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选注本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前后矛盾的,说白居易开始想批判唐明皇荒淫误国,后面又歌颂他们的爱情,同情他们的悲剧结局。我以为不应该把前后对立起来看。《长恨歌》所写的是一个爱情至上、乐极生哀的悲剧。如果是批判唐明皇荒淫误国,那么这种结局就是罪有应得,根本谈不上是悲剧。
帝王有没有爱情?他们既然是人,也就有可能有爱情。只是由于他们过着豪华的生活,很容易把他们的爱跟荒淫联系起来。如果唐明皇不是帝王,那么这一爱情故事将会改变它的表现形态,其结果也只会影响自己和家庭。因为他是帝王,其结果就影响到国家。人们在震撼之馀,很自然地想到这是荒淫误国。荒淫,常常同暴虐、阴谋、蹂躏妇女这一类事相联系。而唐明皇并无暴政,诗中也没有这一类描写。陈鸿《长恨传》:“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可见开元以前,皇帝做的还可以,后来沉湎声色,天宝间出了乱子。他的错误是爱情至上,没有节制,政治上失职,是所谓风流天子,而不是
《长恨歌》开头所写的:“汉皇重色思倾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
《长恨歌》的题材,不仅来源于历史事实,同时也有民间传说。它是文学创作,而不是历史实录。杨贵妃死后升入虚无缥缈间的仙山,住在金阙西厢,或系临邛道士的编造,但这个传说能在社会上流传,被白居易采用,则不能不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间对他们的同情态度。如果不是由于他们有着生死不渝的爱情,而是荒淫无耻,这个传说是不可能存在的,或者其内容是受到惩罚。
历史记载和传说中也有一些杨贵妃淫乱的材料,但白居易并未采用。不仅如此,作者还把这一题材跟民间爱情故事归为一类,“
在封建社会中,要求婚姻以爱情为基础,总是可贵的。这件事情无论是发生在焦仲卿刘兰芝身上,还是发生在唐明皇杨贵妃身上,都应加以肯定。不过,后者的爱情,又有着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就在于他们是帝王贵妃。经济上的限制,舆论的反对,道德的迫害,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们。他们的感情和婚姻,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他们的言行,没有人能够干涉。他们可以凭借帝王的威权,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他们以为自己是不受任何束缚的,是不会受到任何惩罚的,他们以为自己有着超越所有人的自由,因而把爱情放在至上的地位。但是,他们的自由也并不是无限的。这个极限是什么呢?这就是人民和国家的生存。人民和国家处于危亡的时候,他们的自由也就到了临界线,无法再超越一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他们恨(憾)什么呢?一个帝王为什么不能保护所爱的女人?杨贵妃之死,是安史之乱所迫,但直接置她于死地的,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唐明皇在六军面前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即使“天旋地转回龙御”,他也无法追究。可见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在限制他,这就是人民和国家的生存权,任何帝王的意志,也无法超越这一界限。硬要超越,就会与国家同归于尽,历史会重新作出安排。
李商隐《马嵬》写道: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对于事件的结局,只是表示慨叹,他也不能理解:天子为什么保护不了一个所爱的女人?贵妃为什么还不如一个普通妇女“莫愁”的命运?他的诗没有道出隐秘,只能引人思考。
任何人都不能违抗历史,这是一个深刻的主题。爱情是可贵的,但它的位置决不是至高无上的。无论是普通的民众,还是显赫的帝王,概无例外。事物的发展超过了限度,就将走向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