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同文与一简对多繁
周南祥
在研讨汉字书同文时候遇到一个要不要先把96组多繁并一简形成的一简对多繁调整为一简对一繁和如何调整的问题。
有的学者主张在汉字书同文前先把96组一简对多繁调整为一简对一繁以避免简繁转换发生错误,有的学者认为简繁转换发生错误不一定是因为一简对多繁,而是语文功底问题,不主张调整。
主张汉字书同文前先把一简对多繁调整为一简对一繁的学者中,有的主张多繁之一繁以另外简化字代替,有的主张先把多繁之一繁恢复,有的主张折中。例如:要把“尽(盡儘)、卤(卤 滷)、弥(彌 瀰)、 团(團糰) ”等字从一简对多繁调整为一简对一繁,有的主张采用“尽(盡)-亻尽(儘)、卤(鹵)-氵卤(滷)、弥(彌)-氵弥( 瀰)、 团(團)-米团(糰)”的a方案。有的主张采用 “尽(盡)-儘(儘)、卤(卤)-滷(滷)、弥(彌 )- 瀰(瀰)、 团(團)-糰(糰)”的b方案,有的主张采用其他折中方案。
这种对一简对多繁的不同处理意见和不同调整方案还反映出对未来汉字书同文的路径有不同设想。不主张调整的可能认为应该以简化字为未来汉字书同文时的汉字字形,主张采用a方案调整的可能认为未来汉字书同文时应该继续简化汉字,主张采用b方案调整的可能认为未来汉字书同文时应该全部恢复简化前的汉字字形。对未来汉字书同文路径的设想不同,对96组一简对多繁的处理方式可能就不同。这说明研讨一简对多繁必然要联系研讨未来汉字书同文的路径。
汉字书同文的研讨与一简对多繁的研讨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汉字书同文的研讨包含着一简对多繁的研讨。一简对多繁的研讨是汉字书同文研讨中的一小部分,是汉字书同文研讨这个大议题中的一个小议题,它不是汉字书同文的全部,不能代替汉字书同文的研讨。一简对多繁调整为一简对一繁也不能最终解决汉字书同文。现在对一简对多繁的处理要放在汉字书同文的统筹考虑中。汉字书同文前对一对多简繁字的处理与汉字书同文时的处理是互相关联的,不能割裂开来进行。
汉字书同文以前如何处理多繁并一简形成的一简对多繁?这首先要思考清楚:汉字书同文时如何处理一简对多繁。
未来的汉字书同文与秦朝的汉字书同文的含义是相同的,都是指汉字字形统一,即汉字使用者书面上统一使用一种相同的汉文字字形。但是未来的汉字书同文与秦朝的汉字书同文的路径可能不同。秦朝的汉字书同文只有一条路径,那就是以秦中央使用的汉字字形为统一字形。未来的汉字书同文却至少有六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以内地通用字形为双方统一的印刷、书写字形,第二条路径是以进一步简化的内地通用字形为双方统一的印刷、书写字形,这两条都是废繁留简路径。第三条路径是以港澳台通用字形为双方统一的印刷、书写字形,这就是废简复繁路径。第四条路径是以略作微调的内地通用字形为双方统一的印刷、书写字形。第五条路径是以略作微调的港澳台通用字形为双方统一的印刷、书写字形。第六条路径是以融合双方字形及其他汉字字形优点消除其缺点的优化字形为双方统一的印刷、书写字形。现在处理一简对多繁要考虑这些不同。
未来汉字书同文的路径不同,处理一简对多繁的方案就可能不同。
如果未来汉字书同文走第一条路径,现在就不必调整一简对多繁。如果未来汉字书同文走第二条路径,以进一步简化的字形为统一字形,就采用a方案调整。如果未来汉字书同文走第三条路径,现在可以采用b方案调整,恢复“多繁”之一繁,但是不如干脆“多繁”一起恢复,何必麻烦两次呢?如果未来汉字书同文走第四、五、六条路径,现在可以对一简对多繁统筹考虑,采用a方案与b方案中合理部分,舍弃不合理部分,保留好的简化声旁,简化得不太好的声旁可以废繁复简,也可以另外设法。
