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由简趋繁的字有152个,在250个字中所占的比例为60.8%;表二由繁趋简的字有59个,在250个字中所占的比例为23.6%;表三笔画相同的字有39个,在250个字中所占的比例为15.6%。由以上就隶定分歧较小的文字所做的比较可见,由繁趋简与由简趋繁的比率悬殊较大。而隶定分歧较大的那部分文字,就现有的情况而言,由简趋繁的比率可能更大。当然,有些字的笔画统计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从总体概率而言,繁化的比率大于简化的比率是比较明显的。综观汉字发展的历史,简化与繁化两种趋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学者认为:“汉字发展在楷书以前以繁化为主,每次大的字体变化与调整时,变化后繁化的为80%,大约只有10%的字是简化了的。至于楷书以后,至少字数的增加是与笔画的繁化成正比例发展,而不是相反,否则汉字如果一路简化下去,那么,有限的笔画变化又如何容纳得下数以万计的汉字总量?”(参考文献(8))我们通过对战国竹简文字与现代文字笔画的比较,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三、结语:
通过文字本身的比较,结合汉字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繁化和简化在整个汉字发展的过程中是两种并存的现象。汉字作为一种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从功能性而言,既要求汉字易于书写,提高效率,又要求字与字之间能区别意义。为了满足提高效率的要求,汉字就存在简化的可能;为了增加意义的区别度,汉字又有繁化的倾向。另外,还有书写材料,时代、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给汉字的繁简趋向问题增加了更复杂的因素。竹简上文字的笔画以圆转为主,主要是受书写材料的影响,而现代基本都变成了方直的笔画。在由圆转变为方直的过程中,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笔画。另外,汉字在形声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能准确地表达意思,区别不同的事物,许多字又加了偏旁。在这种情况下,汉字的笔画也会增加。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一味求简,也不要一味求繁,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和优化的观点认真总结汉字发展的规律,使历史悠久的汉字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信芳《孔子诗论述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3) [清] 阮元等《经籍纂诂》,中华书局1982年版;
(4)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 [汉] 许慎(撰) [清]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6)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版;
(7)张民权、郭凌鹤关于汉字简化问题的理性思考,现代传播2004年第5期;
(8)王兆阳汉字“识繁写简”“正繁便简”之我见,唐都学刊1999年第15卷第4期;
(9)吕永进汉字异体字优化规律初探,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通讯地址:南京大学中文系陶三920室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