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庄子和寓言

[日期:2009-08-17]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邱崇丙 [字体: ]

《庄子》一书中讲了好些寓言故事,于丹先生在“百家讲坛”上讲了两大《心得》,也说了不少寓言故事。有些寓言出自《庄子》,有些似乎是先生补充自述的。

我们知道,宗教图书多避开严密的论证,而借寓言故事来宣传教义,让人们去解悟,形式更接近于文学。就这一点来看,《庄子》颇为近似,它奇特的想象,和许多寓言故事,令人扑朔迷离。寓言是文学作品,有的有现实的可能性,符合逻辑,有的没有现实的可能性,是一个假设的故事,没有逻辑的必然性。不能无条件的当作论据来使用。否则就等于自己捏造一个前提来下结论。

先生在她的《心得》中谈到一个寓言,一位农民在勤劳的工作,见到另一位农民躺在树下休闲。勤劳者问他,你什么也不做,将来靠什么生活呢?休闲者问勤劳者,你现在这样辛苦,目的是什么?勤劳者说,为了过上好日子,不再劳累。休闲者说:你的目的就是要像我一样地生活,我现在已经做到了。先生的结论是;要会享受快乐,不要那样劳累。

这个寓言有些疏漏,这位休闲者能够享受快乐,这种优越性是怎么获得的?是祖上有钱,他得了一大笔遗产?或者他曾经是贪官,贪污受贿?或者他曾经作过奸商,偷税漏税?还是他也曾有过勤劳的历史,成果来之不易?如果是后者,他们是难兄难弟,他就该鼓励或赞扬勤劳者,而不是讥笑他。如果是前者,那么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寄生虫。寄生虫的休闲,有什么值得赞美?这是牛头不对马嘴。

先生又讲了一个田鼠的寓言,三只田鼠,两只忙于准备过冬的食物,非常劳累。有一只什么也不干,逍遥自在。冬天到了,三只田鼠都躲进洞里。食物很充足,但感到很寂寞。于是那只什么也不干的田鼠,便讲故事给那两个听,那两只田鼠便感到讲故事比食物还重要,其乐融融。

于是乎结论就自然出来了:听故事比吃饭重要,精神重于物质,大家不必费力寻找食物了。劳心者比劳力者聪明,能够发挥更伟大的作用。但这里有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只讲故事的田鼠没有食物,它讲饿了到哪儿去吃饭?看来只有那两只勤劳的田鼠招待它了,这有点蹭饭吃的嫌疑。如果都像第三只田鼠那样游手好闲,大家都饿着肚子讲故事听故事,还能乐得起来么?

先生又讲了一个寓言,羚羊要跟乌龟赛跑,乌龟被逼迎战。羚羊当然跑得飞快,一下子就跑得没影儿了。可是跑完一程,它发现乌龟早已到达。接着再跑,一程又一程,总是乌龟提前到达。跑到终点,自然是乌龟获胜。原来乌龟动员了它的家族成员,前一天晚上,就一程一程的预先埋伏好。结论是体力好不如智力好。

这只羚羊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实在不地道,活该上当。乌龟的这一对策,虽然获得胜利,但也违反了游戏规则,如果有裁判的话,恐怕要宣布无效。但作为对傲慢者的报复,给它一点教训,也是可以理解的。乌龟的对手是羚羊,它采取的对策还说得过去。如果是鳖和乌龟赛跑呢?乌龟就不能采取这一对策,只能拼体力,这样,体力就重要了。如果乌龟照样耍花招,那就是卑劣,不能算智力高了。现在的电脑高手,能够设计出病毒,使成批的电脑陷于瘫痪,这当然也能证明智力高于体力,不过,这种起破坏作用的智力,也值得赞美吗?智力比体力重要,一般来说,可以成立,但并不是绝对的,脑神经有了毛病,还能有什么智力?就自然得出另外的结论:没有体力,也就没有智力。

