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佛空如是观

三,《阿弥陀经》的“大千世界”

[日期:2012-04-19]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邱崇丙 [字体: ]

三,《阿弥陀经》的“大千世界”

佛教“真空实相”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呢?可以说是来源于对大千世界的想象,来源于对时空的想象。

(一)三千大千世界

大乘佛教认为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世界也无穷无尽。每一个世界为一个佛土,有一位佛在教化众生。在这些众多的佛土中,有一些净土,是佛教理想的彼岸世界,清净神圣之土。如:琉璃净土(药师净土)、兜率弥勒净土、阿弥陀净土,等等。阿弥陀佛,据说出身王室,抛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名为法藏。他在成佛之前,发了四十八个大愿。要现出一个清净世界,一切众生都可以发愿往生到那里去享受快乐。释迦牟尼在这部《阿弥陀经》中,称阿弥陀佛的佛土是“西方极乐世界”,介绍了这个世界的优越、美妙、快乐,鼓励众生发愿往生到那里去享受幸福。这部佛经不是理论解说,而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因而带有文学想象的色彩。

佛教所说的大千世界,更具体的说是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包含一千个中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包含一千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包含一千个世界。大千中包含中千、小千、一千,故又称三千大千世界。1000的4次方=1000, 000,000,000=1万亿,这是概而言之,言其多得无数。《阿弥陀经》中记述有十万亿世界。

大千世界,又称十方世界。东、西、南、北,四维(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下、上,合计为十方。这种说法,不光提到四面八方,还说到上方、下方,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在没有环球知识的平地上,能够作这样的描述,显然是以地球为坐标点,对宇宙所作的想象。一个世界,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星球。这大约是从星空引起的遐想,把地球和星星同样看待,想象出宇宙的结构和浩瀚。大千、中千、小千,这一想象,跟宇宙中有银河系,银河系中有太阳系,太阳系中有地球,在思维方向上是一致的。

在微观方面,佛教又有微尘的说法。微尘:物质的细小粉末。这一概念,接近于现代的分子、原子学说。世界散则为微尘,微尘合则为世界。佛教关于宏观和微观的想象,跟现代科学关于宇宙星云、原子中子的研究,在思维方向上也是一致的。

佛教还有“劫”的说法。劫是梵语劫波的简译,意为灾难。这个词还形成了中国的一句成语“在劫难逃”。佛教认为世界成一次毁一次为一劫。一大劫包含四个中劫,一中劫包含二十个小劫。有一种解释认为一小劫约为1680万年,如果按四中劫、二十个小劫级数来计算,则大劫为13亿4400万年,十劫为134亿4000万年。成毁的想象,也跟现代星球毁灭和形成的学说,在思维方向上是一致的。这实际上也是有关时间的概念。这一时间跨度,超过了现代地质学上地质年代和天文学上光年的纪录。

(二)时间与空间

佛教对于时空的想象,虽说是一种猜想,但仍然表现了古代人类的高超智慧。我们在《阿密陀经》中看到了对宇宙空间和时间的具体描述。

《阿弥陀经》上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从这里向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叫极乐。这十万亿佛土,也就是十万亿个世界(星球)。又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位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过了十劫,按前面的计算,十劫就是134亿4000万年。这位佛和人民的寿命则是阿僧祇劫,阿僧祇是无数的意思,无数劫,这很类似我们中国人说的“万寿无疆”。

这个极乐世界不仅被释迦牟尼所赞扬,也为十方世界诸佛所称赞:“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像释迦牟尼这样赞美阿弥陀佛的功德及好处的,还有其它的佛。东方世界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这些如同恒河沙数一样多的佛。他们各自在自己的佛国中,现出又宽又长的舌相,覆盖了三千大千世界。说这样真诚的话:你们众生,应该信仰这部称赞无法想象的功德,和所有的佛都爱护的经。

