》(又称十翼)是有区别的,要分开来看。《易传》是在百家争鸣以后,人们对《易经》的一种解释。有的牵强附会,有的将常识抽象化(上纲上线),有的借题发挥,于是《易传》里的的确确有了思想,其中还有朴素的辩证观念。但是,研究者常常把《易经》和《易传》混为一谈,使之失去了本来面目,把巫术变成了哲学。

对于《易经》的研究,历史上有不少学者付出了大量精力,研究的结果,却是越来越神秘,越来越说不清。仅《四库全书》就著录书目158种(1737卷),附录《易纬》8种(12卷)。要研究下去,没完没了。在现代的《易经》热中,有人是在作学术研究,另有些人恐怕是借用《易经》,进行商业炒作。风水、占卜、算命、天人感应等巫术似乎又沉渣泛起,并被罩上一层科学的外衣。有人论证《易经》是超前的科学著作,里面蕴涵着量子力学、相对论、计算机理论、遗传密码等许多重大科学原理,说得天花乱坠,使得部分青年信以为真。果真如此,中国的科技力量早就该强大无比了。

《易经》和甲骨卜辞没有本质的区别,现代人要到《易经》里去找智慧,其实是一个误区。去寻找智慧,不如说是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去发现《易经》中与中国古代历史有关的知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一,河图洛书
第2页:二,卜辞和易经
第3页:三,易经的定性
第4页:四,易经与谶纬
第5页:五,杨振宁论易经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掌握汉字!》章节精选:汉字信息与电脑

下一篇:京剧艺术
相关文章       邱崇丙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