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易经见闻录

一,河图洛书

[日期:2010-05-30]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邱崇丙 [字体: ]

我国古代人民的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是神话传说,在民间口头上流传。自然界超人力的变化,人们都以为是神灵在起作用,于是山有山神,水有水怪,风火雷电都是精灵的化身,想象出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河图洛书”的故事,《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据说是黄河里跃出一匹龙马,背上有图纹;洛书,据说是洛河中出现一只神龟,背上有图形。但这河图洛书并无原版,名为图、书,实际上既不是文字,也不是数字,而是点线的符号,排列成图形,并且是出于后人的推想。“圣人则之”,应该是圣人从马背上的毛的排列顺序(线条),龟壳上的纹路(块状),得到启发,而画成的图形。人们不明白圣人这种创作灵感的来源,而托之于龙马神龟。

《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包牺氏即伏羲氏,这个“鸟兽之文”,与“河图洛书”的故事,性质上是相同的。

马叙伦先生曾列举大量例证,分析汉字的发展,经过“图语”的阶段。即一个字(图),不是一个词,而是一句话。他认为后来的指事字会意字,就是这种字(图)的简化。也就是说,从语言的形成到文字的创造之间,有一个过渡形态,那就是图画符号。这个过渡期应该在殷商甲骨文之前。

《尚书·顾命》孔安国传:“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这是说河图跟八卦、伏羲氏有关。《汉书·五行志》:“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九畴是也。”这是说洛书跟夏禹有关。

根据这些传说推论,那么,这个有语言和图画符号的阶段,应该就是从伏羲氏到夏禹的时代,也就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河、洛地区,则是中原精神文化的重要根据地。这样,从三皇五帝时期的图画符号,过渡到殷商的甲骨文,也就顺理成章。

八卦附上文字,成为《易经》,较甲骨卜辞的表达更为明显些,则应该是周以后的事。通常认为是出于周文王,作为周人的代表者,也是可信的。

殷人喜欢占卜,有了甲骨卜辞。周人把占卜变为占筮(卜筮,筮蓍),又与八卦相结合,于是有了《易经》。因此可以说,《易经》是在“河图洛书”和甲骨卜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两者的结合。此后文字逐渐完善,有了史官和历史纪录,于是有了《尚书》,有了《国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私人著作。从神话传说(语言)开始,到河图洛书(图形符号),再到甲骨卜辞(文字),再到八卦易经(图形符号分类与文字的结合),发展到诸子百家(文章著作)。经过长期酝酿,中国古人思维发展终于开花结果,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是中华精神文化的源头。



[1] [2] [3] [4] [5]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一,河图洛书
第2页:二,卜辞和易经
第3页:三,易经的定性
第4页:四,易经与谶纬
第5页:五,杨振宁论易经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掌握汉字!》章节精选:汉字信息与电脑

下一篇:京剧艺术
相关文章       邱崇丙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