96组一简对多繁的调整还不仅仅是96组字的问题,与其他字也有关系。例如“尽(盡 儘)、卤(卤 滷)、弥(彌 瀰)、 团(團糰) ”等字调整时除了考虑简繁一一对应外还要考虑“荩浕赆烬”与“壗藎嚍濜嬧璶燼贐賮”、“硵”与“塷蓾樐磠鏀”、“猕”与“獼瓕”、“剸塼嫥慱摶槫漙磚鏄鱄鷒檲篿蓴”等字今后的处理方案。如果96组一简对多繁的调整采用a方案,“壗藎嚍濜嬧璶燼贐賮”、“塷蓾樐磠鏀”、“獼瓕”、“剸塼嫥慱摶槫漙磚鏄鱄鷒檲篿蓴”等字的声旁要不要继续简化?如果不想继续简化读音相同的同形声旁,在调整一简对多繁时就不要继续简化,不如恢复繁写,以便使这些声旁保持同形。如果96组一简对多繁的调整时采用b方案,恢复“多繁”之一繁,未来汉字书同文时“尽侭荩浕赆烬” “卤硵” “弥猕” “团”等简化字都是要废除的,更不能继续简化汉字,如果继续简化汉字,以后又全部恢复繁写,不是增加一次折腾吗?这都是需要预先通盘研讨的。有的学者调整一简对多繁时主张采用a方案,增加简化字,但是主张未来汉字书同文走废简复繁路径,这就增加折腾了。
因此,如果要调整,就要研讨依什么路径按什么标准调整的问题。单单以原始造字意涵为标准还是单单以笔画多寡为标准还是两者兼顾?或是另外研讨更为科学的标准?路径清楚了,标准问题解决了,96组一简对多繁的调整和其他字的调整才能科学有序地进行。
所有的文字都必须同时具备区别性和节约性,都朝着不断增强区别性和节约性方向发展,汉字也不例外。汉字的任何调整都应该增强区别性和节约性,而不能相反。汉字的区别性和节约性包括整字区别性、节约性与偏旁的区别性、节约性。一字多音、一符(声旁)多音,不同的音用相同字、符表示,减弱字、符的区别性。一音多字、一音多符(声旁)、一字多形、一符(偏旁)多形,相同的音用许多字、符表示,减弱字、符的节约性。因此,96组一对多简繁字如果要调整就要考虑汉字及其偏旁的区别性、节约性,不能一个一个地孤立地就字论字,以免顾此失彼。为了保持和增强汉字及其偏旁的区别性和节约性,书同文至少应该考虑偏旁书同文、偏旁分工化和偏旁精简化问题,把利于偏旁书同文、偏旁分工化和偏旁精简化的汉字确定为优化汉字加以保留或恢复,对不利于偏旁书同文、偏旁分工化和偏旁精简化的汉字适当进行优化。
为了汉字的统一和优化,96组一对多简繁字如果要调整,应该根据增强区别性和节约性的需要统筹考虑,不搞一刀切,一风吹。僵硬地坚持简化字或对应繁写字一丝不动,并不一定妥当。例如摆(擺 襬) 组,声旁“罢”“罷”,古代既读“bai”又读“ba”,是否考虑一个读“bai”,一个读“ba”比较利于声旁的分工?如果现在恢复“bai”音节的“擺襬”,就要准备以后保留“ba”音节的“罢”,如果准备以后恢复“ba”音节的“罷”,现在就要考虑保留“bai”音节的“摆”,而把“襬”声旁也简化为“罢”。这样才有利于声旁“罢”“罷”的分工。又如纤(縴纖)组,牵涉到声旁“千”“牽”“韱”如何合理分工,如果现在把xian音节的“纤”恢复为“纖”,以后又把 chan音节的“忏”恢复为“懺”,把jian音节的“歼”恢复为“殲”,就不利于声旁分工化。把不同声旁“牽”“韱”一律简化为“千”固然不妥,但是把不同音节的声旁“千”一律恢复为“韱”也未必就好。增加许多笔画,折腾来折腾去,汉字回到从前,没有任何发展和进步。在古代,在造字者居住区,有些字可能是音同或音近的,因此用相同声旁,随着时代推移,字音变得不同了,而声旁是固定的,以前声旁能准确表音,现在不能准确表音了,如果能根据现在的字音进行一些优化,就取得表音文字的长处,弥补了汉字字音难记、难读的不足。现在已经有统一的标音符号,有统一的教学,语音比较稳定了,以后不大可能发生大的字音变化,声旁也就可以长期准确表音了。
