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要普及教育、发展教育、并要达到一流教育,汉字的全面整理势在必行
温总理一再强调,教育,教育;人才,人才。最近又指出“全国公民,不受到一流教育,中国是成不了一流国家的。”不久前教育部为了改进国家教育,特地成立了调研组,分赴各地调研,以便制定“教改规划纲要”,并同时向社会各界发出文告,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征求意见的20个问题看,似乎着重于九年义务教育的不平衡,而所以不平衡似乎主要在于城乡师资的差别。事实上我认为问题不在于师资。义务教育阶段即九年时间内最主要的是什么?特别是小学六年,应该是识字教育吧?除了识字还学了些什么?学了多少?农村教育上不去,不还是识字教育上不去吗?农村在中国,占有60%以上的人口。农村上不去,当然会影响全国。人们说农村教育上不去是师资问题。我想:师资的水平看什么?不就看汉字教育如何吗?“一”教个“一”,“二”教个“二”。农村的师资差,城市教师能把“二”教出“三”吗?如果大代数、微积分、高等理化等等,农村教师教不好,这有可能。只是识字,城市的教师又有多大高招呢?而学生的识字量,即使到初中最多也只有三千五百字左右。农村学生只会两千,城市学生就能会三千以上?否则何以看出农村教师水平低?另外说高等教育如何改革等等。高等教育确实和农村无关了。农村没有高校,而高等教育教的一般是比较高深的理论,师资的如何确能影响教学效果。一般水平的教师绝教不出优秀的高材生。看来高校是和识字教育无关了。但也要看到“基础”。基础!不要忘记“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是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识字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基础教育能不能影响大学教育呢?我认为同样会影响的。何谓基础?建筑高楼,没有较深较牢固的基础不行,楼越高基础也要越深。读书也一样,越想深造,就越要求有好的基础。算术学不好,微积分也不会学得好。教育的基础就是理智,就是教给幼儿理智。理智不清的人,想叫他学好高深理论,他是学不好的。识字教育本身就是锻炼幼儿理智,用毫无理性的文字去教育幼儿,同样,他不会有更好的理智。所以大专教育也不是与识字教育毫不相关的。那么我们看看大学的教育如何呢?近些年来,大学教育应当说是大有发展。过去的大学生是凤毛麟角,现在每年都有上百万大学毕业生,确是大量发展了。可是水平如何?大师级人才出了多少?为什么?乡村教育上不去,城市教育上去了吗?大学教育上去了吗?教外国留学生汉语的老师应当是有一定水平的,否则能去教洋学生吗?他们教得如何?比之乡村教师教幼儿要教得好吗?所以我们认为城乡教育差别由师资来判断是不正确的。我认为其根源不在师资,而在于老汉字。几千年的老汉字它五彩缤纷,看不出成书之理,谁能把它教好!中央要求各界提出建议,我说汉字不改什么建议也不会有太好的功效。教育工具的文字本身就乱作一团,小学生只能是千遍万遍地死记硬背,靠作业来识记它,能给幼儿打下个什么基础?天天使用它来工作的人,头脑清晰吗?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错字连篇。城市教育上去了吗?教育如何能上得去?
综上所述,我觉得很简单,想要中国教育上去,必须使中国人头脑清楚,打好基础。要想打好基础,必须使汉字讲理。要想让汉字讲理,必须改进汉字,统一整理汉字。除此别无它途。
这几千年前的,四面八方的,南腔北调的,时代不同,地方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认识不同的百万、千万人所造的字,想让今人看到它的合理性是万万作不到的。不合理的字,人们难识、难记更难用。字是不讲理的,人们用它头脑能清楚吗?基础能打好吗?所以想叫人们易学易用,就必须使汉字讲理。想让它讲理就必须让它符合现代人们的意义和语言,就必须用现代的意义、声音加以整理。意义不足的予以补充,声音不对的予以更正。好在当前汉语已趋于统一,改正后的汉字也必然地有利于语音的统一。整理后的汉字必然地是讲理的。
但这样可能有人会问,过去造的字,由于时间、地点、个人认识的不同,人们难识难用,今天造的字,明天、各地不也将难识难用吗?中国人想用汉字必须经常改动,否则就难,将何以堪?不,情况不同。老汉字是楷书,它是汉代和汉代以前产生的。汉代到现代两千年,这两千年正是人类发展变化较大较快的时期,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也大也快,而汉字本身还不够成熟。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文字也正如其前的几次变化一样,理应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可是老汉字的变却被停止下来了;加以地区的隔离,方言间出入越来越大,语言文字间出入越重。当前已到了信息时代,一切都发展到相当程度,大体都已成熟(包括语言),客观的变化将相对减少(指日常生活),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客观的要求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趋向频繁、语言也已逐渐统一,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不会像过去那样方言音义的大量不同,这就较为单纯了。更重要的一点是,汉语已经由几千年前的词单位语发展成为今天的词素单位语了。词素是变化最小的语言要素之一,它很少变化,有广泛的适应性,所以今天改了,将会很久适应下去的。如“人、手、大、小……”等等,不是已被使用了几千年吗?前者的多变是时代的多变而汉字未变,它欠了一笔大帐。现在把这笔帐还清,并形成了有理性的词素字,它将是少变甚或不变的。因为词素语是语言的最高形式。它简明、快速、灵活、生动,易于制造新词,适于广泛应用,将适于科学发展,给科学发展增加力量,所以它将少变或不变;同时将走向世界,为人类、宇宙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
陈东源,汉字书同文学术沙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