恒河沙数:恒河为印度境内大河,佛教视为福水;沙数,比喻跟沙一样多。广长舌相:佛的话语充满宇宙。这种说话的巨大舌相,如同今之电台发射无线电波。科技进步出现了电台广播,使得广长舌相变为现实。佛教的这一超前想象,说它是自然科学的前导,也不为过。

《阿弥陀经》接着又描述南方世界诸佛,西方世界诸佛,北方世界诸佛,下方世界诸佛,上方世界诸佛,都称赞阿弥陀佛。《阿弥陀经》玄奘译本尚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方诸佛,鸠摩罗什译本省略未译。十方诸佛赞扬阿弥陀佛和《阿弥陀经》,突出这部佛经的教化作用。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描绘了散布在宇宙空间的十方三千大千世界的浩瀚景象。

(三)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净土世界(星球),只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个。释迦牟尼对这个极乐世界还作了具体的描绘。

“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这段经文介绍极乐国土的保护设施,牢固而又安全。它有七道栏杆,七道保护网,七道整齐的树林,都是由四种珍宝围绕四周,所以那个佛国叫做极乐。

“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瓈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瓈、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这段经文介绍极乐世界的建筑房舍,珠光宝气,金碧辉煌,香气四溢,如同豪华别墅。它有用七种珍宝砌成的大池。池中的水满满的,这水具有八种功德。池子的底部,纯用金沙铺成。四边的台阶道路,用金银等组合而成。上面有楼阁,也是用金银珠宝盛装起来。池中莲花盛开,每朵有车轮那么大。溢彩流光,清洁飘香,微妙无比。现实中的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佛像底座常为莲花形,佛教用以象征净洁。

“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这段经文介绍佛国的生活饮食,天上传来的音乐,落下的曼陀罗花,地上是黄金,人们生活和精神轻松而愉快。那国土上的众生,经常从清晨开始,各人用衣襟兜满各种美妙的花,供给、礼遇其它佛国的十万亿位佛。中午吃饭时,他们回到本国。饭后到各处散步。按照这一想象,人们似乎可以在佛国之间自由来往,已经有了现代“时间相对论”的苗头。

“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迦、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段经文介绍自然环境气氛。阿弥陀佛国中经常有各种奇妙五彩缤纷的鸟。这许多鸟昼夜不停,发出柔和清雅的叫声。那声音能够把佛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微风吹动树林、保护网,发出微妙的声音。听了这些声音的众生,自然都一心向佛。

《阿弥陀经》描绘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周围的设施,牢固安全;建筑房舍,金碧辉煌;天上传来的音乐,落下的曼陀罗花,生活轻松而愉快;鸟音悦耳,风如音乐,环境气氛利于修行。令人崇拜、信仰佛教,不胜向往之至。

这当然只是一种想象。

哲学是理性的宗教,宗教是想象的哲学。无论是宗教还是文学,古代能有这种美好的向往,是缘于要摆脱苦难,总是对文化的一种启蒙。《诗经》中的“适彼乐土”,也只是一种向往。陶渊明生活于晋代,已经受到佛教的影响,他的《桃花源记》,也是一种向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片“净土”。但《桃花源记》只写了一个小小的山村,仍然是面对社会人生,让人惊喜;而《阿弥陀经》描述了三千大千世界,则是遥望天堂,更能引起震撼。

《金刚经》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虚空之大,不可思量。空间无穷无尽,时间无始无终,而世界(星球)有成有毁(劫),《阿弥陀经》对于十方三千大千世界的想象,正是真空实相的写照,这不可思量的十方世界的虚空,和无踪无影的阿僧祇劫的时间流逝,就是佛教“空”的思想源头。佛教认为,这样由“色空”到“心空”,人就能契合到宇宙之中,不生不死,精神永存,这就是涅槃的境界。

20124



上一页 [1] [2] [3]    
【内容导航】
第1页:一,《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第2页:二,《金刚经》的“不住于相”
第3页:三,《阿弥陀经》的“大千世界”


阅读:
录入:归一居士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尧舜桀纣与谥法

下一篇:孔子与诗经和君子
相关文章       邱崇丙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