为了汉字的统一和优化,96组一简对多繁如果要调整,应该根据增强区别性和节约性的需要分类进行,不能一刀切。第1类,简化只是省略形旁的,如果有必要,可直接恢复对应繁写字,利于增强区别性,如“表(錶)”组 ,“蒙(濛懞矇)”组。第2类,简化字和对应繁写字之一属于优化汉字的,恢复优化的繁写字保留优化的简化字,如“钟(鐘鍾)”组,可以恢复“鍾”,保留简化字“钟”, 因为“钟”的声旁比繁写字“鐘”的声旁“童”表音区别性好。第3类,简化字待优化,对应的繁写字一个属于优化汉字,一个属于待优化汉字的,恢复一个,另一个研究统筹解决办法,如 “坝(壩 垻)”组,可以恢复“壩”,声旁“霸”表音区别性比“贝”好,但是恢复“垻”,并不理想,声旁区别性不好,应该更换。第4类,对应的繁写字表示多个音节的,应该按音节理顺,以增强声旁表音的区别性,如“系(係繫)”组,恢复“係”表“xi”音节,恢复“繫”表“ji”音节,以利于 “系” 声旁和“繫”(去除下部)声旁表音的区别性。第5类,对应繁写字的声旁或类声旁表音效果都不理想的,应该研究另外办法,如“丑(醜)”“出(齣)”组,“醜”“齣”的声旁不理想。第6类,简化字与对应的繁写字声旁都相同并且是表示多个音节的,应该统筹解决,如“党(黨)”组,声旁相同,都是“尚”, “尚”声旁表示“dang”“chang”“shang”“tang”等多个音节,恢复对应的繁写字,无益于声旁表音的区别性,徒增笔画而已。第7类,简化字声旁表音比较好,对应的繁写字声旁表示多个音节或所表的音节与字的音节不同的,将对应繁写字声旁简化,如“才(纔)”组。第八类,简化字与对应的繁写字声旁不同并且都表示多个音节的,应该联系同音节同声旁汉字和异音节同声旁汉字统筹解决,如“团(團糰)”组,在它们所在的相同音节“tuan”音节,以声旁“才”为声旁的是“团”,以“專”为声旁的有“剸塼嫥慱摶槫漙磚鏄鱄鷒團檲糰篿蓴”, “才”声旁的异音节还有“cai”音节的“才”、“chai”音节的“犲豺”、“qi”音节的“釮”等,“專”声旁的异音节还有“zhuan”音节的“專傳剸囀塼嫥摶漙瑼甎磚竱縳膞轉鄟鱄篿”、“chuan”音节的“傳暷甎膞”等, 需要统筹解决同音节声旁的节约化和异音节声旁的区别化。第9类,简化字或对应繁写字的声旁都不理想的应该统筹解决,以增强声旁表音的区别性,如“卜(蔔)”组。
对96组一简对多繁的处理,要联系未来各种可能要走的路径研讨各种预案,不能简单化,可能需要估计多种可能。如果要组织课题组,就不能只针对一条路径只组织一个,可能需要针对多条路径,组织多个分别进行研讨。可以多作各种设想,多设置议题,但要避免过早下结论。大家敞开思路,各抒己见,充分展开讨论、辩论、争论,以便集思广益,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形成比较科学的成熟的意见。汉字书同文,包括96组一简对多繁的局部处理,都一定要有科学性、前瞻性,一定要有成熟方案才进行,不要让像1978年那样匆匆出台又匆匆收场的文字现象再出现。
