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前景
如今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人的自信心已恢復了。我想,也是中國大陸十三億同胞有機會繼承漢字精華價值的時侯了。無可諱言,當今的電子信息科技愈是進步,愈是張顯傳統漢字的優越性。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動蕩的世界,既是文化衝突,也是文化融合,意味著是一個正在進化和迅速轉形的世界。中國人與中華民族只有一個選擇,就是發揚自己的長處,對世界文明做積極的貢獻,同時接納別人的長處。
中華文化無疑是維繫中國社會和諧與經濟持續發展的棟粱,而漢字則是棟梁的基石。如果中國大陸政府,能夠主導和邀請兩岸以及韓、日、星的學者與政要們共同討論漢字的優越性,以及對當今世界可產生的貢獻,重新檢討漢字簡化的策略。我相信不僅是兩岸的學者與民眾,甚至亞州其他的國家,都會對此大力支持,抱有無限的期望。
最近聽說香港政府,對以中文教學和以英文教學為主的中學學生,升大學的比率做了調查,發現以英文教學為主的中學生升學率顯然較高。因此有人質疑與中文教學有關。對中文教學的研究與改良是決對有好處的,但是千萬不要忽略了,這兩類學校裏學生家庭的經濟情況與學習環境的差異程度,否則可能歸咎到學中文難了。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對 “文言文” 負面的批評。自五四運動,為了提倡白話文,對所謂的文言文,批評得體無完膚。可是我們要知道,當時“四書”是寫在竹簡上的,怎麼能在上面長篇大論的寫白話文呢。我們也可想見,當時作文章,不僅須行文簡明,並且還須超越方言的障礙,因此創造了我們所稱的“文言文”。直到今天,兩千多年後,我們仍能讀前人留下來的作品。這不是前人另一項偉大的創作嗎? 從今天網路通訊的觀點上來看,書寫語言的簡化,變得越來越需要。譬如手機已成為當今最流行的通訊工具,而文言文(長話短說)的應用一定會愈來愈普遍。
作者
吳麟
Professor Emeritus
Department of PlantSciences