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第67期(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

俞士汶、朱学锋:关于汉语普通话声调名称的建议*

[日期:2011-10-11] 来源:彭泽润  作者: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处编 [字体: ]

关于汉语普通话声调名称的建议*

北京大学 俞士汶 朱学锋

建议将汉语普通话每个音节的5个(潜在的)声调命名为“高声、扬声、响声、亮声、轻声”,简称为“高、扬、响、亮、轻”;或者“高声、扬声、拐声、下声、轻声”,简称为“高、扬、拐、下、轻”

汉语每个音节的5个潜在的声调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又叫“字调”或“四声”,《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为“①古汉语字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类,叫做四声。②普通话的字调有阴平(读高平调)、阳平(读高升调)、上声(读先降后升的曲折调)、去声(读降调)四类,也叫四声(轻声在外)”。第二类指某些汉字在多音节复合词中所发的轻声。上述释义虽将轻声排除在四声之外,《现代汉语词典》却肯定了轻声是汉字的一种声调,词典前的音节表明确列出了轻声音节。故本文建议承认汉语普通话每个音节有5个潜在的声调。之所以加上“潜在的”,是因为并非每个音节的每个声调都会实际用到。例如,就没有对应zhang的阳平声调的汉字。

前人对古汉语四声的命名是恰当的。“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都有“声”字,明示它们同属一个上位概念;“平、上、去、入”各自的字调正好代表汉语的4个声调。不过“上”是多音字,只在这种情况下,读“上声”,有点特别,前人为什么偏好用这个字命名“先降后升的曲折调”,有历史原因,这里不作考证。现代汉语的某些方言中有“入声”,普通话里没有“入声”,本文也不管它了。

将普通话前4个声调命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具有传承性,保留了古汉语的“上声”和“去声”,将“平声”区分为“阴平”和“阳平”,反映了汉语语音历时变化的痕迹,且“阴”字的声调为“阴平”,“阳”字的是“阳平”,但这样命名的缺点是一致性差。如果改为“阴声、阳声、上声、去声”,有了一致性,但也有新问题,人们大概不会接受“阴声、阳声”这样的声调名称。在普通话里,用“上”命名上声的缺点更明显,不自然,增加记忆负担。当代对“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还使用另外一套名称,即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就是这么教的,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术语及其指称的概念。使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实现了数字化、代码化,却失去了直观性、表意性,不利于记忆。

因此,建议将普通话前4个声调命名为“高声、扬声、响声、亮声”,并入“轻声”,合称五声:“高声、扬声、响声、亮声、轻声”,简称为“高、扬、响、亮、轻”。

这样的命名不仅保留了古汉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命名法的全部优点:共用的“声”字显示它们有共同的上位概念;普通话中,“高”、“扬”、“响”、“亮”都是单音字,“高”正好读高平调,“扬”读高升调,“响”读先降后升的曲折调,“亮”读降调。除此之外,“高、扬、响、亮”这4个单音节词又都是描述声音、声调属性的常用词,平实易懂,便于理解和记忆。不过,从词义角度观察,“高”匹配“高平”,“扬”匹配“高升”,但“响”不匹配“曲折”义,“亮”也不匹配“降”义。这是缺点。还可以考虑改为“高声、扬声、拐声、下声、轻声”,这样一来,“拐”的词义匹配“曲折”义,“下”也匹配“降”义,且“拐、下”也都是单音词,当然,同样存在“拐、下”与声音无关的缺点。

古代也有用其他字表征四声的。《梁书》记载梁武帝问周舍何谓四声,周舍用一个赞词代表四声:“天子圣哲”。既然古代已有先例,当代重新命名汉语普通话每个音节的5个(潜在的)声调,使其科学化,应该是能够被接受的。其意义不言而喻:有利于汉语教学,为汉语国际传播助力。本文建议的声调名称只适用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不涉及古汉语或其他汉语方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1]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周有光:几个文字学问题
第2页:李平:介绍周有光先生的声韵母诗
第3页:何俊芳:多民族国家的一体化构建与国语、官方语言问题
第4页:俞士汶、朱学锋:关于汉语普通话声调名称的建议*
第5页:许长安:我是耕耘在语文园地里的老黄牛
第6页:毛主席看滑稽戏为什么离席?
第7页:缪迅:何来标准的上海话?
第8页:2010年度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机构情况
第9页:附录一:世界诸国宪法规定的单国语或单官方语言状况
第10页:附录二:世界诸国宪法规定的双(多)国语或双(多)官方语言状况
第11页:附录三:世界诸国宪法中“国家单语+地区语言”模式状况


阅读:
录入: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第66期(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

下一篇:第68期(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
相关文章       普通话  周有光  官方语言  声调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