对96组一对多简繁字的研讨应该有两种准备:一种是政府不调整(包括汉字书同文前不调整,也包括未来汉字书同文时不调整而直接以内地通用字形为统一字形)的准备。如果政府不调整96组一简对多繁,我们积极研讨96组一简对多繁的关系,以便于某些人需要简繁转换时参考。一种是政府进行调整(包括汉字书同文前的调整,也包括未来汉字书同文时的调整)的准备。如果政府要调整96组一简对多繁,我们应该预先有以略作微调的内地通用字形为双方统一的印刷、书写字形的调整一简对多繁方案、以略作微调的港澳台通用字形为双方统一的印刷、书写字形的调整一简对多繁方案、以融合双方字形及其他汉字字形优点消除其缺点的优化字形为双方统一的印刷、书写字形时的调整一简对多繁方案,以备政府参考,如果调整只是恢复多繁之一繁,为未来汉字书同文时再恢复其他繁写作准备,问题相对简单,对应字都是现成的,不必研讨多少具体方案,不必开多少研讨会,多开复繁废简促进会即可。
在研讨中大家逐条探讨未来汉字书同文可能走的路径,对适应不同路径的一简对多繁的处理方案,心平气和地进行切磋,是最利于汉字书同文事业发展的。
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合并与分化现象,也有不同字的同形现象。汉字简化时也有这种现象。汉字简化所产生的多繁并一简就是汉字合并和汉字同形的一种表现。汉字历史上有一正对多异,现在有一简对多繁。如果感到一正对多异不奇怪,对一简对多繁也不必感到奇怪。只要把关系理清楚,提高语文素养,一般不会发生理解错误。目前, 一简对多繁对大多数人影响不是太大。繁写通用区和简写通用区的汉字使用者各自使用己方字形时,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主要是某些人碰到某种特别情况需要字形转换时可能会出现问题。汉字使用者不是每个人每天都会面临转换,只是某些人碰到某种特别情况才需要字形转换。需要字形转换时,如果对多繁并一简的关系很了解,语文功底好,也不会出现问题,只有对多繁并一简的关系很不了解,语文功底不好,才会出现问题,出现差错。在实现了汉字书同文后,在现实交际中不再需要转换,只在阅读旧文献时,如果对多繁并一简的关系了解不够,转换时也会出现差错。因此,无论实现汉字书同文前或后,都要了解多繁并一简的关系。对96组一简对多繁的研讨有两种作用:一是为了更好地转换(包括汉字书同文以前的转换和汉字书同文以后的转换)。二是为了更好地调整(包括汉字书同文前的调整和汉字书同文时的调整)。无论96组一简对多繁调整还是不调整,研讨一简对多繁的关系都是有益的。
如果汉字书同文长期不能实现,如果繁简转换成为大家日常经常碰到的事情,我们需要研讨和完善适合某些人某种特别需要的转换办法。把96组的一简对多繁调整为一简对一繁是办法之一,但也不应该排除其他办法。
要把96组的一简对多繁调整为一简对一繁,是需要政府行动的,我们民间组织没有权力进行。把一简对多繁的关系研讨清楚,也许是民间组织目前最可以做的事情。在实现汉字书同文以前,推荐使用胡百华、姚德怀、
一简对多繁转换速查表
1、发(發髮)
/發(本义为拉弓射箭,引申为出去、离去、放出、送出、派出、给出、泄出、露出、展出、现出、激出、弹出、颁出、刊出、说出,进一步引申为长出、生出、兴起)發射、發散、發育、發展、發达、發扬、發明、發动、發掘、發生、發作、發现、發表、發行、發泄、發落、發觉、發起、發言、發音、發情、發病、發酸、發酵、發红、發青、發麻、發怒、發难、發愤、發祥、發汗、發财、發电、發货、發钱、發兵、發令、發信、揭發、进發、启發、散發、颁發、出發、打發、奋發、挥發、迸發、发号施令、东窗事发、發人深省、一發子弹(人名)、姬發、周润發
发
\髮(本义为头发)头髮、毛髮、白髮、黑髮、银髮、脱髮、髮妻、髮廊、理髮店、护髮素、令人髮指、千钧一髮
2、党(党黨)
/党(姓氏与民族名用字)党项族;党进、党怀英
党
\黨(音dǎng,本义为暗淡,假借为亲族、朋辈、政团)妻黨、夫黨、朋黨、政黨、黨人、黨羽、黨禁、黨团、黨同伐异、狐朋狗党、结党营私(又音tǎng,通傥,偶或义)黨见、黨莽(又音zhǎng,今改读dǎng,姓氏)黨还醇
