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用普通话穿越到古代跟古人沟通吗?
彭泽润
语言学家说:要给古人当老师,得懂当时的语言。当时的语言是什么样子?大众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秦国的共同语——雅言,是现代陕西话的源头。一种说那时的共同语就是现在的闽南语、粤语、吴语的源头。现代各地汉语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古代源头来的,但是已经演变成跟古代距离遥远的不同体系,基本不能沟通了。
问:穿越到古代,能用普通话跟古人沟通吗?古人到底说什么话啊?
答:古代汉语演变到现代汉语已经面目全非,直接沟通是不可能的。因为汉语经过长期的演变,跟古代已经面目全非了。有人说古代汉语是陕西话。这是因为现在的陕西省会过去是周朝、秦朝、汉朝和唐朝等朝代的国家都城。都城的汉语方言自然会随着官员到各地工作产生影响,形成不成熟的共同语,当做叫做“雅言”。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当时的陕西方言发展到现在的陕西方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人说古代汉语是中国南方的方言包括吴语、闽语、粤语等,这是一个错觉。其实古代很多朝代的都城都在陕西到河南的范围之内,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原地区。汉族和汉语原来主要在中原地区。后来北方出现“五胡乱华”的很多战争,北方少数民族统治汉族,一些汉族人被迫迁移到南方。当时的南方人主要也是少数民族,被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叫做“南蛮”。北方来的汉人占领南方以后,南方的少数民族被迫迁移到偏僻的山区里。这样分散到南方各地的汉人带着中原汉语跟各地少数民族语言相处,逐渐形成了互相不同的吴语、闽语、粤语、赣语、湘语等方言。这些方言地区,由于多山和河流,跟北方的平原和草原相比,环境相对闭塞,受到外来影响相对少,保留得更加纯粹,因此更加接近当年中原方言的面貌,说南方方言的人更加容易看懂文言文。例如,普通话里的“走”和“跑”,粤语还是按照古代汉语分别叫做“行”和“走”。普通话里的复合词“行走”就是古今结合或者现代南北结合的词,成语里的“走马观花”的“走”跟粤语是一个意义,就是普通话“跑”的意思。这就导致一些人产生错觉,以为古代汉语的源头在南方。这种地理上区分辐射了时间上的进程。可以说,现在我们沿着京广线走,从广州到北京,就是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但是,南方本身也在变化,所以这个古代汉语只是五十步笑百步,比北方方言更加古老一点的汉语。现代不可能有哪个地方能够原封不动地保留古代的汉语。现在的普通话是按照北京话确定的,虽然在北方方言的范围里,但是跟陕西、河南的方言还是有差别。至于有人说跟清朝官话最接近,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古代,又是在北京确定都城。北京话也是满族统治汉族以后,接受了满语的影响改造以后的汉语。
问:那么文字呢?说话沟通不了,有方言障碍,写字能够看懂吗?
答:写字也不能完全看懂。首先古人不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没有公共的学校,只有上层社会有钱人才能请先生到家里教学。普通大众基本是不识字的。即使你想与古代那些识字的汉族人交流也会遇到困难。首先是词汇的困难。书面交流虽然可以不太依赖语音,但是词汇不相同还是不行。例如现代说“这”,古人说“此”,现代说“走”,古人说“行”,因此即使你认识这些字,还是不明白这些字在不同时代记录的词,也就不知道词的意义。即使是古代和现代相同的词,例如“鸡”,由于文字的演变,如果不经过特别的学习,也无法确认它记录的相同的词。别说早期的甲骨文、金文、篆书,就是后期的楷书,也经历了从繁体到简体的演变。今天有人试图通过恢复繁体字来实现跟古人的书面沟通,简直是杯水车薪。然而我们倒回甲骨文记录的文言文,再通过那种文言文复原当时的口语不能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
问:那么我们怎么继承古代文化呢?
答:继承古代文化不能成为全民的包袱,应该让少数专家多出力。专家全心全意去学习古代文字和它记录的书面语,再通过语言去除封建糟粕,获取优秀文化,用现代汉语通俗地传播给大众。强迫一个民族人人去学习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那会让这个民族背着沉重的包袱走在现代化的道理上,是可能的实现的,只是决策者的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