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入中学课文的《荷花淀》是著名作家孙犁的散文名作,这篇散文写得水美,景美,人美,情美。因为“淀”是“澱”的简化字,那么篇名《荷花淀》能否写成《荷花澱》。答曰:不能。为什么?因为“淀”与“澱”原是两个意义不同的字。
“淀”、“澱”两字古已有之,它们最早都出现在小篆中。“淀”,小篆作,本义作“浅水”解,《玉篇》上这么说。《左思·魏都赋》也有“淀者如渊而浅也”的释注。“淀”从“水”,从“定”,“定”有“静止”的含义,而湖泊之水较之江河之水流动要少,所以又以“定”作声旁。
“澱”,小篆作。本义作“滓滋”解(《通训定声》),即压榨果蔬等物滤出汁水后所剩余下来的渣滓。因为与水有些关联,所以也从“水”,以水作形旁。“澱”的声旁“殿”有“在后”这一意思,如旧小说中常有“一军突前,大军殿后”这样的说法。又在一些文体及其他各类技艺比赛中,头二三名分别称为冠军、亚军、季军,而第四名也有人称之为“殿军”的,尽管这“殿军”的说法多少是带些安慰性的,且现在也很少有人这样说了,但“殿”有“在后”这层意思是毋庸置疑的。“澱”既为果蔬滤出汁水后的余物,所以它以“殿”作为声旁应该说也是颇有讲究的。
“淀”与“澱”有不同,这些不同在于前者要说明的是一种积水不深的状态,它多用于地名,如白洋淀、荷花淀、茶淀、淀山湖等等。而这些地名也多指那些“小如渊”的湖泊;后者说明的则是一种物质,即榨汁后的沉淀物——渣滓。
诚然,“淀”与“澱”意义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也不能否认,把“澱简化为“淀”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一是古人也曾有人认定“澱”与“淀”是同义的,如《郭璞·江赋》中就有“如渊而浅者曰澱”的说法,二是两字不仅读音同,“澱”为形声字,简化为“淀”后,构字方式也没有变,仍然是形声字。三是从“淀”字的本身来看,它从“水”,从“定”,“定”亦声。把“水”与“定”组成一字,表示大洪水过后因泥沙沉澱淤积而形成浅水湖泊未为不可,这样一理解,就使二字之间有了内在的联系。
由是观之,把“澱”简化为“淀”未尝不可,且“澱”本身含义比较单一,简化为“淀”后也不会出现更多的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