一对多简繁字转换速查表
序号 |
简化字 |
对应字 |
字音 |
字义 |
词例 |
1 |
坝 |
壩 |
bà |
本义指截河拦水、保护河床的堤坝 |
壩地、壩埽、壩田、壩子、暗壩、柴壩、堤壩、丁壩、拱壩、滚壩、盘壩、坪壩、沙壩、水壩、塘壩、乡壩、院壩、奔牛壩、拦水壩、连拱壩、马壩人、挑水壩、乡壩头、一犁两壩 |
垻 |
bà |
蜀人谓平川、平地为“垻”,也指在山谷或河流中拦水的堰埂,与“壩”音同义近,方言中还指沙滩、沙洲 |
埧子 | ||
2 |
摆 |
擺 |
bǎi |
本义为安放、排列,引申为列举、陈述、显现,又义来回摇动 |
擺布、擺阔、擺手、擺整齐、擺事实、擺老资格、擺襬、擺動 |
襬 |
bǎi |
衣裙的下幅 |
襬纹、直襬 |
既然96组一简对多繁的研讨不能代替汉字书同文的研讨,96组一简对多繁的调整也不能最终解决汉字书同文,我们民间组织应该突破限制,拓宽研讨范围。我们不仅仅是研讨96组一简对多繁,也应该研讨其他汉字调整和优化的具有前瞻性的方案。不仅仅是研讨通过废简复繁走向汉字书同文的路径,也应该研讨走向汉字书同文的其他路径。
(本文原计划发布于
如何使96组非对应的繁简字组一一对应的设想
林新昌
为了使计算机自动转换繁简文本正确无误。减少两岸书面语交流的误解,有必要对96组非对应的繁简字组作一些微调,以适应提高转换效率的要求。
96组繁简字组包括两种简化方法,第一种是两个不同形体的字,共同简化为一个相同的字。第二种是用一个同音或近音的笔画较少的字去代替一个笔画较多的字。
先说第一种,合并简化的情况如何微调成一一对应的状态,合并简化的有22组字,可以采用类推简化、恢复原字、重造新简化字三种方法,使22组字一一对应。具体说明如下:
(一)类推简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先例的,如当初“羅、囉”合并简化为“罗”,造成繁简字不对称,现在“囉”已类推简化为“啰”,使“羅”和“罗”“囉”和“啰”一一对应。这一方法可以扩大(见表一),相信广大汉字用户是容易接受的。另一种尚无先例,是可以根据汉字简化的个案类推简化的字,两个繁体字中选定一个对应现行简化字,另一个作类推简化(见表二)这也是有据可依的简化方法,相信大家也是不难接受的。
(二)恢复原字,这也是有先例的,当初“覆”和“復、複”共同简化为“复”,后来恢复了“覆”的规范字身份。“壩、衹”也可考虑恢复规范字身份,使“坝”对应“垻”,“只”对应“隻”,从而一一对应(见表三)
(三)重造新简化字,通过类推简化和恢复原字,已有17组不对应繁简字成为一一对应的了,还有5组,繁体字的笔画确实多,怎么办?可以考虑重新造5个新简化字(见表四)“彙”和“彚”比,笔画未减少,只是重定笔顺,但这种重定笔顺有先例,有必要,如“”和“”与“骨”和“内”比较,由于笔顺不同,后者更方便书写,“彚”也是。另外,“”字简化内部一点儿,保持外形,“”保留偏旁略作简化,想来人们也不难接受。只有“飢、饑”如何才能妥善的改为一一对应是一个两难问题。“饑”如右边简化为“几”将和“飢”同形,如右边不改“飠”字怎么办?这一组需要进一步权衡,再定夺。
再说同音或近音代替简化的情况,如何微调成一一对应的状态。同音代替简化的有74组字,也可以采用类推简化、恢复原字、重造新简化字三种方法,使非对应的字组一一对应。
(一)类推简化,“鍾”过去简化为“钟”,左右部件都变了,是全部简化,现在简化为“锺”左边简化,右边保持原形,这是局部简化,为了使繁简字组一一对应,许多用同音代替简化的字,可以退半步,改用局部简化法,使繁简字组一一对应(见表五)
