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一出戏”不等于“一齣戏”

[日期:2016-04-06]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史习成 [字体: ]

一出戏不等于一齣戏

史习成

戏剧术语中常有一出戏、两出戏之说,在汉字简化以前则说“一齣戏”、“两齣戏”。“齣”是否应简化为“出”,值得商榷。要辨析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从这两个字出现的先后来加以分析。

字出现较早。甲骨文中它的形态为,论者认为,它象“止(足)在门口而向外”;金文写作 它象止(足)纳履形。古礼入则解履,出则纳履;至小篆,它变成了,象“草木益滋而向上分出之形”。三种写法,形态不同,但表意一样,它都为一个动态的字,即与现代汉语表意一样的“出”字。“齣”字则不然,它出现较晚,因此未见于古代字书。“齣”最早见于《字彙补》。《字彙补》明梅膺祚初编,后经清著名学者、藏书家吴任臣增补而成。

的成字虽比要前推数千年,但作为戏剧用字,它却未必早于字。有人说的俗字,也有人说的简写,众说不一。只是一览古代剧本,可见太抵出现在明代戏剧中,而在元代杂剧中则已经可以看到了。有专家考证,用于戏曲只表单纯的量词或动词,这个名称盖有演员出场、进场、出唱、出舞而来,而演员出场、进场、出唱、出舞中的也只表一次两次,或一番两番,如丑出唱第五出生出唱第七出等等。而不只是表达演员出进歌舞的一次两次,一番两番,它的意义要丰富得多。它最早见用于传奇,传奇之一回称为一齣,后又用于元明戏剧、歌曲和弹词中,戏剧之一回或歌曲、弹词之一段落也通称为一齣。而一部大戏,常有许多独立的段落和章节,这些独立的段落和章节分离出来,也有完整的情节,可以独立成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折子戏,犹如京剧《杨家将》中的《坐宫》,《三打祝家庄》中的《石秀探庄》等等。折子戏既然也可用一齣来计量,这就显出的很大不同了。

此外,我们也可从“齣”这个字的构造形态上来考量。“齣”从“齿”,“齿”的初文为,它有上下密接,彼此互合无间的意思;“齣”右部为“句”,“句”有“止”义,如句读、章句都有暂止的意思,所以又以它做了声符。造字者这样巧妙的构思,充分表达了“齣”字的应有之义。

作为戏剧用语,“齣”与“出”既然有如此大的出入,那么把“齣”简化为“出”,看来是不够合理的。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丑”未必”醜”

下一篇:“鬥”与“斗”,风马牛
相关文章       书同文研究第11辑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