一提起庄子的“逍遥游”,总觉得自由得不得了,高雅得不得了,让某些人赞叹不已。百家讲坛还特地配了一幅图,一个人居然长了翅膀,在天空中栩栩飞翔。谁见过这样的形象?先生亲见过吗?天空中真有“真人”“神人”飞翔吗?我只见过敦煌壁画上有飞天的形象,那是想象。其实庄子也仅仅是想象,他两只脚还踏在地上。庄子是要你白天做梦飞到天上,可以遨游苍穹,多么了不起,谁也拿你无可奈何,谁也不能阻止你想入非非。那是自己安慰自己,让你自己觉得精神胜利了,心里就舒坦了,就忘却烦恼了。

先生又谈到楚王请庄子做官的故事。认为他鄙弃功名利禄。先来看看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年矣;王巾笥而藏于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于途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这个故事直觉的结论,就是“好死不如赖活”。如果一定要说它是鄙弃功名,不妨再作些推敲。先生主张“享受快乐,不要劳累”,那么“曳尾于途中”,是快乐还是劳累?那两位大夫是奉朝廷的命令而来,自有一番大道理可说,何以会按庄子二者必居其一的提问,说出“宁生而曳尾于途中”?这就露出造假的痕迹。也许压根儿就没有这回事,是“无何有之乡”,是庄子自己的“逍遥游”。

先生要我们淡泊名利,虽说是老生常谈,倒也是金玉良言。而要我们回到“本初之性”,回到“本初世界”去,就令人费解。这本初之性是什么性?本初世界是什么世界?本初,还原到哪里去?保留婴儿状态,还是回到原始状态?

老子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先生是不是也要我们“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无知、无欲”?这样,是不是就回到了“本初之性”,回到“本初世界”去?

《庄子·马蹄》上说:“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人是从猿类进化来的,跟禽兽为伍,“与狼共舞”,是不是就回到了“本初之性”,回到“本初世界”?

十年动乱时期,“四人帮”的理论家要别人“斗私批修”,曾叫喊要回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去。那是不是就回到了“本初之性”,“本初世界”?

过着现代化的生活,却露出鄙视的眼光,要去追求“逍遥游”的境界,这恐怕不是提高道德修养,而是吃饱了撑的。

再补充一句,所谓“道家”,老子和庄子并不能等量齐观。老子要告诫的是王侯,要他们无为、愚民。庄子所考虑的则是个人,个人的生命和精神自由。他是在安慰失败者,要这些人看破一切,能够逍遥游,就可以享受快乐了。

现代人如果照单全收,把那些寓言奉为瑰宝,则可能像阿Q一样,成为一名精神胜利者。阿Q精神有两个来源,远的就在《庄子》里面,近的就是近百年被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在心灵上留下的伤痕。

 

附作者来信:

敬禹先生:

最近在专栏上发布的文稿,又想结集出版了。会陆续上传一些,供你选择。

《孔子与诗经和君子》《圣人和愚民》两篇,未知是否合适,请下载附件审读。

另外,最近重读专栏上《庄子和寓言》一文,发现有些字句欠妥。“其樂融融”后面一段,开头几句话有些过分了,最好修改一下。请你斟酌。

我突然觉得于先生就好像是那只讲故事的田鼠,产生这样的联想,实在有失恭敬。这寓言好像影射于先生讲“心得”,听众听寓言故事不再寂寞了,比吃饭还重要。于是乎结论就自然出来了:精神重于物质,大家不必费力寻找食物了,劳心者比劳力者聪明,能够发挥更伟大的作用。不过我也纳闷,如果都像第三只田鼠那样游手好闲,大家都没有饭吃,还能乐得起来么?

请考虑用下面的文字替代覆盖:

于是乎结论就自然出来了:听故事比吃饭重要,精神重于物质,大家不必费力寻找食物了。劳心者比劳力者聪明,能够发挥更伟大的作用。但这里有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只讲故事的田鼠没有食物,它讲饿了到哪儿去吃饭?看来只有那两只勤劳的田鼠招待它了,这有点蹭饭吃的嫌疑。如果都像第三只田鼠那样游手好闲,大家都饿着肚子讲故事听故事,还能乐得起来么?

即颂文安!

邱崇丙2012-6-17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听高亨大师讲《诗经》

下一篇:天道与人力——哲学与生活漫谈
相关文章       邱崇丙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