(二)恢复原字,可以分两种。一种是为了少些几笔,删除了一些字的部件,如表示疲倦的“睏”去除了“目”,合并到“困难”的“困”里。表示小雨点的“濛”去除了三点水,会并到“蒙古”的“蒙”里,虽少写几笔,但却缺少了表意符号,增加了理解的困难,未必是好事,如能恢复他们的传统写法,既可使表意更精确,也方便机器处理,宜恢复部件的字(见表六),在阅读时也会多一些心理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表中所列的都是些分化字,这是语文精密化的结果,不可无视它的价值。还有若干字也有恢复使用的必要(见表七)。
(三)重造简化字,有些繁体字的笔画实在太多,不宜为繁简一一对应而恢复使用,只有重造新简化字一法了(见表八)。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微调,74组不对应的繁简字已有56组化为一一对应的状态了,还剩下18组怎么办?我想应逐一斟酌,或恢复传统字符,或另造新简化字,抑或使用现行简化字,总之以能“书同文”,方便机器转换为目标,集思广益,设计出一个方案,供大家讨论(见表九)。
对不对应的繁简字组进行调整是必须的,也是可以接受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做了大量调整,其中确认26个原异体字为规范字,新调整45个异体字为规范字,有10个异体字组的正字与异体字地位互换,将2个异体字组合并成1个,删除36个无法和原正字构成异体关系的字,共计调整89个字,我们主张调整100个字,和已调整异体字的数目接近,况且其中45%只是微调,为什么不能接受?
我对“如何使96组非对应 繁简字组一一对应的设想”就是如此,请专家们指点。
表一
简化字 |
繁体字1 |
繁体字2 |
类推简化 |
|
简化字 |
繁体字1 |
繁体字2 |
类推简化 |
摆 |
擺 |
襬 |
衤+罢 |
卤 |
鹵 |
滷 |
氵+卤 | |
当 |
當 |
噹 |
口+当 |
弥 |
彌 |
瀰 |
氵+弥 | |
恶 |
惡 |
噁 |
口+恶 |
苏 |
蘇 |
囌 |
口+苏 | |
尽 |
盡 |
儘 |
亻+尽 |
团 |
團 |
糰 |
米+团 |
表二
简化字 |
繁体字1 |
繁体字2 |
类推简化 |
|
简化字 |
繁体字1 |
繁体字2 |
类推简化 |
发 |
發 |
髮 |
|
纤 |
縴 |
纎 |
纟+牵 | |
获 |
獲 |
穫 |
艹+秋 |
须 |
須 |
鬚 |
| |
签 |
簽 |
籤 |
⺮+千 |
钟 |
鍾 |
鐘 |
钅+重 |
表三 恢复原字
简化字 |
繁体字1 |
繁体字2 |
宜采用字 |
说明 |
坝 |
垻 |
壩 |
壩 |
有表音符 |
复 |
復 |
複 |
複 |
有先例 |
只 |
隻 |
衹 |
衹 |
笔画简单 |
表四 拟新简化字
简化字 |
繁体字1 |
繁体字2 |
新简化字 |
说明 |
汇 |
匯 |
彙 |
|
笔顺方便 |
饥 |
飢 |
饑 |
? |
? |
历 |
歴 |
曆 |
“历+日” |
保留外形 |
坛 |
壇 |
罎 |
“缶+云” |
保留偏旁 |
脏 |
臟 |
髒 |
“骨+庄” |
保留偏旁 |
表五
简化字 |
繁体字 |
宜采用字 |
|
简化字 |
繁体字 |
宜采用字 |
板 |
闆 |
“门+品” |
面 |
麵 |
“麦+面” | |
辟 |
闢 |
“门+辟” |
千 |
韆 |
“革+迁” | |
表 |
錶 |
“钅+表” |
曲 |
麯 |
“麦+曲” | |
出 |
