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 YUWEN XIANDAIHUA XUEHUI TONGXUN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
通 讯
第66期 2011年 月 日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处编
秘书处:100010北京朝阳门内南小街51号
010-65252575 zgywxdhxh@126.com xiandaiyuwen.com
———————————————————————————————
学术研究的五种境界
黎千驹
【按】《当代语言学者论治学》是华中师大出版社的新书,主编是湖北师范学院教授黎千驹。该书收录苏培成、邢福义、谭汝为、费锦昌、于根元等38位语言学者谈治学的心得文章。本文摘编自该书前言,题目是编者加的。
大凡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必经过数种境界。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现在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根据当今时代之特点、学术界之学风以及前贤时彦之治学精神,斗胆仿照王国维先生的三种境界说而创立从事学术研究的五种境界说,即古今之做学问而成大器者,必经过五种之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第一境也。“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此第二境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第三境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此第四境也。“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此第五境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要心存高远。愚以为在高校从事科研的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评职称,另一类才真正是为了学术。为评职称而从事科研的人,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但是他的科研动力先天不足,所追求的职称目标一旦达到,从此就可能“金盆洗手”,与科研拜拜了。而为学术从事科研的人,科研将自觉地融入他的生命,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惯性,从而具有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这也就是这类人保持科研之树常青而源源不断地结出科研成果的原因。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就是要开拓创新。顾炎武在其《日知录·卷十九·文人摩仿之病》中早就指出:“《曲礼》之训‘毋剿说,毋雷同’,此古人立言之本。”做学问最忌讳人云亦云,这种雷同只能制造出学术垃圾。开拓创新是一切理论研究、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创建学术品牌的唯一途径。那么,该如何衡量学术研究成果是否“创新”呢?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为例,那些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无疑是创新;而在成果迭出的某个学科领域,如果研究成果具有“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那也是创新。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要坚定执着。坚定执着是科研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毅力,一种定力。它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而不能驰心旁骛;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而不能半途而废;需要我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与诱惑,“咬定青山不放松”;需要我们去奋力拼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就是要甘于寂寞。外面的世界无论多么精彩,为了探索科学奥秘,研究者必须沉下心来而甘于寂寞;面对功名利禄与世态炎凉,研究者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而耐得住寂寞。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寂寞,怎能铸就干将的锋芒?没有经历寂寞的人生,怎会有金秋硕果的芬芳?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经历了前面四种境界之后,研究者必将获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的名字就可能不胫而走,就可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这一切皆是凭借自己的科研实力说话,而不是凭借外力的结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动力;“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是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创建学术品牌的唯一途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科研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毅力,一种定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科研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良好心态,一种甘于寂寞不求宦达的精神;“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对科研工作者所获成果的最高褒奖。具此五种境界做学问而不成功者,未之有也;舍此五种境界做学问而能成大器者,亦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