齣 |
“齿+句” |
沈 |
瀋 |
“氵+审” | |
冬 |
鼕 |
“口+冬” |
松 |
鬆 |
| |
范 |
範 |
|
台 |
颱 |
“风+台” | |
刮 |
颳 |
“风+舌“ |
咸 |
鹹 |
“卤+咸” | |
合 |
閤 |
“门+合” |
向 |
嚮 |
“乡+向” | |
胡 |
鬍 |
|
旋 |
鏇 |
“钅+旋” | |
划 |
劃 |
“画+刂” |
余 |
餘 |
“饣+余” | |
夸 |
誇 |
“讠+夸” |
致 |
緻 |
“纟+致” | |
累 |
纍 |
“厽+糸” |
|
|
|
说明:中间一列是需简化的字,现简化成第一列的字,是字用合并,不利于计算机转换处理,宜改为第三列字形,才有利于机器处理。
表六 恢复原字(一)
简化字 |
繁体字 |
宜采用字 |
|
简化字 |
繁体字 |
宜采用字 |
回 |
迴 |
迴 |
术 |
術 |
術 | |
家 |
傢 |
傢 |
涂 |
塗 |
塗 | |
卷 |
捲 |
捲 |
系 |
係 |
係 | |
困 |
睏 |
睏 |
系 |
繫 |
繫 | |
漓 |
灕 |
灕 |
御 |
禦 |
禦 | |
篱 |
籬 |
籬 |
云 |
雲 |
雲 | |
蒙 |
濛 |
濛 |
芸 |
蕓 |
蕓 | |
蒙 |
懞 |
懞 |
制 |
製 |
製 | |
蒙 |
矇 |
矇 |
朱 |
硃 |
硃 | |
蔑 |
衊 |
衊 |
筑 |
築 |
築 | |
秋 |
鞦 |
鞦 |
准 |
準 |
準 | |
舍 |
捨 |
捨 |
|
|
|
说明:中间一列与第一列只相差一个偏旁(部件),少写几笔却造成了理解的障碍和计算机处理的困难,宜恢复使用中间一列的字,以利阅读理解和机器处理。
表七 恢复原字(二)
简体字 |
繁体字 |
宜采用字 |
说明 |
淀 |
澱 |
澱 |
淀容易读半边音,恢复原形有利正确读音 |
斗 |
鬥 |
鬥 |
斗、鬥原不同音,合并加重“斗”的负担,且鬥字笔画不多 |
干 |
乾 |
乾 |
容易转换出错,如把“乾隆”转为“干隆”(繁转简) |
|
幹 |
幹 |
容易转换出错,如把“干净”转为“幹净”(简转繁) |
后 |
後 |
後 |
容易转换出错,如把“影后”转为“影後”(简转繁) |
姜 |
薑 |
薑 |
让“姜”专作姓氏用字 |
仆 |
僕 |
僕 |
名艺人濮存昕,姓不简化,这个姓氏用字也不宜简化 |
朴 |
樸 |
樸 |
根据系列原则,樸字也应恢复使用 |
叶 |
葉 |
葉 |
葉是姓氏用字,不必并入谐音字 |
种 |
種 |
種 |
种是姓氏用字,让它专用做姓 |
表八 拟新简化字
简体字 |
繁体字 |
宜简化字 |
谷 |
榖 |
禾+谷 |
吁 |
籲 |
口+余 |
郁 |
鬱 |
忄+玉 |
症 |
癥 |
疒+征 |
表九 需进一步斟酌如何调整的字组
序号 |
简体字 |
繁体字 |
|
序号 |
简体字 |
繁体字 |
1 |
别 |
彆 |
10 |
借 |
藉 | |
2 |
卜 |
蔔 |
11 |
据 |
據 | |
3 |
才 |
纔 |
12 |
克 |
剋 | |
4 |
冲 |
衝 |
13 |
了 |
瞭 | |
5 |
丑 |
醜 |
14 |
里 |
裏 | |
6 |
党 |
黨 |
15 |
帘 |
簾 | |
7 |
丰 |
豐 |
16 |
万 |
萬 | |
8 |
伙 |
夥 |
17 |
折 |
摺 | |
9 |
几 |
幾 |
18 |
征 |
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